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学有捷径吗? | 中医大讨论续(二)

 陈鑫医师 2016-12-05



问:

如果按照这样讲,就像一个萝卜一个坑,西医那样发烧吃退烧药,感冒吃感冒药,不用医生患者自己就能看好病,家中常备伤寒论就行了。而且医生的作用无非是照葫芦画瓢。可是如果病不是按照书上长的呢,开什么药啊?以上个人见解,如有冒犯请原谅,谢谢。


答:

这是有的朋友读了我们关于《“特异性方证”是医学的最高境界》系列文章之后产生的担忧。


担忧的要点有四:一是医学不能是一个方肯定的治好一个证;二是担忧会变得像西医那样;三是这样一个证有一个肯定可以药到病除的方太简单;四是病不会完全和书上一样。


 一 


如果能“像一个萝卜一个坑”那样,一个证能有一个药到病除的方,这有可担忧的地方吗?医学应该担忧的是,面对一个证,没有疗效肯定的方。


如果你担忧的是一个证一个证的治疗多麻烦呀,难道医学要研究所有的证,医生要记住所有的证、记住所有的针对证的方吗?


不好意思啊,医学没有捷径,疾病有多少证,医学就得研究多少证的治疗方法!难道你以为一个方就能治疗所有的证吗?


如果能像你所说,“发烧吃退烧药”烧就退了,“感冒吃感冒药”感冒就好了,这有可担忧的地方吗?应该担忧的是发烧吃了药烧不退,感冒吃了药感冒不好。


其实西医没有你说的这么简单,西医的一切努力都为了寻找针对疾病病因的治疗方法,一旦有了针对病因的特异性治疗方法,疾病也就可以治好了,很多以前没法控制的疾病因为有了西医的疫苗就得到了控制,这没有什么值得担忧的。


只是西医对所有的疾病而言,能针对病因进行特异性治疗的病种还太少,这才是值得担忧的。就像中医针对所有的证,其中有“特异性方证”可用的还太少一样,这才是值得担忧的地方。中医就是要一个证一个证的去解决,没有捷径。


 二 


医学的目标就是要治好病。中西医的切入点不同。


西医的目标就是针对导致疾病的病因,寻找特效药,如针对导致感染性疾病的细菌寻找有效的抗菌素,针对病毒性疾病寻找有效的抗病毒药,针对寄生虫类疾病寻找有效的抗寄生虫的药,针对基因的改变寻找修复基因的方法等。只能一个病一个病的去解决,不可能奢求用一种方法去解决所有的疾病。


中医的目标就是针对人体在疾病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证,寻找特效方。因为在中医体系形成的时期没有技术手段对人体和疾病进行微观的结构研究,虽然不可能像西医那样确定疾病的具体病因,针对具体病因进行研究。


但无论什么原因导致疾病,人体的状态会发生变化,这种状态的变化就是中医的证。


比如,无论西医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人体出现发热、恶寒、无汗、头身疼痛、脉浮紧等变化,在中医眼里,那就是麻黄汤证;出现发热、恶寒、汗出、脉浮缓,那就是桂枝汤证。


人体状态的变化是医生不必借助任何工具就能感知的,研究证的规律,解决疾病的过程中出现的证,就是中医治疗的落脚点。


中医虽然也有疾病的概念,如《伤寒论》中的太阳病、阳明病,《金匮要略》中的胸痹心痛、肺痈、肺痿等,但疾病还不是中医治疗的单位,必须落实到证才能进行治疗。


仅仅有太阳病没有具体的治疗方法,必须是太阳病桂枝证才能确定桂枝汤主之。现在中医也研究治疗西医的疾病,如肝炎、肾病综合征等,但这些疾病同样还不是中医的治疗单位,也必须落实到证才能治疗。


 三 


医学的目标就是西医寻找针对病的特效药,中医寻找针对证的特效方,只有每一个病都有了特效药,每一个证都有了特效方,医学才有可能达到征服所有疾病的目标。


病不会完全长得和书上一样,这告诉我们两件事。


一是医学还没有完全掌握所有疾病的规律,这需要医学的不懈努力,医学任重而道远。


二是医生的水平还不够。每一个病人的病虽然不会完全和书上的证一样,但证的特征和规律是不会变的。


问题在于医生是不是掌握了证的特征和规律,有没有能力对一个病人同时出现的数种证进行区分,并根据不同的证的主次、轻重、缓急进行合理的治疗,这在《伤寒论》有充分的体现,需要自己进行总结,我们也曾经发表过这样的文章,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