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仓州历代县志一览

 秦王888 2016-12-04

苏州旧方志述略

《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全国旧方志8264种,苏州占183种;《江苏旧方志提要》著录全省1170种旧志(含存714种、佚372种、存目84种),苏州占309种(存208种、佚75种、存目26种)。根据新出版的《苏州市志》、《吴县志》、《昆山县志》、《太仓县志》、《吴县志》、《沙洲县志》、《吴江县志》7种志书中关于旧志的著录,共计392种,其中有府志、州县志、乡镇志、寺庙道观志、园林山水志、人物风俗志,以及具有史料价值的笔记性杂志等,可谓各种类型的志书应有尽有,总数约占全省旧志数的1/3。实际上,苏州历史上编修的各类志书远不止此。今就笔者多年积累,分几个类别,聊述于次,以资同好之研读参考。

1.苏州的府志

苏州首部体例完备,统合古今的府志当推范成大的《吴郡志》50卷,《四库全书总目》称“其书凡三十九门,征引浩博,而叙述简核,为地志之善本。”全书所引的正史、野史、类书、专著、别集、方志笔记等,约计有150种及170多人的各类诗文。所有引文都注明书名或篇名和作者,用夹注方式处理,四库馆臣称之为“著书之创体”。其“横排竖写”的志体格局为后世方志所仿效,一直沿用至今。尽管清人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20曾指出它沿革、牧守与进士题名有多处差错,但丝毫未损其在方志领域的地位。此后,有章悊纂《吴志类补》13卷,对范志拾遗补缺,可惜不传于世。

真正以《苏州府志》作为志名的,是成书于洪武间的卢熊《苏州府志》50卷,该志体例脱胎于范志,自从洪武十二年(1379)年初刻后,再也没有刻印过,因此流传于世的刻本极少,据说只有北京图书馆(原傅增湘藏,书后有傅氏跋文)和南京图书馆(原苏州顾公硕藏)各藏一套,第三套流落日本,今不知存佚。台湾存明初抄本,有黄廷鉴跋文,收入1983年台湾成文出版有限公司《中国方志丛书》(影印出版)。苏州博物馆藏该志清抄本。由于在元代苏州没有编过府志,要了解范志以后至明开国以前的历史,只能仰仗卢志及一些笔记,其价值不言而喻。

明代另一部苏州府志是王鏊的正德《姑苏志》60卷,该志增补范、卢二志而成,《四库全书总目》称它“繁简得中,考核精当。在明人地志中,尤为近古。”有上海书店影印出版的《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本。据《千顷堂书目》著录,王志之后有蔡昂撰《姑苏志补遗》。台湾《中国方志丛书》收录的永乐《苏州府志》,是据残存的《永乐大典》印影辑录本,也可视为府志之一种。杨循吉为修《孝宗实录》之用,奉旨采录的《苏州府纂修识略》,虽非严格意义上的府志,但其治水、人物、奏疏、碑记诸类往往涉及吴中故事,亦可作为府志的一个简本参阅。该志收入《续修四库全书》,有《苏州史志资料选辑》2000年刊陈其弟点注本。致于李诩所撰《续吴郡志》,虽欲“补范志之后”,可其人物及所辑诗文,均系释道家事,好象与范志无多大关联,称《续吴郡志》似乎有点名不副实,台湾《中国方志丛书》收录。据同治《苏州府志》著录的刘昌《姑苏郡邑志序》可知,《姑苏郡邑志》100卷,成稿于成化年间,亦是一种府志,只是未刊行。崇祯初,昆山提学王志坚纂过一部《苏州府志》,后人在修乾隆府志时,尚购得其《宦绩》及《人物》稿14册,光绪《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卷49尚有著录,后失传。另据光绪八年仲春江苏布政使谭钧培《重修苏州府志序》称“邱公霁、史公简、曹公凤先后纂辑,未及成书。迨王文恪以吴文定遗书为准,成《姑苏志》六十卷”可知,在《姑苏志》之前,至少有三任苏州知府修过府志,除了上述成化年间的《姑苏郡邑志稿》(邱霁修)外,弘治年间有史简、曹凤两任知府也修过府志,其中吴宽参与了曹凤聘请的修志,虽均未最后成书付印,却为王鏊《姑苏志》8个月成书奠定了基础。

