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年今天我都要刷一遍这部电影

 leee68 2016-12-04

今天万圣节


比起圣诞节、情人节这种几乎全面“汉化”的西方节日,万圣节的存在感一直不太高。


也是,光说过节方式,就不太好把握。


其他节日买买买、约约约好热闹,但万圣节毕竟是“西洋鬼节”,相约戴个大南瓜上街也需要勇气。


难道这一天能干的,只是去个鬼屋,买点万圣节商品?我不要……



别急——


表妹特别准备了一部万圣节的过(恐)节(怖)指(片)南,分享给你。


保证看完之后,会更了解这个节日(真的吗……)


《别惹小孩》

Trick 'r Treat




海报就已亮明身份:万圣节特供恐怖片


但不同于大部分粗制滥造的“特供片”,《别惹小孩》口碑不俗,烂番茄新鲜度86%



权威娱乐杂志《Variety》还把它夸上天:剧情华丽且曲折的佳作,应当作为每年万圣节必看的影片。



真有那么好吗?表妹带你鉴别下。


先来get本片几个“恐怖要素”:


1、英文名《Trick 'r Treat》(Trick or Treat),“不给糖就捣蛋”。


这其实是万圣节一项标志习俗活动。孩子们会在万圣夜,挨家挨户向邻居讨糖吃。


这个片名也暗示着:


遵循万圣节的规则。否则……有你好看。


2、头戴破布面罩的小孩,越看越瘆得慌。




表妹第一眼看到这个小孩,还蠢乎乎地说:


好可爱哦,头好圆哦。


唉……头这么圆,或许是因为,那不是头




3、再来看海报上的那句slogan。


“Poison,drowning,claw,or knife,so many ways to take a life”


翻译一下——毒杀、溺亡、爪割、刀刺,杀人的方法实在太多了


为了帮助理解,告诉你们本片另一个拉风的“直译”片名:


《不给糖就杀人》


为了效果,表妹先讲一个最不吓人的。


片头先用5分钟一小段的“恐怖序曲”,立下诡异阴森的Flag:


刚从万圣夜变装趴体嗨完的两人,回到家门口。女人不顾男伴劝阻,把南瓜灯熄了。


——古老的传统?今天是万圣节,又不是光明节。

——可是,亲爱的…




科普时间:


整晚点亮南瓜灯,是万圣节的传统


传说当年死去的人,灵魂会在万圣节前夜造访人世。南瓜灯笼在吓走恶灵的同时,也为鬼魂照亮路线,引导他们回归。


女人熄灭南瓜灯后,还开启了“祥林嫂”抱怨模式


我讨厌万圣节!



大过节的,讨厌什么?


原来是男人靠不住,院子里的装扮都要她一个人收拾,累。


和过春节时,中国母亲总说“这年我真是过够了”,一个道理。


更不用说这操心的鬼节——


院子里又是假断手假断脚,又是白袍幽灵,看着好晦气,差点被吓死。



结果……她真死了。


不是吓死,而是被杀。白森森的床单,瞬间被血浸红。


可怜的女人不断扑腾,镜头却没露出凶手的脸。


吃瓜路人看了,拔腿就跑。



之后,男伴来院子里找她,当场吓尿。


前景是一只滴血的手,后边的虚景里,小哥慢慢掀起被单……



女人的尸体,被做成了一盏南瓜灯。


作为片头五分钟的“恐怖序曲”,它为影片定下诡异的基调:


不守节日规矩的人,呵呵,有你好看。


接下来的正片,由四个恐怖小故事组成。


所有故事都发生在10月31日晚,万圣夜(节日正日诸圣节其实是11月1日,我国习惯把万圣夜称为万圣节)


恐怖短片合集电影并不新鲜。


欧美的《26种死法》,韩国的《恐怖故事》,泰国的《鬼五虐》……都是此类作品,恐怖花样一个接一个。



但《别惹小孩》,捣腾出了新的玩法。


四个故事发生在同一时空(万圣夜的俄亥俄某小镇),彼此存在联系、相互照应。


并且,每个故事的走向都充满意外……


——以下涉及轻微剧透,但不影响观影趣味,反而让你更想看——



还记得片头那俩人之前干嘛去了吗?


——没错,参加镇上的万圣夜变装趴体。


正片以趴体开始为时间起点。



大家都在外面疯,各家各户应该没啥人吧?


