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永权:疑难心电图专题讨论图片

 比上不足 2016-12-04

第一部分

心脏各种隐匿传导心电图片的讨论

隐匿传导在心律失常心电图中较为常见,这种现象可以发生在房室干扰心电图时,也可以发生在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中,如发生在前者,可造成假性传导阻滞,如在后者,可造成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假象。本部分内容,除向各位代表提供多种情况下出现的隐匿传导,并请各位专家对我们提供的心电图图片给予指导。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7岁,因阵发性头晕、心悸、气短就诊。 既往无冠心病史。查体:神志清,血压 120 /75mmHg。听诊心律规整,心率74/分,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常规心电图:窦性心律,交界性早搏。

以下为连续记录的12导联动态心电图截取图,第一条图R4提前出现,形态与窦性下传者相似,前后无P波,无代偿间歇,为插入性交界性早搏。其后的P波落入T波终末部并下传,证明房室交界区不应期的没有延长,即无房室传导阻滞存在,该下传的P-R间期延长,是由于落入交界区生理性相对不应期发生生理性干扰所致。R9R3相同,为插入性交界性早搏。

第二条图P2-R2突然延长至0.22s,结合图1已证实无房室阻滞存在,P2已脱离不应期而出现下传延迟现象,考虑其前发生了隐匿性交界性早搏,其后的窦性P波落入隐匿性交界性早搏所形成的相对不应期中所致。R4提前出现,其后有逆行P’,代偿完全,为交界性早搏, R5-R6之间可见一逆行P′波,其后无下传的QRS波群,R5- P′间期为0.68s,该P′本应下传而未下传,考虑为连发交界性早搏的前一个早搏发生隐匿传导,形成新的绝对不应期,导致后一早搏下传受阻,仅逆传心房形成逆行P′(见梯形图3a)。还有一种可能是隐匿性交界性早搏形成后,在交界区发生反复搏动,逆传至心房形成逆P′,下传时遇到隐匿性早搏形成的绝对不应期而未形成QRS波群。(见梯形图3b

第三条图R2R6提前出现,前后无相关P波,代偿间歇完全,为交界性早搏,早搏QRS波群后(T波升支)均可见因落入交界区生理性绝对不应期发生完全性房室干扰而未下传的窦性P波。P4-R4突然延长至0.28s,考虑R3-R4中间发生了一次隐匿性交界性早搏,使P4落入导隐匿性交界性早搏所形成的相对不应期中,导致假性一度房室阻滞。

R6为室性早搏。早搏QRS波群后(T波升支)均可见因完全性房室干扰而未下传的窦性P波。上图P8、下图P2P4P6均已脱离生理性不应期(T波结束后),即这些P波所落位置本应下传而未下传,疑似二度房室阻滞,但根据图1证实无房室传导阻滞的证据,测得绝对不应期长度小于0.60s,而这些P波与其前的QRS波群构成的R-P间期为0.64-0.68s,考虑这些本应该下传而未下传的窦性P波前均发生了隐匿性交界性早搏,使其后的窦性P波落入隐匿性交界性早搏所形成的绝对不应期中,而形成假性二度房室阻滞。

2

临床资料:患者,男,35岁, 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

本例为12导联动态心电图截取图片的V3V5导联,上条图心率缓慢,心室率45/分,图中ST处似有未下传P波。

下条图可见在生理不应期以后P波下传受阻,很像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但仔细观察,在每个未下传P前,即ST处均有一P波,考虑为连发房早,可见脱离生理不应期的P波未能下传是由于前一P波发生隐匿性传导对其产生干扰所致,不应诊断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而是连发房早伴隐匿传导,上条心电图为房早未下传形成假性窦缓。

3

临床资料:患者,男,39岁,门诊心电图,外院曾多次诊为房室传导阻滞。

本例心电图主要是一些脱离不应期的房性P波下传受阻。据第1条第5次搏动为夺获,P波落于T波终末仍可以下传,说明本图交界区不应期并不延长。从此点可说明其它脱离生理不应期的P波未下传都是因隐匿传导所致。我们认为本图中每一个T中均埋有未下传的房早P’波,各位同道请讨论我们这种分析是否合理。

4

临床资料:患者,男,30岁,心律失常,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曾多次诊断房室传导阻滞。

我们分析认为本图房室交界区不应期长度正常,一些脱离不应期的房性P下传受阻,都是受隐匿传导影响所致,我们恳请各位专家给予指导。这种现象如何与房室传导阻滞鉴别?