清康熙、乾隆、道光、同治先后四修《苏州府志》,每次都以前志增补而成,篇幅也由范志、卢志的50卷,到正德志的60卷,康熙、乾隆志的80卷,道光、同治志的150卷。除了上述四次官修外,还有一位钱思元,用了30多年的时间,凭一人之力撰成《吴门补乘》10卷,于嘉庆二十五年刊行。该志立类全仿乾隆志,内容又是补乾隆志所缺,可以看作是乾隆志的补编。来新夏先生在《论清代修志事业之成就》(《江苏地方志》1992年2期)一文中称“《苏州府志》有七修(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光绪各一次)”误把始修于同治八年(1869),刊刻于光绪八年(1882)的既称“同治志”,亦称“光绪志”的同一种志书当成两种。但是康熙志成于康熙二十三年,刊刻于康熙三十年;乾隆志始修于乾隆八年,刻于乾隆十三年,都不会产生误解,不知来先生称两志之间尚有雍正志何据?来新夏先生所说的“嘉庆志”应该就是钱思元撰《吴门补乘》,如果要重新整理出版,不妨将它与乾隆志合在一起。徐崧、张大纯所辑《百城烟水》,体例仿宋祝穆《方舆胜览》,先出名胜之地为条目,次叙其地理沿革、历史掌故、社会人事,再录唐宋以来的诗词。网罗甚广,熔方志、游记、诗集于一炉,体例新颖,文采亦佳,后人纂修地方史志,考证文化故实,往往征引其事。张大纯纂《姑苏采风类记》,记事止于雍正三年,依次记述苏州府、吴县、长洲、昆山、常熟、吴江、嘉定、太仓州、崇明,使用的行政区划沿用明制,凡所采录,多本明代以前史志,其中不少今已不存,故往往为后来纂修苏州府县志者所援引。从某种意义上说,上述两种也应该算做清初的府志,抑或来新夏先生所指雍正志即为上述两书之一。

另外,陆基撰《吴郡志略》、崇辨蒙塾编辑的《吴郡地理志要》、吴昌绶《吴郡通典备稿》都属地方史性质。前两种均系摭拾旧志而得,比较简要,苏州博物馆藏,《吴郡志略》几乎完全包含《吴郡地理志要》,并且多了卷下部分内容,其章目如下:卷上第一章苏州府、第二章吴县、第三章长洲县、第四章元和县、第五章昆山县、第六章新阳县、第七章常熟县、第八章昭文县、第九章吴江县、第十章震泽县、第十一章形势上、第十二章形势下、第十三章山水、第十四章沿革、第十五章物产、第十六章风俗、第十七章新政;卷下第一章开化之始、第二章周、第三章圣道南行、第四章战国及秦楚之际、第五章汉、第六章东汉、第七章三国时之吴、第八章晋、第九章宋、第十章齐、第十一章梁、第十二章陈、第十三章隋、第十四章唐、第十五吴越、第十六章宋、第十七章元、第十八章明、第十九章国朝。不过《吴郡地理志要》是刻本,《吴郡志略》是抄稿本。孰先孰后,难以定夺。《吴郡地理志要》封面上有“江苏学宪唐鉴定 张一麐署”字样,还有一方“姑苏来青阁云记造”朱印和“苏州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图书”的藏书印。卷首有“崇辨蒙塾编辑”字样,卷末有徐艾枝跋。前面各章与《吴郡志略》同,只是“形势”不分上下,“山水”之后,依次是“风俗”、“物产”、“田赋”、“历史沿革”、“新政”各章。《吴郡志略》内封为篆体书名,据卷首“封面系江标书”知乃江标手迹。书虽属誊清稿,但修改痕迹还有不少处,卷下第七章甚至还加插一叶郑思肖内容;卷十六和卷十七“二章互易”的勾改清晰可见。后一种用编年之体,采用史志合一之法,记录苏州自吴“泰伯以来至于明季数千年中,闳纲大恉”,可以看作是一部下限为明末的苏州地方通史。此三种经整理已刊登在《苏州史志资料选辑》2005年刊上。此外,《江苏旧方志提要》之“附存目”还著录南京地理研究所藏:汤斌撰《苏州府志撰抄》(康熙四十三年抄本);《苏州府志摘录》4卷抄本;上海图书馆藏近人王謇纂《苏州小志》。

