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手机与阅读的思考

 姑苏记忆 2016-12-04

     关于手机与阅读的思考

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在手机上阅读已成为人们一种普遍的习惯,随处都可以看到低头看手机的现象,无论在什么场合、什么时间,也无论是男女老少,看手机几乎成了人们一种自觉不自觉的自然行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手机中时时刻刻都充满着大量五花八门的各类信息。不同的人喜欢从中接受不同类型的信息,从我看到的多个微信朋友圈发出的微信内容也会清楚的发现,每个人都有着自己偏爱的那类信息,有心灵鸡汤,有健康养生,有生活小窍门,有新闻报道,还有奇闻轶事,更有狗血荒诞和各类谣言等等不胜枚举。这些接收和转发出来的信息也往往会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个人的文化修养、兴趣爱好,生活阅历等。而我在这里想表达的并不是这方面的内容,我是想与大家探讨一个严肃的问题,那就是我们每天从手机阅读到的大量信息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同时,这个过程又让我们失去了什么?你思考过这些问题吗?

我和大家一样也喜欢阅读,从小学开始就喜欢看各种书籍,而且还比较杂,不仅看文学小说,也看课外工具读物,比如数理化方面的科普知识,甚至还喜欢读音乐、戏曲等艺术门类的书籍。从那时候开始还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书中一些精彩的对白、人物心理和景色描写或者给人启发且实用的经典语句都会认真记录下来。记得在上高中的时候,老师在作文课上读完我写的一篇得了满分的作文后,让我讲讲写作的心得,我说其实作文中的那些人物和景色的描写都是模仿看过的一些小说中的片段。也正是这种阅读和同时记录的方法让我后来不断的有所收获,至今依然感觉受益匪浅。

当智能手机的功能变得越来越多,信息量也越来越大的时候,我也被深深的吸引着,感觉时刻不能离开手机,如果某一天突然发现忘带手机,立刻会有一种心神不定、浑身不自在、不舒服的感觉。其原因除了它带来工作和生活上的一些便利之外,还有就是那些无所不包的大量信息随时随地的向你涌来。尽管我平时从来不在朋友圈转发那些纯属为了吸引眼球的“无聊信息”,而且也没有间断在业余时间阅读纸质书、喜欢听音乐、喜欢诗词歌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种特别的感受正在日益强烈起来,我慢慢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们因为对手机的过度依赖而发生严重后果,媒体上也常看到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对这种现象的担忧,也呼吁人们应该放下手机、多与身边的亲人朋友们沟通,别让手机冲淡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可以想象,长此以往这种对手机的过度依赖势必会像人们形容的“精神鸦片”那样毁掉几代人,我也觉得这样的比喻并不是危言耸听,据说在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地方及行业出台了一些相关的制度,有一些场所明令禁止携带或使用手机。由此可见手机这个东西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了,应该引起我们大家的重视了。

仔细想想,就会发现手机中犹如洪水一般的信息把人们裹挟其中,这些信息出自不同的地方,带在不同的色彩和目的,表面上你每天读了这些信息,似乎也就占有了信息,但你感觉到一个问题了吗?这些大量的碎片化的信息让你得到什么?其实答案很简单,什么也没有得到,而实际上恰恰是这洪水般的信息把你占有了。一条信息也就上百个字,一天平均读十条左右就是上千个字,一年就是三十多万字,如此巨大的阅读量没有给你带来任何有价值的收获,可你却付出了相当大的阅读时间,这是不是每天在耗费着你的生命?昨天你在和朋友、同事们讲述的那些手机中看到的信息,今天你还有兴趣吗?人们今天会感到你消息灵通,第二天、第三天就什么也没有了,其实没有的不仅仅是这些信息,某种意义上讲也在消耗了你的生命。人们常说要过有品质的生活,这样消耗生命时间的生活绝对不是你想要的,那么什么样的生活才有品质呢?

首先我们肯定都认同一个观点,那就是阅读对于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国度,有着让整个世界羡慕和敬佩的灿烂文化,流传至今的文化瑰宝数不胜数,而这些对于我们来说又了解多少?都说要过有品质的生活,实际上首先一点就是有品质的人格,而有品质人格塑造的关键就在于阅读。记得我们公司专门举办过国学讲座,其中讲到过孔子、老子和孟子等,在他们写的书中有很多话以及寓言故事被后人奉为做人做事的经典,甚至被世界各国名人政要推崇和引用,而这些祖宗留下的如此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又读过多少?老子写的《道德经》也就5000字左右,还不及我们手机阅读一周的量。《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历代史学家、文学家和伟人们所推崇,其中130多篇的内容我们读过几篇?优美至极、内涵丰富且世界独有的唐诗宋词我们会背诵几首?我经常听到很多年轻的同事说起关于培育孩子的事情,一个最大的感触就是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出息,起码要比自己更出色,所以竭尽所能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但我却同时发现年轻的家长们普遍忽视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对孩子的人格塑造。孩子的人格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试想如果孩子的眼睛里每天看到的是父母玩手机,从来不读书,孩子自己会喜欢上阅读吗?从小不喜欢阅读对健全的人格培育会没有影响吗?我这里不是说一定要让孩子读多少本书,背多少首诗,了解多少个故事,而是不仅要通过读书开阔孩子的眼界,更重要的是要影响他健康的人格形成,为他开创一条走向充满光明的宽阔道路,这才是喜欢阅读的关键所在。

我曾经在网上和一些朋友交流过一个观点,就是现在这种极为普遍的碎片化阅读与传统的深度阅读利弊分别在哪里?有朋友认为,在当今紧张而有压力的工作生活环境下,手机上阅读是很自然的事情,毕竟也算是一种学习,及时了解和掌握一些最新的信息也是与时俱进的需要,总比不读要好吧?应该说道理上是对的,我的观点也不是一概否认这种碎片化的阅读,而是无论哪种阅读都不应该是盲目的。消遣娱乐阅读是业余时间排解压力所需要的,但有计划、有目的的深度阅读更是必需和重要的。比如,当前无论是国家和我们企业都正在提倡的弘扬“工匠精神”,而“工匠精神”的核心就是对目标的专注和坚持。所以我认为,无论我们处在什么岗位、什么位置,无论自己的目标大小与否,只有专注和坚持才是达成目标的关键。通过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及相关技能是重要的基础,而有目的的坚持阅读,也就是深度阅读正是为了打下这个扎实的基础所必经的途径之一。

至于阅读的更多益处我这里不再更多的表述,综合上面的分析和探讨,我想阐述的观点是;希望大家在手机阅读的同时要静下心来想一想,与其每天花费那么多时间去浏览那些对自己以及孩子成长毫无帮助的信息,为什么不去给自己制定一个小小的、有针对性的阅读计划,同时也培养孩子对于阅读纸质书的兴趣呢?所以,我想说,在今天这种竞争无处不在且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下,让过上有品质的生活不再是个虚幻的概念,而是我们眼前就应该也能够做到的事情,那么,为了自己和孩子们的未来,请先放下手机,好好想清楚这个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