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锅到烤箱,中国人的饮食衍变

 sixu986 2016-12-04

从锅到烤箱,中国人的饮食正在悄悄发生改变。

曾经,我们喜欢从锅里烹炒出来的蔬菜和肉类,现在,各种不同的菜系纷纷揭竿而起,不同风味的中国美食呈现在我们的餐桌上。而近年来,烤箱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让中国人感受到了面包等西方饮食的魅力。从锅到烤箱,本文将带你回顾中国人的饮食衍变。

从锅里烹出来的中国味

在中国饮食体系中,锅是必不可少的炊具。不论是煎炸蒸煮等菜品的烹饪,还是米饭、馒头、面条等主食的蒸煮,都离不开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锅的类型比较单一,由于家庭成员众多,大铁锅是很多家庭的标配。可以蒸煮,也可以煎炸,基本能满足所有烹饪需求,可谓“一锅在厨,饮食不愁”。进入九十年代,尤其新世纪以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炊具也变的更加丰富,不仅蒸有蒸锅、煎有煎锅、炒有炒锅,就连涮羊肉也分出了铜锅、鸳鸯锅等不同的种类。锅具的发展,为人们的饮食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也改变了食物的制作方式。

不同的锅,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餐饮形态。物质匮乏的年代,家里的万能大铁锅包揽蒸煮煎炸炖炒等全部烹饪重任,但主要还是用来炒菜。炒菜是中餐的经典菜系,也是大部分家庭和饭店最常用的烹饪技法,无论是麻辣的川湘菜,还是鲜嫩的浙鲁菜,“炒”非常考验厨师的功力。煎锅除了制作主食外,更多用来做小吃,比如煎饺、煎包、炸糕等,不同的地区,制作方法和口味也各有不同。同时,煎锅还可以进行烙、烤等食物制作,使用也非常广泛。而颇具中国传统特色的火锅,则更以锅具的不同,分出了很多不同的门类。比如,老北京铜锅、经典流行的鸳鸯锅、单人份小锅等等,都有不同的风格和味道。此外,还有电饭煲、铝蒸锅、砂锅、陶瓷锅、高压锅等等不同的锅,类型不同,使用方法各异,制作出的美食也各不相同。

锅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缩影,绝大多数美食的烹制都离不开锅。近年来,饮食创新节奏加快,各种新菜系纷纷崛起,以前偏安一隅的区域特色菜,在全国范围内流行起来,西北菜、云南菜等一系列新菜系,被更多“外乡人”接纳。美食在变化,但对锅的需求从来没有变过,逢吃不离蒸煮煎炸炒炖,逢做离不开锅。

中国味道,无锅不炊。

烤箱,西式饮食的百变法器

全球一体化加速,西方的美食和饮食习惯被更多中国人接纳。以前常见的以煎炸蒸煮炒为特色的烹饪,正经历着烤箱带来的多元化饮食碰撞,“锅厨房”一家独大的局面也正在被打破。

在西方,饮食多以牛奶、面包作主餐,所以厨具也都是煎锅、烤箱、微波炉等。以法国为例,一天三餐离不开面包,而面包的制作又离不开烤箱,烤箱的使用频率非常的高。烤箱在西方饮食文化中的地位,即如锅之于中国烹饪。不过,相对于锅五花八门的种类来说,烤箱的种类并不多,基本一个烤箱就可以满足家庭的所有日常烘焙需求。烤箱是西式饮食的一个缩影,透过烤箱,可以发现中西饮食文化中的一些差异。对于中餐来说,更讲究烹饪的功力,而西式饮食,则更讲究吃的艺术。比如,中餐讲究大火烹饪、小火慢炖,讲究味道的多样化,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在厨具的使用上,其多样性更多体现在食物烹制的过程中。比如,同一道菜,会同时涉及到煎炸煮,这样就会用到不同的厨具,非常考验厨师的烹饪技巧。而在西式饮食中,则更讲究吃的艺术,比如,烤面包时只会用到烤箱,制作过程和厨具都非常简单,而吃面包的时候,则会分用各种不同的盘子,会用到不同的刀、叉,会配合各种辅助食物一起食用等等。