苏州的州县志

苏州所属各州县,有史可稽的县志当推南宋庆元丙辰(1196)年,余姚人孙应时以通直郎知常熟县事时所修的“庆元志”。嘉定庚午(1210)叶凯曾对庆元志作增修,可惜均已无传本。至宝祐二年(1254),鲍廉聘钟秀实、胡淳等,在前面两志基础上再作增补而成《琴川志》(琴川是常熟的别称),这便是现存常熟最早的县志。该志共分十门,条分类析。至正二十三年(1363),以领兵副元帅兼知常熟的卢镇又集诸邑士,总宋以前事成15卷,重新付印,志名《重修琴川志》,并另行记述元代史事若干卷,称“续志”,后“续志”湮佚不传,而《重修琴川志》幸存,已收入中华书局1989年版《宋元方志丛刊》。该志仍分十门:序县、序官、序山、序水、序赋、序兵、序人、序产、序文,阮元称“其于城池之形势,山水之崇深,与夫兵赋之多寡,文献之昭垂,罔不记载详明,了无余蕴,是可与施宿《嘉泰会稽志》、梁克家《淳熙三山志》抗衡,非明人全用已说者可比。”此后常熟历史上以琴川命名的志书,还有明宣德九年(1434)郭南、张洪纂修的《琴川新志》(已佚)、清道光年间陈揆纂修的《琴川志注草》、《琴川续志草》、《琴川续志草补》,黄廷鉴纂修的《琴川三志补记》、《琴川三志补记续》。以《常熟县志》命名的志先后有:明弘治年间桑瑜,嘉靖间邓韨,崇祯间龚立本,清康熙间有钱陆灿、曾倬两次,雍正间陶正靖,分别纂修的6种志书,此外还有元《常熟州志》、明万历间管一德《常熟文献志》、姚宗仪《常熟县私志》、陈三恪《海虞别乘》,清劳必达《昭文县志》、乾隆间言如泗《常昭合志》、道光间邓琳《虞乡志略》、同治杨泗孙《常昭合采访录》、光绪庞鸿文《常昭合志》,民国丁祖荫《重修常昭合志》,共修过27部志书,仅佚5部,其中《重修常昭合志》已于2002年由上海新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标点本。