5

临床资料:患者,女,66岁,245医院提供会诊图片。

从第3条图分析,为二度房室传导阻滞2:1下传,第12条有短阵房扑,房扑波未下传,产生长RR间期,最长RR间期3.6s,该现象考虑与隐匿传导有关,为房室阻滞基础上发生的隐匿。

讨论:哪些P发生隐匿传导?是否需要起搏治疗?

6

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

本例为动态心电图截取图片,1V4V5导联T波倒,心率76/分,R6为室早。第2条心电图出现二度房室阻滞2:13:1房室比值传导,。第3条心电图为二度房室阻滞,房室比值1:12:13:1,根据比值变化,作者认为第3条心电图R3-P70.60秒为该图的交界区临界相位置,在第2条心电图P2P5和第3条心电图的P2均处于临界相传导状态而形成隐匿传导,导致其后P波均不能下传而形成3:1房室比值。我们认为可诊断为“企图性”3:2房室比值,请各位专家指导是否支持此诊断。

7

临床资料:患者毕某,男,32岁。心慌,乏力1周来诊。既往14年前得病毒性心肌炎史。从未出现过黑曚症状,自觉胸闷、乏力时轻微活动后症状明显缓解。

常规心电图:窦性心律,加速性交界性逸搏心律伴干扰性房室脱节(不除外一度房室阻滞)。

本图为12导联动态心电图记录的截图,第一条为二度房室阻滞(2:1传导)。第2条窦性频率增快后,房室比值多为1:1PR明显延长,为一度房室阻滞。第3QRS波后有多组P波未下传,据不应期测定原理,考虑P2P5发生隐匿传导,导致其后P波均未下传,形成长RR间期。5份心电图为P-R逐渐延长至P4下传中断,并与T融合,从图面上看,P5已脱离绝对不应期,本应下传进入心室形成QRS却仍未下传,考虑因为其前P4发生隐匿传导所致,P6本应下传未下传,受其前P5隐匿传导影响,以此类推P78同理。

8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5岁,急性下壁心梗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1示急性下壁心梗伴Ⅰ°房室传导阻滞,Ⅱ、Ⅲ、avF导联出现异常Q波,ST段抬高,对应导联ST段下移。图2提供长Ⅱ、Ⅲ导联,R2为交界性逸搏,R3为心室夺获。在R1后有一P波埋于T波中,经不应期测定,R1后外观未下传P波已脱离绝对不应期(经R-P测定应证实),但由于埋于T波中的P波发生隐匿传导,导致这组脱离不应期的P波未能下传,在R3后又有一组P波受前一埋于T波中的P波的隐匿传导影响而未能下传心室。图3为典型文氏现象。图4在动态心电图监测过程中出现显著延长的R-R间期,长度7.04S,为心室停搏。通过这份心电图观察,我们认为,下壁心梗时出现二度房室阻滞伴隐匿传导可能存在潜在高度房室阻滞的可能,应预防性安装起搏器,请专家指导是否认为下壁心梗伴有隐匿传导可能发生高度房室阻滞的风险。

第二部分

束支传导异常的讨论

9

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因病窦综合征2年前植入双腔起搏器。

本病例上图为起搏器双腔正常起搏,R5提前出现,宽大畸形,无相关P波,为典型室早。下图中R5提前,宽大畸形,但前有起搏信号,经分析并不是起搏器故障,而是该组QRS前可见一房性P波落入前一T波中,发生干扰,导致房室传导延迟,从而引起心室起搏,即该组为房早下传所致,而不是起搏器故障。

10

1可见R5R6 T波降支处有明确未下传的房早P波。图2的每个T波中均埋藏有未下传的P波,即形成了连续的房早未下传二联律。本图有趣的就是房早下传时形成不同形式的差传,如QRS波呈右束支阻滞形和左束支阻滞伴左前支阻滞形。这种现象我们分析:两种不同形态差传的PR间期不同,右束支阻滞形差传时P-R间期为0.16秒,左束支阻滞形差传时P-R间期为0.22秒,说明形成差传时,是由于双侧束支主干部传导不等速导致该图形的发生。

讨论:束支传导差异而导致QRS形态变化,这种说法是否合理。

11

本例心电图为12导联动态记录截图,P-R间期延长,在V1 导联R2R4后的T波上有一个P波,V5导联对应部位为逆行P波,结合其前的PR延长,考虑房性反复搏动。其后长间歇时出现呈左束支阻滞图形下传的QRS波,考虑为左束支第四位相阻滞。

讨论:束支第四位相阻滞与室性逸搏的鉴别? 房室阻滞的程度如何?