西方的精细化生活方式,影响到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吃块面包,喝杯牛奶,这个曾经只存在于电影和广告里的饮食场景,正在成为很多中国人的日常。制作方便、营养健康,这都成为人们选择吃面包的理由。在很多家庭,早餐正被烤面包和牛奶所代替。以前早起,被关怀的往往是妈妈亲手做的手擀面,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温情,则是来自于妈妈递过来她亲手做的烤面包。面包改变的不仅仅是中国人的早餐习惯,就连被视为正餐的午餐、晚餐,也统统被面包代替。切片面包、手撕面包,面包夹一根火腿,或者夹一片鸡柳,再或者抹着黄油或酱汁,中国人吃面包越来越专业,面包在日常饮食消费中的比例也越来越高。

面包消费人群增加所带来的显著变化,就是烤箱在中国家庭的普及。这个前些年还很陌生的“舶来品”,现在已经成为很多家庭的标配,不仅在城市家庭很常见,很多农村家庭也已不算是新鲜事物。据《2016年中国厨房电器白皮书》数据显示,2016年1至4月,国内家电整体(含3C)规模5003亿元,同比下降0.3%,但电烤箱的同比增速则达到了50.9%。烤箱的普及,一方面是由于很多人养成了吃面包的习惯,在家烤面包可以满足自己随时吃随时烤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烤箱操作简单又智能,只要掌握攻略,很快就能上手,而且不像锅有那么多品类,只要一个烤箱,各种烤面包都可以搞定,所以也被很多家庭选择。

烤箱带来了全新的美食享受,也为中国家庭的饮食生活增加了新的味道。它所带来的最显著的社会变化,就是烘焙文化的发展,这个以前处于饮食最边缘的行业,成为日常饮食的常态,并绽放出勃勃生机。

烘焙,让中国女人玩转文艺心

烘焙在中国的发展和流行只是近些年的事情,更早的时候,面包在很多地方还是奢侈品。中国人最常见的烘焙食品,是中秋的月饼以及家常的烙饼,但这和真正意义上的烘焙,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上世纪九十年代,蛋糕和面包开始普及,并在广东等南方城市以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流行。在菜系林立的中国饮食中,烘焙食品的普及犹如一股清流,让中国人的舌头再次跳动起来。

1996年,烘焙界发生了一件常人看来极其微小的事,但正是这件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让很多人了解了烘焙,并逐渐喜欢上烘焙,也促成了烘焙食品最初的流行。这一年,味多美在北京开了一家全透明橱窗的“蛋糕房”,透过橱窗,路上的行人可以清晰看到蛋糕面包的制作过程。在当时,即使是北京这样的大都市,这也是很新鲜的事,当时即吸引很多人驻足观看。这种有别于中餐带着浓重油烟味的煎炒烹炸的烹制方法,深得女性人群的喜欢,而蛋糕面包天然的甜品属性,更迎合了她们的胃口。蛋糕、面包等烘焙食品就此流行起来。

烘焙业的发展,使中国女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烹饪乐趣,曾经烟熏火燎的烹饪方式带给她们的愁云一扫而光,而烘焙过程中怡然自得的舒适感,则让她们倍感兴奋。以烘焙食品为主食的精致生活,逐渐成为常态。同时,随着网络的发达和出国频率的增多,她们对烘焙食品的了解也更为深入和广泛,就面包一项,知道了法式面包、欧式面包、美式面包、日本面包,也了解了长条法棍、经典牛角。原来,不是只有中国的菜系博大精深,口味众多,就连面包也可以如此风格多变,缤纷出众。一时间,面包成为家庭主妇和职场女性的热讨话题,各种关于面包的制作技巧和攻略也被广泛传播。微博里、微信里,关于面包的话题层出不穷,很多人对吃面包与做面包充满热情。