昆山历史上不算三国吴顾启期纂《娄地记》(古娄县,今属昆山市),共修过22部县志,最早的3部:项公泽修淳祐《玉峰志》、谢公应修咸淳《玉峰续志》、杨譓纂至正《昆山郡志》已收入《宋元方志丛刊》。明代所修8部志书已佚其五,分别是由殷奎、范能、蒋明、季篪所修的4部《昆山志》和王同祖所修《昆山续志》8卷。现存3部是弘治间顾潜《昆山县志》、嘉靖间方鹏《昆山县志》16卷、万历间周世昌《重修昆山县志》8卷,其中方鹏志是流传最广、版本最完善的一部县志。清代10部志书已佚4种:徐开禧《昆山志稿》、唐德宜《昆新志稿》16卷、戴镕《昆新志稿》9卷、周奕钫《昆山续志》16卷。现存康熙《昆山县志稿》,先后由董正位和杭允景修于康熙九年和康熙二十二年,一般分别称为“董志”和“杭志”,著录为20卷和22卷,其实是同一部志书。在康熙十四年七月,志书尚未脱稿之时,董正位因故被劾离任,尽管书稿由叶奕苞编成,但未能付梓。杭允景任昆山令后,命人重录了一部,即为“杭志”,虽改为22卷,内容上却未作改动。1994年5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由昆山市地方志编委会、苏州市图书馆、苏州大学地方志研究室联合点校本。此外还有乾隆《昆山新阳合志》顾惇量纂,道光《昆新两县志》张鸿、来汝缘修,光绪间金吴澜、李福沂修《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和顾国珍编《昆新乡土地理志》。民国年间有断代于清宣统三年(1911)的连德英、赖丰熙修《昆新两县续补合志》,该志上续光绪志并补其之漏,是昆山县旧志的最后一部。

太仓共修过16种州、县志,已佚7种,首部志是成书于明永乐年间的《太仓事迹》,由邑人陈伸所著,现仅存自序一篇收入光绪志中。另外6种佚志分别是成稿于弘治元年的陆容《太仓志稿》,都穆撰、祝允明序的嘉靖《太仓州志》,龚持宪著《太仓考》(另有同名书10卷,明刘斯洁撰,是关于明代仓库仓场的典制全书。书中详细记载了明万历初年以前明代京仓粮库及各地仓库仓场的建制、储备、岁入岁支等情况,并非太仓的地方志),黄与坚、姚廷发和朱汝砺先后编纂的3部《太仓州志稿》。现存最早的是桑悦的弘治《太仓州志》,继之是张寅主纂的嘉靖《太仓州志》,张采的崇祯《太仓州志》。清代有王昶的嘉庆《江苏直隶太仓州志》、光绪《太仓直隶州志》及王祖畬《太仓州志》,从太仓分出的镇洋县有2部《镇洋县志》,分别是由金鸿和王祖畬主纂,前者成书于乾隆年间,后志断限于光绪末。另外还有邑人徐如珪编的《太仓乡土历史教科书》一册,共分历史、地理、人物三大类。

吴县(含长洲、元和县)至少编过25部县志。最早可追溯到三国吴顾微纂《吴县记》和北宋罗处约纂《吴县图经》,惜均已佚。现存首部县志是由杨循吉纂修的《吴邑志》16卷,《四库全书》称“较他志乘为典核”。市面上有《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本。继之有崇祯(《中国地方志》2007年6期刊载张喜梅《张元济与地方志藏书》文章称,张元济曾收藏“明万历年本《吴县志》54卷”,惜毁于1932年2月1日日本浪人焚烧东方图书馆。)、康熙、乾隆、民国共4部《吴县志》。崇祯志54卷,其中卷30~31职官、卷32~38选举、卷39宦绩、卷40~54人物,都是人物志范畴,所记人物详细,其中明末人物尤详,一向被目为善志。该志的通行本同《吴邑志》。乾隆《吴县志》杨绳武《序》称:“吴邑之有志,始于明杨仪部君谦修之者,莫善于明崇祯间牛令玉书旧志,莫不善于康熙间孙珮瑶仙新志。”原因是康熙志“核之前志,不无舛讹,而详略处亦未尽允协”(乾隆《吴县志》叶长扬《序》)。断限于宣统三年的一部宣统《吴县志》,原名《吴长元三县合志》,因为出版于民国22年,当时三县已经合并为吴县,通常又称为民国《吴县志》,通行本为《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至于收录在台湾成文出版社的民国《吴县志稿》,乃民国《吴县志》的原始稿本,并非又一种志书,《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误著为《续吴县志稿》。另外,乔增祥《吴县》、卢文炳《吴县乡土小志》及吴县县政府编《吴县县政概况》属简志、概览性质。