12

本例心电图为12导动态记录截图,左上图为预激综合征,右上图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这种表现都是在24小时记录过程中发生的,下图可见预激综合征与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交替出现,这种现象极为少见。

我们想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发生交替性预激综合征,是否能提示有房室阻滞存在?即房室比值在2:1时,通常可以出现交替性预激综合征,请各位专家给予指导。

13

临床资料:患者,男,60岁,心前区疼2天来诊。

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中表现为恒定的W-P-WA型),ST-T改变考虑为继发性。仔细分析发现一次窦性冲动通过正路下传,且Ⅱ、Ⅲ、aVF导联的QRS波出现异常Q波,结合ST-T异常,通过此搏动可以确定诊断急性下壁心梗。

讨论:如果未出现此次窦性正常下传搏动,能否确定心梗诊断?

14

本例心电图为12导联动态记录截图。

A图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伴2:1房室阻滞;

B图中R-R间期绝对相等,P-R间期不等,房率快于室率,心室率为42次,由于其QRS波群形态与A2:1下传者的形态相同,故考虑为Ⅲ°房室传导阻滞伴交界性逸搏心律;

C图中第2次搏动为窦性下传,然后出现一次室性早搏,室早后又出现另一种QRS形态的室性逸搏心律,由于这种形态与B图完全不同,故考虑为间歇性室性逸搏心律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由于V1导联主波向上,考虑起源点位于左室;

D图中R3-R5应为室性逸搏心律,R6QRS波群形态完全正常,这种现象我们认为不能诊断间歇性束支阻滞,这种正常形态也并非是束支传导正常,我们考虑为窦性冲动通过右束支下传与左室冲动形成室性融合波而使QRS波群正常化,请给位专家给予点评,这种分析是否合理。

第三部分

房室阻滞及干扰的讨论

15

临床资料:患者,男,20岁,体健。

本例心电图为12导联动态记录截图。第1条图为凌晨341分时记录,前4组搏动的P-P 间期为0.92-1.26S,符合窦性心律不齐诊断。后3组为交界性逸搏心律。第2条图为干扰性房室脱节,R5R6为心室夺获。第3条图前3QRS波为交界性逸搏心律,第45组搏动为心室夺获。第4条图前3组为交界性逸搏心律,R4为心室夺获。夺获的P-R间期均大于0.20秒。

讨论:该患诊断Ⅰ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干扰脱节,我们分析由于夜间出现迷走张力高,临床意义不大,请各位专家提出见解。

16

临床资料:患者,男, 60岁,临床诊断为冠心病。

本例心电图为12导动态记录截图。在动态分析过程中,患者间歇发生正常房室传导1:1下传及高度房室阻滞,我们采用不应期长度测定的方法进行本例心电图的分析,请各位专家点评。

经测定第三条R1-P2为临界R-P,长度为0.76秒,P-P间期为0.90秒,心率67/分,P波下传受阻;当P-P间期为1.00秒时,心率60/分,R-P间期为0.82秒(第三条图R3-P4),P波下传;说明临界心率为58 - 67/分,当心率67/分时出现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58/分就能11下传。表现为频率依赖型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第二条为吧二度房室阻滞伴干扰性房室脱节。

17

窦性心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韦金斯基现象

临床资料:患者,男,75岁,禁食7天,昏迷时采集本图。

如图所示:上下两条Ⅱ导联为同一病人连续记录,本图下条R3R7R8均在长周期后出现, PR间期不等,考虑为室性逸搏。在逸搏周期中,有多个已脱离交界区不应期的P波未能下传,说明有高度房室传导阻滞。R4是在一次室性逸搏后提前出现的心搏,其前有相关的P波,PR间期大于0.12秒,可诊为心室夺获。在其后可见连续的下传搏动,这些连续下传的P波均在预测的绝对不应期之内。上条心电图中R4以后也出现了这种现象。这种在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中所出现的绝对不应期内连续下传,应诊断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韦金斯基现象。

18

临床资料:患儿5岁,临床诊断心肌炎,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入院时心电图为Ⅲ°房室阻滞,最低心率20/分。静点异丙肾后出现一过性魏登斯基现象,连续下传,5小时后患者擅自离院,发现后联系家长得知回家途中患儿死亡。

问:魏登斯基现象持续时间长短与临床意义,请各位专家针对本病例给予指导。

19

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临床诊断为心肌病。心电图诊断二度房室阻滞。

1条图为Ⅰ度房室传导阻滞,P-R恒定延长为0.60s

2条图为静推阿托品后窦性频率加快时记录心电图。P-R未变化,使P落入T中,此表现怎么确定PQRS的关系呢?是干扰性房室脱节(即房室无关)还是房室阻滞1:1房室比值下传?

