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的佛教艺术品以佛像、唐卡、法器三大类为主,佛像为主流。近年来,从事“青铜佛造像”收藏的人越来越多,使得佛像价格不断上涨,成为艺术品收藏市场的新热点。在2013翰海春拍中,佛像板块表现亮眼,“五觉金铜佛像”专场均取得100%成交,曾属伦敦著名藏家斯皮尔曼家族旧藏的“宋代铜鎏金苏频陀尊者”以1978万元成交(下图)。
佛像文化蕴涵的信息和内涵太丰富了,尤其是佛像体系,时间跨度之长、地域差异之大、种类风格之纷呈,恢弘博大璀璨迷人。而文化上的断层,也让人对精深博大的佛教艺术品认知有落差。如果用十个阶梯来比喻佛像收藏的段数的话,目前的佛像收藏就处于三段与四段之间,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大众对佛教文化、传统文化审美的回归,佛像收藏的收藏空间会更大。
如何判断一尊佛像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一般而言,佛像尺寸越大价值越高;宫廷铸造的比民间的价值高;在藏传佛像里,“忿怒相”比“吉庆相”高,兼有两种相的更高,如“大威德金刚”等。
佛像的收藏和研究兴于海外市场,与国外相比,国内的佛像成交价还是明显偏低。汉式佛像的材质可以是金、铜、石、玉,也可以是木、陶、瓷等。但由于国内藏家对材质认识的局限性,以至于石造佛像备受冷落。对于古印度这些东南亚地区的佛造像,关注的藏家为数不多,古印度青铜佛造像是罕见的,数量非常少,基本都是专业研究学者在关注,普通老百姓很少接触,甚至完全不了解。随着这十多年来对外交往频繁,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国门,才有机会亲身了解这些佛造像。但是目前从价格上看,它们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只能说古代艺术品一直都是稀缺的,市场价格整体上都处于上涨趋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