长洲县自唐万岁通天元年(696)析吴县置县起,至民国元年复归入吴县,期间雍正二年(1724)析置过元和县。《长洲县志》见于张国淦《中国古方志考》者有3种:宋孙应时修10卷本、明杨循吉撰10卷本以及明钱谷撰本,均佚。现存最早是隆庆刻本,有《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本。继之有万历增修本(较前志增张凤翼撰艺文志10卷)、崇祯补刻本,清康熙祝圣脉、蔡方炳纂修本及乾隆李光祚、沈德潜、顾诒禄纂修本,康熙本又有吴汝辂摘抄本。《元和县志》有乾隆五年刻本和乾隆二十七年刻本,后者为前者的增补本。

据乾隆《吴江县志》旧序记载,最早的县志称《图经》,元代编修,明景泰天顺年间修志时尚能访得。此后,洪武十一年、永乐十六年、景泰五年先后三次奉文修纂,书名不详。景泰志是为修纂《大明一统志》提供基础资料的,由莫旦、何昇负责。莫旦认为“奉文纂修者,乃天下之书,其法当略。至一邑之中,亦自有书,其纪宜详。”于是详加补充,独自完成天顺《松陵志》10卷。此书一仍洪武六年窦德远《松陵志》和正统七年吴本《增辑松陵志》之旧,以“松陵”这一吴江古称作志名,分10门,每门之前均有小序,自序末落款为“天顺元年丁丑季春望日”。成化年间,莫旦又花了数年时间重立例目,参以郡志,再加编辑,总成22卷,可惜未能付梓而稿遗失。后又重录成书,益以新闻新见,再纂成书,改名《吴江志》,这便是初刻于弘治元年的现存最早的吴江县志,此志已收入1983年台湾成文出版有限公司《中国方志丛书》。此前史鑑撰于成化年间的《吴江县志》80卷,已于清初亡佚。此后80高龄的莫旦纂成于正德元年的《吴江续志》也早佚不传。

嘉靖年间,同里人陈理曾经修过吴江县志,只是没有完成就死了,因此只能说是一部未完成的志稿。其后,徐师曾等人即以莫旦《吴江志》为蓝本,并参校陈理未就稿,于嘉靖二十七年纂成《吴江县志》。徐以为其稿尚缺水利、武略2门,乃分别请邑人沈 、周大章撰写,合成28卷首1卷,于嘉靖四十年刊刻行世。该志体例井然,记载翔备,还纠正了莫旦志的一些讹误,堪称志中佳作。明末,史册撰崇祯《吴江县志》22卷,顺治年间史册之孙史在相作校辑增补,记事止顺治十四年,该志无序跋和凡例叙述修志经过,亦未见后志及公私书目著录,仅存清抄本藏南京图书馆。

清代编修的吴江县志传世的有:董尔基纂顺治《续吴江县志》,康熙年间3部,分别是叶燮纂46卷首1卷本和屈运隆纂16卷本首1卷本《吴江县志》,以及包咸、钱霑纂《吴江县志续编》10卷。乾隆时,倪师孟、沈彤纂《吴江县志》58卷首1卷本,道光年间无名氏《吴江县志续编》12卷,补乾隆志。光绪年间有金福曾等人纂《吴江县续志》40卷首1卷、无名氏纂《吴江县续志》不分卷,分12门。另外还有雍正初年从吴江县析出震泽县的2部志书:沈彤、倪师孟纂《震泽县志》38卷首1卷;无名氏纂《震泽县志续》不分卷,分12门。后者仅续前志人物、集诗、书目3类。清末费善庆纂《垂虹识小录》8卷,亦是一部吴江县志,记事止于光绪三十三年,内容较为错乱,是一部未经整理的志稿。