3条图前5QRS波群中均融合有一P波。我们认为这条心电图的传导情况是:下传--隐匿--下传--下传--隐匿--下传--下传-- 中断--下传。P-R间期短是药物作用所致。

4条图为静推阿托品25分钟后,心率再次缓慢,出现典型文氏的二度房室阻滞现象。

问题:该患静推阿托品后,窦律未明显增加(<90/分),房室传导阻滞也未改善,是否提示双节病变?是否需要起搏治疗?

20

临床资料:患者,男,35岁,常规心电图经常表现为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如第4条)。有时在记录中就呈现(1-3条的心电图表现),P波落入T波或ST段中使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不易确定。

这份心电图当时有两种意见:

1.是由严重的Ⅰ°房室传导阻滞,PR间歇重度延长所致。

P波与QRS波群没有关系,形成干扰性房室脱节。请给位专家给予诊断意见,如果是房室有关,本图能诊断超常传导吗?

21

这份心电图能否诊断交替下传的文氏周期吗?

22

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本例心电图为12导动态记录截图。

在监测中经常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窦性心律,而且长PP间期总是短PP间期的2倍,心率常常成倍数增加成倍数减少。因此我们确定为间歇性Ⅱ°Ⅱ型窦房阻滞,那么,在这种缓慢的窦性心律时能诊断为窦性心动过缓吗?

第四部分

快速性心律失常

23

1条图可以看出该心电图应诊断为Ⅲ度房室阻滞,心室率31/分,完全性右束支阻滞,QT间期明显延长。第2条图可见成对的RonT 室早,尖端扭转室速。第3条图可见室颤、室扑。第56条图为电击复律后再次恢复Ⅲ度房室阻滞。最后,植入双腔心脏起搏器。

24

临床资料:患者赵某,女,80岁,心电图中可见房性早搏,临床诊断缺血型心肌病,处于深度昏迷,嗜睡状态。我院急诊观察中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中出现VT,此VT为分支性VT,提示临床医生后,静推异搏定0.5mgVT终止,出现全心停搏,发生阿-斯综合征,家属拒绝治疗,后该患心脏停搏死亡。

特发性VT多为良性VT,从此动态心电图上可以看出有潜在发生停搏危险,VT发生时应结合其原发病,无器质病变时多为良性。如发生于缺血性心肌病时,则可能出现严重后果。

25

临床资料:患者王某,男,65岁,发作性意识不清25年,加重两年,入院时各项检查无异常。201010-282930,心电图检查均为窦性心律。病房监测中发现其昏厥后曾发生心动过缓,心率34/分,考虑心源性可能性大,但无心电图证据,专家均建议连续做动态心电图检查。11-26:04出现一过性呼吸暂停,伴意识不清,无二便失禁,动态心电图检查中发现全心停搏长达40余秒。确诊后于11-2下午15:00安装心脏起搏器。

26

临床资料:患者刘某,女,18岁,临床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

A图为患者状态较好时记录心电图,诊断为窦性心动过速,B型预激综合征。

B图患者出现明显心律不齐时记录心电图,上条为Ⅲ°房室传导阻滞,下条前5组搏动为典型预激综合征,但是房室比值却为3:22:1,说明副束存在Ⅱ°房室阻滞,后两组仍为室性逸搏。从这条心电图上我们可以判断该患副束存在严重的传导障碍,从而揭示出Ⅲ°房室传导阻滞。

C图这4条心电图分别在患者不同状态下记录的,第12条可见在Ⅲ°房室传导阻滞下反复发生短阵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第3条为预激综合征伴副束3:22:1传导阻滞,第4条在预激综合征基础上发生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D图为植入ICD起搏器后记录。

27

临床资料:患者孙某,男,57岁,因近期频发胸痛来院就诊。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夜间2时左右V1-4导联ST段明显抬高,最高幅度达1.1mV。但其T波幅度不一。(见心肌损伤发作中心电图)。考虑患者存在急性心外膜心肌损伤伴ST-T电交替。

