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融狗,你和北上广的一套房究竟还差多远?

 rexue_2014 2016-12-04



房价几乎是平日里聊天绕不过去的话题,听闻上海市刚发布了一则房价调控通知,大体如下:


居民家庭购买首套住房申请商业贷款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35%;在本市已拥有一套住房的或在本市无住房但有住房贷款记录的居民家庭申请商业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50%;购买非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70%。


提高一套房的首付比例无疑给目前无房的外来人设了一道坎,手里没个一两百万,我们依然站在一线城市的门外。


那么在北上广,到底奋斗多久才能买得起一套房呢?


01


先说一个悲伤的故事。


一个朋友Jerry,金融狗,有一个交往了好几年的女朋友,两人计划着今年结婚,于是上周末欢天喜地跑去立水桥看房,看了一圈,又灰头土脸地回来了...


对,买不起。


房价年年看涨,如今北京五环外的立水桥竟然涨到五六万一平米,环境稍好的小区价格甚至高达七万/平。不仅如此,据中介公司了解,二手房首付款并不是房屋全款的30%,而是按照该房产上一次成交价来交付,也就是说,即使五六十平米的小户型,加上各种税、过户费、中介费等,前期至少也得准备180万左右!


Jerry和女朋友工作这几年差不多攒了四五十万,原本以为双方父母再凑个30万差不多勉强够首付,没想到买个60平米的房子也还差100万!




02


我们来算一笔账,扣除五险一金,Jerry和女朋友每月拿到手的薪水是 3w,刨去房租3000,吃喝3000,置装3000,交通1000,每月差不多可以攒2w,每年一次国外旅行2w,一次国内旅行1w,孝敬双方父母2w,以及其他杂七杂八的花销,即使加上年终奖10w,平均每年不过结余25万左右,在不涨薪的情况下,要凑齐100万需要4年。


4年听上去也不是很久,似乎买房还是有希望的。然而,房价一直在上涨,拿北京来说,2014年立水桥的房价才3万/平米,两年而已,不知不觉竟翻了一番。再看看你的薪水,排除走狗屎运的情况,两年能翻一番吗?


没想到年薪几十万的家庭竟然买不起房,真令人绝望。




03


虽然金融行业一向以高薪标榜其尊贵的身份地位,可和Jerry有相同遭遇的却无独有偶,买房几乎成了当下所有人都逃不开的话题。


我们曾做过这样一个惊人的计算题,金融业精英们的年薪,在北京能买多大面积的房子?不算城内和学区房,仅以北京五环外均价6万/平米来计算,以下数据一起来感受一下:

中金:一个厨房
国内投行老大,很多人向往的归宿,据说平均年薪达45万。45万,在北京五环外差不多能买7平米左右,大概一个厨房的面积,或一个大卫生间。


国有四大行:不到2块地砖
你们都爱去的国有四大行,稳定,体面,福利好。然而其收入相比而言并不诱人。10万左右的年薪,在五环外居然只能买不到两平米的面积!

保险行业:一张双人床
比银行稍稍好点,不到20万,3平米,大概相当于一张双人床。

私募/VC:一个小厨房

5年以下经验的分析师年薪20-50万,逼近中金的水平,也能买个厨房。


国外投行:倒是有钱买,可能没命住

至于那些混迹于金融街国外投行、外资银行的高帅富们,200w起步的年薪水平,买房似乎容易一点,作为遗产是个不错的选择。


(以上所有年薪都是平均年薪~)


这个结果震惊吗?


曾经,我们削尖了脑袋挤进金融业,除了对金融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更多的也许还有对高薪酬高逼格生活的向往。为此,我们拼命考证、到处蹭实习、熬夜加班,以为是人中龙凤,到头来却连做房奴的资格都没有。




你以为这是最坏的结果了吗?不!我们刚算的是一年不吃不喝、不交税不交社保的情况,如果除去生活成本,情况只会更糟!


04


一个人的发展不仅要靠个人努力,还要看历史的形成。买房亦是如此,如今想在一线城市供一套房,往往要搭上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的积蓄。很多家庭为了在北上广深买一套房子不惜卖掉父母老家的房子,或以房抵押、高额贷款。不仅如此,前天刚看了一条新闻,山东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太为了给儿子在城里买房熬夜在路边卖菜。


老人说儿子结婚几年了,夫妻二人的工资都不高,在外常年租房生活,孙子上学也没着落,她看着心里着急,于是就想到卖菜的主意,想着能帮一点是一点。



深夜12点,气温已跌破零度,为了省车费,收摊后老人就蜷缩在能挡风的地方过夜,画面请自行脑补。这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05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高晓松的故事,他说,如果我的钱只够旅行或是买房子,那我就去旅行。人活着其实还可以做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旅行,比如玩音乐,比如追求梦想,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要说老编在熬鸡汤,其实不然,房子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就是家,就是安身立命之所,就是归属感和安全感,简直太重要了。但,那是中年以后的事情,咱爸妈不就是在有了事业有了娃之后才买的房吗?


据相关数据统计,美国人平均31岁第一次购房,比利时人37岁,德国人42岁,买房对全世界人民都一样,需要资本积累。

人这辈子,除了努力,做对选择、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也许更重要。显然,二十几岁仅靠工资和储蓄来买房基本是绝望的,那何必在错误的事儿上死磕?磕倒的到底是房价,还是你的生活?

老编身边就有一些同事,发了工资先存上一部分,剩下的用于享受生活,比如每周寻一个不错的饭馆、看一场话剧、听听音乐会、学学烘焙、做做手工,没事去健个身、游个泳,周末约上三五好友租车郊游,工作累了就放个假,安排一次旅行...

借用一句话,房子是租的,但生活不是。



千万别为了买房而买房,趁着年轻,赶紧去做想做的事情吧,很多牛人也是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顺便解决了房子的问题,及财务自由。

最后,关于买房有一个靠谱的小建议:先定一个小目标,不要说刚毕业刚结婚就要买房,比如我想35岁拥有第一套房子,那么从毕业开始(也就是24岁左右),放平心态,一方面做好定期储蓄和投资理财,另一方面努力让自己升值,好好享受生活,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



后台回复“北上广”

查看更多一线城市生存指南~


PS:今天的次条是彩蛋哦,不要谢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