另外,乾隆《吴江县志》著录的顾我锜撰《邑乘备考》一册,乾隆《震泽县志》著录的周永年撰《松陵别乘》,光绪《吴江县续志》著录的周汝翼撰《松陵所见录》、王鲲撰《松陵见闻录》10卷,以及《震泽县志续》著录的吴重光撰《吴江县志》,从书名上看都应是志书类,除了已知《松陵见闻录》南京图书馆藏有道光九年话雨楼刻本外,其余都为佚志。《松陵所见录》及吴重光撰《吴江县志》甚至不见《江苏艺文志·苏州卷》和《江苏旧方志提要》著录。民国6年铅印的范烟桥撰《吴江县乡土志》1卷,系小学四年级乡土教材,分18课36教时,依次述吴江县之大势、河流、交通、教育、行政、自治,以及个市乡概况,各课均陈述总貌,课后“参考”为景点、特产等内容,可以看作是一部当时的简志。


昆山县志

昆山历史上不算三国·吴顾启期纂的《娄地记》(古娄县,今属昆山市),共修过22部县志,最早的3部:项公泽修淳祐《玉峰志》、谢公应修咸淳《玉峰续志》、杨譓纂至正《昆山郡志》(已收入《宋元方志丛刊》)。明代所修8部志书已佚其五,分别是由殷奎、范能、蒋明、季篪所修的4部《昆山志》和王同祖所修《昆山续志》8卷。现存3部是弘治间顾潜《昆山县志》、嘉靖间方鹏《昆山县志》16卷、万历间周世昌《重修昆山县志》8卷,其中方鹏志是流传最广、版本最完善的一部县志。清代10部志书已佚4种:徐开禧《昆山志稿》、唐德宜《昆新志稿》16卷、戴镕《昆新志稿》9卷、周奕钫《昆山续志》16卷。现存康熙《昆山县志稿》,先后由董正位和杭允景修于康熙九年和康熙二十二年,一般分别称为“董志”和“杭志”,著录分别为20卷和22卷,其实是同一部志书。在康熙十四年七月,志书尚未脱稿之时,董正位因故被劾离任,尽管书稿由叶奕苞编成,但未能付梓。杭允景任昆山令后,命人重录了一部,即为“杭志”,虽改为22卷,内容上却未作改动。1994年5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由昆山市地方志编委会、苏州市图书馆、苏州大学地方志研究室联合点校本。此外还有乾隆《昆山新阳合志》,顾惇量纂;道光《昆新两县志》,张鸿、来汝缘修;光绪间金吴澜、李福沂修《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和顾国珍编《昆新乡土地理志》。民国年间有断代于清宣统三年(1911)的连德英、赖丰熙修《昆新两县续补合志》,该志上续光绪志并补其之漏,是昆山县旧志的最后一部。

冢墓祠堂志 冢墓志中以清潘道根辑《昆山先贤冢墓志》4卷附录1卷为典型,收录100余名上自唐代、下迄清道光年间有关昆山人物冢墓的资料,1人1文,每文内容一般包括墓所、墓主家世与生平简介、墓志铭铭文等,这些都是研究古代世家大族和人物的第一手资料,为他载所罕见。/ w9

人物志 张大复《皇明昆山人物传》10卷,起洪武至万历,共300余人;后又官于是土者15人附之,名曰《昆山名宦传》1卷,亦作《玉峰名宦传》,其间父子祖孙以类附传,略如史体;另有方鹏《昆山人物志》10卷、刘象春《玉山人文小传》(一作昆山)、叶均禧《昆山续人物传》7卷、叶沄《昆山人物续考》、唐德咸《昆山人物志》、龚埏《昆山人物纪略》12卷、潘道根《昆山名家诗人小传》6卷。

 

寺庙志 城隍庙,庙址在马鞍山南古慧聚寺基,明张大复修《昆山城隍庙志》2卷;康熙年间张白源撰《续志》2卷,成而未刊;咸丰年间潘道根撰《昆山县城隍庙续志》,不分卷;之后太仓钱宝琛撰《续修昆山县城隍庙志》,先后4修庙志。#

 