发作前:

发作中:

发作后:

28

临床资料:患者葛某,男,32岁,因胸痛来院就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未见异常。运动试验检查依据Bruce方案,同时血压监测正常范围内,心电图如下:

运动前心电图如下,心率109/分,ST-T未见异常。

运动401秒后达预期目标心率163/分,心电图如下,未见异常。

恢复期1分钟时,心率133/分,出现QRS-T电交替。

恢复期8分钟时,心率110/分,电交替现象消失。

此患者应继续何项检查?考虑病因?

29

双束支主干部等速非同步3:1阻滞时,出现交替的右束支和左束支阻滞,伴有一次心室漏搏。

本图显示为双侧束支o 3:1等速非同步阻滞,即交替发生的右束支和左束支阻滞,伴有一次心室漏搏。

30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隐匿传导、ST-T改变

如图所示:本图Ⅱ导联P34均脱离生理不应期本应下传或传导正常,但却发生传导中断。说明在此P波前的T波中埋伏的P波发生了隐匿传导,干扰了下一次的心房搏动下传。T波倒置。本图P-P间期相等,R-R间期不等,房率快于室率,符合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隐匿传导、伴ST-T改变。

31     

隐匿性交界区早搏致假性房室传导阻滞

患者男性,60岁,以冠心病、心律失常入院,常规心电图检查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本图为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

心电图分析步骤:

1)、根据房室交界区不应期长度测定理念,经测定本图R1-P2 0.74秒,呈11下传,并无确切的交界区绝对不应期延长证据。

2)、本 ab两份均为模拟V5(上条)、V1(下条)导联。a图可见第2QRS波群提前出现,其QRS波群前无P波。QRS波群时限等于0.12S,形态与窦性下传者一致,即呈右束支阻滞形,代偿间歇完全,提示交界性早搏。该图中第45QRS波群形态与前述交界区早搏形态及特征完全一致,故诊断为成对交界性早搏。b图可见R3提前出现,也是一组交界性早搏。在R3-R4之间有一未下传窦性P波,经测量R3-P4间期为1.04S,其P波所落位置本应下传,因其R-P间期长度明显长于R1-P2间期,故考虑P5未能下传是在R3-R4中间发生了一次隐匿性交界性早搏,使P5落入到隐匿性交界性早搏所形成的生理性绝对不应期中,窦性P波连续受到干扰的影响而形成一种假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而不是由于交界区病理性不应期延长。

交界性早搏如果同时存在前向性和逆行性传导阻滞,也就是说早搏冲动既未传至心室产生QRS波,又未逆传至心房产生逆行性P波,故心电图上难以做出明确诊断,但由于该早搏在交界区处发生前向和(或)逆向隐匿性传导,使随后的窦性P波不能下传心室或以缓慢的速度传到心室,前者产生假性房室阻滞,后者产生突然的PR间期延长,据此推断发生了房室交界区早搏,因此也称为隐匿性房室交界区早搏。这一情况只有在同时伴有显性房室交界区早搏时或应用心内电生理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32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由隐匿传导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本例心电图为同一患者间断记录的标Ⅱ导联.心电图分析步骤:

1)、首先可以明确诊断有二度二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存在(即下传PR间期相等,有脱离生理不应期的P波下传受阻)。

2)、经测定本图交界区绝对不应期长度:

下条心电图可见:3221房室比值的未下传P波与前一QRS波群形成的RP间期为0.48-0.50秒,可大致确定本例心电图绝对不应期为此长度。

3)、在图中可以见到房室比值发生不同变化,分别是322131。从心电图的诊断来讲,32房室比值的二度阻滞的阻滞程度较轻,而31房室比值的二度阻滞属于高度房室阻滞。那么同是一例患者,在短时间内记录心电图的过程中,却出现这样悬殊的变化,什么原因呢?还是通过不应期长度测定解决这个问题。上条心电图R1-P3R2-P6R3P9均在预测的绝对不应期范围,所以P3P6P9均未下传。但是R1-P4.R2-P7.R3-P10的长度为1.12,已经远远地超出了预测的绝对不应期长度,其长度并大于下条心电图中下传搏动的RP间期(R1-P2R3-P5),这就是上述文中所叙述的预期下传的搏动没有发生,其原因就是由于上条图P3P6P9落入房室交界区的临界相,看似未下传实际发生了隐匿性传导,使P4P7P10落入隐匿传导的绝对不应期内不能下传,导致3:1房室比值的出现。本例心电图结论为: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由隐匿传导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33

