分享

扁鹊学派的搞笑

 johnney908 2016-12-04

 刘澄中:在我国古代,是扁鹊学派发现了经脉感觉循行现象,创立了循脉诊断、循脉治疗与循脉预后的技术。扁鹊学派是运用经脉医学于临床的我国古代的第一个学派,《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称:扁鹊“以脉视病”,“尽见五脏症结。”又说:“自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扁鹊学派的经典著作便被称为《脉书》。

《扁鹊仓公列传》: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

欺负大家没看过史记?以此视病,是“以脉视病”吗,啊?

就算有这么个扁鹊学派,扁鹊的学术特点除了所谓的经脉医学,有没有其他?
首先,诊脉是循脉诊断,是基于经脉感觉循行现象吗?
脉诊基于经脉吗?还是经脉基于脉诊?创立循脉诊断,需要先发现经脉感觉循行?都是些倒果为因,想当然的说法。

扁鹊有了透视能力,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而不是“以脉视病”,“尽见五脏症结。”乱改原文,混淆视听,也是专家的手法吗?
“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这个脉是经脉还是脉诊?显然被作者混为一谈。

 刘澄中: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立是战国时期医学学派争鸣的结果。扁鹊是经脉医学的始祖,他创立了我国医学史上的第一个医学学派——扁鹊学派,在我国古代曾有过的鼎盛与繁荣。

第一个医学学派,又是与哪个学派争鸣的结果?这意思,扁鹊学派是第一个,还没有奠立理论体系,那么后文“越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都被不算理论体系?难怪您会认为越人不屑四诊了,因为四诊在您大教授眼里,算不得有理论,要等到第二个学派出来争鸣出结果以后,才有中医理论体系。

刘澄中:《史记》作者司马迁《太史公自序》称:“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后世循序弗能易也。”说的是:扁鹊是经脉医学的始祖,即便是到了后世,这个顺序都是不可以改变的。司马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已经意识到了“否弃扁鹊而独崇黄帝”的趋势与未来,他以“太史公”之言警示后人:千万不要忘记扁鹊啊!扁鹊是经脉医学的始祖。中世扁鹊秦越人继承了大古扁鹊的衣钵,以脉视病,如见垣一方人。“越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秦越人对所谓的“四诊”不屑一顾!

想象力可真够丰富的。司马迁时代,有黄帝学派吗?

为方者宗,说的是经脉医学?以脉视病,如见垣一方人,是大教授读书的结果?

刘澄中:“越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秦越人对所谓的“四诊”不屑一顾!

是这样吗?既然不屑一顾,何来“以脉视病”?何来经脉医学?

刘澄中:《扁鹊和扁鹊学派研究》(1990)一书的作者李伯聪说:“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立是战国时期医学学派争鸣的结果。扁鹊的最大贡献是他创立了我国医学史上的第一个医学学派——扁鹊学派。扁鹊在学术上的最大贡献是脉学的创立。”这里所说的“脉学”,指的就是“经脉医学”。《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说:“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血脉”与“经落”(经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刘教授居然还知道血脉与经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居然把诊脉与言脉,直接等同于经脉,这么搞笑的算是开眼了。

刘澄中:世界针联终身名誉主席王雪苔曾经在为《神医扁鹊之谜》的专著作序(1995)时说:“应该从古代医籍里全面发掘有关扁鹊的学术内容。研究扁鹊学派势必牵涉到黄帝学派。”笔者所著《扁鹊经脉医学》(辽宁科技出版社,2012)一书的眉题就是:“扁鹊经脉医学与黄帝经络学说之争千年永续”。

扁鹊学派与黄帝学派到底在争些什么,我们的依据就只剩下黄帝内经和一堆汉简。扁鹊内外经,都已经不存在了,出土的汉简,因为有敝昔两个字,就都被他定成了扁鹊学派。话说回来,所谓的“黄帝学派”自己还争得乱七八糟,哪有功夫与扁鹊争?一门学术的传承,扁家写一套,白家写一套,黄家一套,就成了几个学派?那经方十一家,有多少个学派?
扁鹊成了学派,长桑君又是什么派?无派?巫医?公乘阳庆、仓公又是什么派,为何仓公的文章进了黄帝内经?

悲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