水志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清康熙五年序刻《吴中开江书》本顾士琏等辑《太仓州新浏河志》(正集1卷、附集1卷、治水要法1卷)《娄江志》2卷,《四库全书总目》著录。据《娄江志·凡例》称“娄江自娄门至昆山则名至和塘,太仓塘犹称至和塘者,州未建时隶昆山也。自州关西起,东迤于海,则名浏河。总为娄江。”又曰:“先开朱泾,故有《新浏河志》。今浏河既开,则名《娄江志》以别之。”在一些序文中,《新浏河志》也称《朱泾志》,《娄江志》亦称《娄江浚筑志》。两志记载娄江180里水道的开浚始末甚详,总计10万多字。

 

山志 明周复俊《马鞍山志》1卷(《娄东周氏丛刊》本),清沈启东《续马鞍山志》、周弈钫《马鞍山志》6卷、周弈钫《东禅景德两寺志

 

此外,尚有诸世器撰《菉溪志》4卷,今称陆家浜;陈尚隆撰《陈墓镇志》16卷,今称锦溪镇;朱保熙撰《巴溪志》,今称巴城;章腾龙撰、陈勰增辑《贞丰拟乘》2卷,今周庄;陶煦撰《周庄镇志》6卷等5种旧乡镇志。

 

乡镇志 正仪镇,又名真义、星溪、正义、信义,明代就有夏暐《星溪杂志》和夏士英辑《星溪志略》,清道光时魏孔怀、赵之骏又同辑《续志》,3部以星溪命名的镇志皆不传。乾隆年间陈至言、周弈钫纂《信义志》6卷时,除了参考《星溪杂志》外,还兼采清张洲《信义志》,在陈志之后,另有魏宗萼的《续志》4卷、《又续志》2卷,然皆未最终完稿。7次修志,仅传陈志1部。光绪年间,赵诒翼以陈志为原本,正误订补成21卷本《信义志稿》,体例上以志地、志人、志文、志事分为4大类,统率全志,在旧志中颇为独特,不失为一部乡镇善志

====================================

 宋元以后,昆山修志之风更盛。明代修过8部志书,今已佚其五,分别是由殷奎、范能、蒋明、季篪所修的4部《昆山志》和王同祖所修《昆山续志》8卷。现存3部是弘治间顾潜《昆山县志》、嘉靖间方鹏《昆山县志》16卷、万历间周世昌《重修昆山县志》8卷,其中方鹏志是版本和体例最完善的一部县志。

嘉靖《昆山县志》16卷,明杨逢春修,方鹏纂。逢春(1498-1553年)字仁甫,号西渠,福建同安人,嘉靖八年进士,授昆山知县。在任期间聘邑人方鹏主纂县志。方鹏(1470-1540年),字时举,号矫亭。其父方麟,为州之吏目。其弟方凤,字时鸣,明孝宗弘治十一年乡贡举人。乃兄三年后中为乡贡经魁,因此在昆山立有“经元坊”。正德三年(1508年)与弟凤同举进士,累官南京礼部主事、南京刑部员外郎中、吏部郎中、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修撰,因又在昆山立“宫庶坊”,后官南京太常寺正卿。方鹏告老退归后,独坐一斋,专以著述为事,著有《责备余谈》、《续观感录》、《昆山人物志》、《矫亭存稿》等。

该志目录如下:卷一沿革、疆域、城池、风俗、户口、田赋、土贡、土产;卷二官署、学校(祭器附)、坛庙、冢墓、古迹;卷三山、水、乡保、坊巷;卷四市镇、桥井、第宅(亭馆附)、园地、寺观;卷五官守;卷六进士;卷七乡贡、岁贡;卷八荐举、恩典、荫子、监胄;卷九名宦、封爵;卷十~十二人物(名贤、节行、文学、政迹、隐逸、孝友、列女、艺术、游寓);卷十三杂记;卷十四~十五集文;卷十六集诗。