第一个故事,贪吃小胖上线了。


他看见糖果罐就走不动道,想整罐拿走,恰好被回家的校长逮个正着(你说你拿谁家的不好)




校长嘛,一般都比较爱说教。


俩人坐在门口石阶上,小胖只顾吃糖,校长开启嘴炮模式。


blablabla……离不开俩字,传统。


所有这些传统,空心南瓜灯、乔装打扮、分糖……

它们开始是用于保护我们的,但现如今,没人真正在乎。




接着,画、风、突、变。


小胖狂吐不止,卒。



有些人大概已经猜到,这个故事对应了海报上那句话的第一个词:poison(毒杀)


下面校长就拨了110……才没有。


他居然把小胖尸体拖回家。


正当表妹有种“隐藏得这么深,一定是个杀手”的预感时……


结果,他居然被几个上门玩“Trick or Treat”的小孩吓方了。



然后,他在自家院子里埋尸,又被隔壁大爷吓到腿软。



这样一个怂货,为啥要毒杀小胖?


答案……我死也不说。




再看第二个故事,主角是狂欢趴体上的姐妹撩汉团


四姐妹只有一个目的:在万圣夜当晚疯狂约男人,还找了个有面子的借口……


因为,这也是“传统”:


——丹尼尔,我看起来像5岁小孩。

——闭嘴,你很漂亮,这是传统。

——传统有说我们现在要做什么吗?

——去钓凯子。



姐妹们轻而易举找到了男人,要去开私趴。


其中一位小红帽姑娘,不敢啪啪啪,就借机走开。


但小镇上也不安全……


巷子口,一对男女偷欢正酣,女的一低头,我擦一身血!


和她抱在一起的,竟是吸!血!鬼!



孤零零的小红帽也被盯上。


走在郊外小路,被吸血鬼当成了猎物。



最后,千辛万苦(好吧也没那么苦),姐妹们终于找到了小红帽。


但仔细一看,尼玛小红帽只是穿了个马甲,其实里面是吸血鬼!



再仔细一看,吸血鬼竟然是变!态!校!长!



看到这里,表妹一脸懵逼。


别慌,这仅仅是影片的两条故事线。


这部电影的特色正是:


就不让你猜中谁会狗带,也不让你猜中怎么狗带!


还记得向校长要糖的小鬼头吧?他们也摊上事儿了。



而住在校长隔壁的大爷,也不是简单的主儿……



四个看似独立的故事,纵横交错捆在一起。


同时,它们与片头的“恐怖序曲”,都有细节上的呼应。


被吸血鬼(变态校长)咬伤的女人,向路人求救,而这对男女就是最前面的南瓜灯情侣。


——救命!

——她喝醉了,宝贝,走吧。



他们还不止出现了一次。


狂欢趴体上,与姐妹撩汉团迎面擦肩走过。



虽然故事看似简单,但《别惹小孩》其实并不只是简单的非线性叙事,它还有一个秘密武器——


环状结构


嗯,大家熟悉的《低俗小说》,昆汀就这么玩。


开场,一对鸳鸯盗贼,在早餐店里瞎聊,聊着聊着突然开始打劫。



紧接着进片头,再转回画面,切换到了黑帮的那些事儿。




尾声,镜头随着黑帮哥俩,来到这家早餐店。


打劫,“再次”上演。


时空闭合,故事又回到开端



《别惹小孩》片尾,万圣夜就快过去,四段故事相继结束。


画面又回到“熄灯”的开头序曲,最后一块叙事拼图这里才拼上——


杀手终于出现,是他杀了熄灯的女人,还把她变成人肉南瓜灯。



不得不说,导演很会玩。


而且,这还是他的导演处女作。


就是这位萌小哥,迈克尔·道赫蒂。




作为《X战警2》《超人归来》这类超级英雄片的编剧,他一度被定义为正统商业大片写手。


而这部自编自导的《别惹小孩》,完全挖掘出他的另一面:


怪诞的恶趣味


看这一幕,小鬼头们在校长家里闹,校长衬衫上浸了小胖的血渍,却被小鬼头们当成了特意的节日装扮。


——等等,别叫……

——装扮不错,威尔金斯先生。



被吸血鬼咬伤的出逃女,四处寻求帮助。


可这是万圣夜啊。身边都是“受伤流血”的人,哪个理你啊。



就算留意到,第一反应肯定是:“唉你这个妆很不错哎!”



看吧,直到她被杀死,一旁喝酒的小哥仍然没事人一样。


《别惹小孩》就靠这招,将荒诞、残忍、血腥的桥段,全部融入了万圣节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高效利用了节日本身的“梗”。


平时不合理的行为,在万圣夜统统合理了


你甚至很难分辨,这是一部恐怖片,还是一部黑色喜剧。




作为一部万圣节电影,《别惹小孩》最难得的,就是既串起节日的几大要素,教会你过好万圣节的正确姿势,顺便,还能讲述一个“突破套路”的故事。


这应该就是这部作品,被列为“万圣节必备电影”的原因。


哎呀说着说着又不想睡了,赶紧爬起来自己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