面包和面包文化的流行,满足的不仅仅是人们的胃,更是一种生活情调与文艺情怀。对于很多喜欢面包的女性来说,除了面包的可口味道,面包制作时的浓郁艺术气息,以及吃面包的小资情调,才是她们更喜欢的。以前邀请朋友到家吃饭,往往会做满桌子的美味佳肴,而现在,更多女性喜欢用自制的面包、蛋糕等甜点待客,吃吃茶点聊聊天,这种状态让她们更放松。相对于中餐烹饪中劳师动众的厨房大作战,以及饭后锅碗瓢盆大清洗,面包带给女性的乐趣和改变,正好满足了她们对品质生活的需求。

面包改变的,不仅仅是中国人的饮食习惯,还有理念和心态。

异域之花:面包文化的入侵

面包在中国的普及和流行,远比想象中要来的更迅猛。上世纪90年代,是面包店的初生阶段,国内知名的味多美、好利来,都诞生于那个时期。当时的面包店数量极少,消费总量也不很大。近些年以来面包消费市场迎来了大提速,面包店数量急剧增加。在北京,仅味多美门店就即将突破300家,平均每3公里就有一家。在用餐高峰,面包店往往都排起长队。既有年轻人,也有中年人,就连很多老年人也是面包店的常客。绝对数量的面包消费人群在增加,消费人群的年龄差距在弱化。据味多美统计,过去的一年里,共计有超过3800万人次到店消费,平均每天接待顾客超过北京南站的客流。而这还只是保守的估计,据称,其一年消费量,实际上已经超过了4000万人次。这个数量,相当于北京常驻人口的1.5倍还多。

专业面包店的规模化发展,将面包文化推向极致,更多的西方面包被引入中国,不出国门,就可以吃到正宗西式面包。在中国,受欢迎程度最高的当属法国面包,这个以浪漫和时尚著称的国度,做面包也相当有一套。法国人讲究浪漫,追求时尚,他们身上最醒目的标签是闲情逸致与怡然自得。做面包方面,他们秉持了同样的原则,对食材精益求精,对工艺细致入微。

“好的面包应该具备漂亮的外形型,要让人看上去就想吃,能引起人的食欲。” Christian Vabret是一位来自法国的MOF大师,也是世界杯面包大赛的创办人,他说,面包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外形与味道,这两者缺一不可。Christian Vabret是全球屈指可数的面包大师,拥有高超的面包技艺。他怀揣着推广法国面包的梦想来到中国,并以味多美全球研发总监的身份,开始了他的面包梦之旅。2016年5月20日,味多美第三届法国面包节上,他以面包时装的形式推出多款面包新品,个性的创意设计和独特的味道,让人们见识了法式面包时尚个性的另一面。一时间,Christian Vabret名声大噪,其主导推出的法式面包新品也成为面包界的人气网红。

法国面包的出色之处,不仅仅在于大师,更在于对原料的精益求精。好面包,原料会说话。世界上面包发达的国家,都对食材表现出苛刻的态度。这一点上,中国烘焙品牌的表现也毫不逊色。以味多美为例,这家定位为法式面包坊的中国烘焙品牌,与正宗法国面包的选料如出一辙,美国加州的核桃、加拿大的枫树糖浆、法国的爱乐薇和总统奶油、澳大利亚的MG奶油芝士干酪,其制作的面包,均采用这一级别的原料。这些细节表明,西方的面包文化,影响的不仅仅是中国人的饮食口味,更深刻影响了人们对待饮食的态度。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中国美食走向世界,世界美食也进入中国,全世界最好吃的东西,正在聚集与融合。流行于欧洲的面包,正在中国绽放着令人意想不到的惊喜。除此之外,在面包的方寸之地,很多有趣、好玩,充满未知的元素,也正在被创新、被发掘。

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