该志前有一篇自序,甚至没有请主修官作序,显现了明代嘉靖年间特有的简约之风。志书立《凡例》10条,称“于人片善必录,微瑕必掩,有记载而无褒贬焉,然褒贬亦自寓矣。”可谓深谙“述而不论”的道理。卷目之后是5幅地图:昆山县境界之图、昆山县城内之图、马鞍山境之图、昆山县治之图、昆山县儒学之图,后世读者可以从中直观地了解到嘉靖年间昆山县的概貌。

全志重要的正文处有双行小字作注文,以示征信。某些卷目之后还有作者的“谨按”,作进一步说明,如卷四“寺观”目之后云:“谨按:老佛之宫,莫盛于宋,莫滥于元。逮我国朝,殊为落寞。迩者有司屡奉部檄,废毁无额庵院,固崇正黜邪之善政也。若撤其余材以葺公宇,妆其地价以给公费,贫老缁黄处之得所,夫谁不服?若悉归之巨室,为第宅,为冢墓,为园圃,所偿之直十才一二。使实繁有徒,退有后言,则无以服其心矣。”

志书中涉及人物的卷目占8卷,为全志的一半,即从卷五到卷十二;诗文集占3卷,是名副其实的“资料性文献”。对于嘉靖《昆山县志》的评价,《江苏旧方志提要》称:“弘治十年(1497),新立太仓州,割昆山部分地区属之,而《人物》门于'已划分为太仓州者,悉载不遗’。但列传尚无溢美夸饰之词,于诗文也'必关风教,系政体,切民事者则录之’,泛泛景物者概不录;持论亦颇严谨,考订也较翔实,文体简洁,差可称为上乘之作。”

嘉靖《昆山县志》的撰著,得力于当时县宰杨逢春,他专委方鹏编次,垂成,杨以奉召去。继之者王廷,请于郡守王肃斋,在嘉靖十七年付梓。此志之修撰,虽由官府发起,实乃方鹏私家之力,和一般官府开局修志不同。因此,此志贯穿着方鹏的修志主张,体现了他在方志学理论上的一些独到见解。

明代不少修志者已具有了志为史体的思想,方鹏更是在《凡例》中明确宣称:“一志固一邑之史”,并将此思想运用到修志实践上,于是就有了涵盖明嘉靖年间以前昆山社会生活各方面内容的《昆山县志》传世。这是嘉靖《昆山县志》在中国方志史上的价值所在,对于今天正在进行的二轮修志仍具有较高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嘉定历代县志一览

元《练川志》二卷 秦辅之纂(已佚)

明《练川志》一卷 曾鲁、周璇纂(已佚)

明《练川志稿》 浦杲纂(已佚)

明正德《练川图记》二卷 都穆纂 中华书局2006年出版

明嘉靖《嘉定县志》五卷 龚弘纂(已佚)
明嘉靖《嘉定县志》(共十二卷 存九卷)浦南金纂 南京图书馆藏本

明万历《嘉定县志》二十二卷 张应武、唐时升等纂 万历33年刊本

清康熙《嘉定县志》二十四卷 苏渊等纂 康熙12年刊本

清康熙《嘉定县续志》五卷 许自俊等纂 康熙23年刊本

清雍正《嘉定县志补编》五卷 秦立等纂(已佚)

清乾隆《嘉定县志》十二卷 张陈典等纂 乾隆7年刊本

清嘉庆《嘉定县志》二十四卷 王初桐等纂 嘉庆17年刊本

清嘉庆《嘉定县志》三十二卷 钱东垣等纂(已佚)

清光绪《嘉定县志》三十二卷 杨震福等纂 光绪7年刊本

民国《嘉定县续志》五卷 金念祖、黄世祚纂 民国19年铅印本

《嘉定县志》三十六卷 杨于白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

《嘉定县续志》三十三章 倪所安主编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嘉定县简志》三十二卷 倪所安主编 方志出版社2008年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