[图片分析]V1导联窦性心律,P-P间期0.92R4R5rsR型,时限0.13秒,其前的PR间期逐渐延长后脱落一个QRS波群提示为二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但不能排除左束支二度一型)R6在长间歇后出现,形态与窦性下传一致,其前无相关的P波,为交界性逸搏,起搏期为1.39秒。其后提早出现一起自右室的室性早搏呈QS型。代偿间歇后出现的QRS波群(rsR′型)呈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P-R间期明显短于下传间期,说明该P波与QRS波群无关,心动周期为1.38秒,结合R3QS型、时限为0.13秒,延迟出现,其前无相关的P波为右室起源的室性逸搏,考虑R8为交界性与室性共同兴奋心室而形成的融合波。最后一次心搏P-R间期0.18秒,呈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    ]:窦性心律    二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    右束支传导阻滞    交界性逸搏    室性逸搏    室性融合波   室性早搏

34

高度房室阻滞伴房室“超常”传导

本例心电图分析步骤:

1)、首先明确诊断本图有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条件是:a d两条中P-P间期相等,R-R间期相等,R-R间期长度为1.68秒。QRS波群形态正常。P-R间期略有不等,波动于0.36-0.42秒之间(a 条)、0.20-0.24秒之间(d条)。房率快于室率。说明P波与QRS波群无关,为完全性房室脱节、交界性逸搏心律。房室比值呈2:1,以及在bc两条中逸搏的数目多于夺获的数目。这些都说明本图具有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2)、测定本图交界区绝对不应期长度:

c:2QRS波群提前出现(R2R6),图b:1QRS波群提前出现(R2)。其前均有相关的P波。P-R间期为0.16秒且相等,可确定为心室夺获。图c中两组夺获的R-P间期分别为R1-P3 1.12秒、R5-P111.04秒。经测量夺获的R-P间期小于绝对不应期的R-P间期。本图绝对不应期长度是怎么测得的呢?根据本图整体上测量,在图dR1-P3间期1.48秒应为本图绝对不应期长度。也就是说R-P间期在1.48秒之内出现的P波都不应该下传,下传者即为超常传导。

3)、通过对绝对不应期长度的测定,可确定图b的P2,图cP3P11为超常传导。那么怎么来解释这种超常现象呢?从梯型图中的演示可见:房室交界区上方及下方存在双层阻滞,下方阻滞程度重于上方。有时P波尽管脱离了上方的不应期,却受阻于下方,但有时在下方脱离不应期时,上方又受阻。因此,只有在心房活动(P波)出现时,交界区的上方及下方都已脱离不应期才能使冲动下传。梯型图中可见a d两条中交界区上方存在恒定21阻滞,bc两条中交界区上方为4321阻滞。从图中可见,实际上交界区绝对不应期长度并没有达到1.48秒,这个长度几乎是房室交界区上方及下方双层不应期长度的总和。由于交界区存在双层阻滞的缘故,本例心电图只能这样进行分析。

4)、本图结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超常”传导 交界区双层阻滞  

第五部分

心电向量分析部分

35  激综合征合并左束支阻滞

36

37 左心室肥厚

38

横面QRS8”字形运行,各平面电压增大,ST-T改变。

横面QRS“8”字形运行,各平面电压增大,ST-T

39  下壁心梗合并左前分支阻滞

左前分支阻滞。Ⅱ、Ⅲ、avFrS

下壁心梗。Ⅱ、Ⅲ、avFQS型,多表示大面积下壁梗塞。

40

ECGavFQS型,下壁心梗诊断无误。

       VCG:额面QRS环初始部顺钟向运行。回心支逆钟向运行,左上展开。表示下壁心梗合并左前分支阻滞。

41

患者: 男性,52

ECGV1 R/S1,Ⅱ、Ⅲ、avFqRS

VCG:后壁心梗、下壁心梗

42

ECG:Ⅱ、Ⅲ、avFQRST倒置、V1R型,V5-V6qRS

VCG:下侧壁、后壁心梗

43

ECG:Ⅱ、Ⅲ、avFQr型,ST上移,T倒置,V5-V6qR 型,V1R波略变

VCG:下壁急性心梗、后壁心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