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产品如何做好冷启动?

 资源分享大叔 2016-12-05

产品是源动力,营销是放大器。


餐饮业的属性,无论经营什么餐厅,都是通过销售获得顾客认同的产品,来持续实现利润的。

一切都是以顾客认同为导向。

 

那么我们回顾下自己产品的上市流程里,多少和顾客有关系,是和顾客共同讨论出来的?多少是自己一帮人关起门来瞎琢磨、代替顾客做决定、代替市场做决定的?


这种流程出来的产品,有多少是顾客愿意买单的?愿意持续买单的?愿意向亲友团推荐的?



不管是否承认,零售业已经发生、餐饮业正在发生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过去绞尽脑汁去销售一款自己闭门造车出来的产品,逐步进化为消费者购买为他们设计、研发出来的有价值的产品。

 

因此我们需要把自己的内部思维完全剥离,尽早地让产品在demo阶段就与目标客群进行互动式迭代。


在进行大规模营销之前,产品必须先经过冷启动的阶段。

在产品通过持续打磨接近或突破临界点之后,再由营销来加持放大。

(关联阅读:《为什么90%以上的营销推广成本会打水漂?》)

 



那么,在产品从0到1阶段、大规模营销之前,该如何做好冷启动呢?


产品冷启动阶段的整个过程,大致可以描述为:


1、在测试门店(或环境)的完全冷启动状态下

2、由产品专家测试一批目标客群的体验全流程

3、采集并汇总回馈的信息

4、通过不断优化产品的差异点、价值点、记忆点、传播点

5、使产品自然被点购率达到设定指标

 

产品专家,除了需要了解产品的来龙去脉,还需要是一个具备洞察力的用户体验的观察者与沟通者,并能够最大化保持客观地将顾客回馈的信息进行捕捉、记录与汇总。

 


首先,把测试期的产品嵌入到1本菜单,对,你没看错,1本菜单。

这本菜单,在一个特定的能够便于产品专家观察并与顾客互动的餐桌位。

然后,由产品专家对顾客的点餐过程进行观察与互动。


产品专家需要了解每一位点购该产品的顾客点购的原因,同时也了解每一位没有点购该产品的顾客没有点购的原因,并做详尽的记录。


从产品名称、出品形式、产品颜值、出品器皿、产品嗅觉、产品口味、产品份量等诸多环节与顾客面对面交流并对回馈做详尽记录。

同时记录该产品的自然被点购率

根据顾客回馈的信息,有所筛选地进行产品的优化。


产品专家在整个过程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与顾客有价值的互动,找到该产品在顾客视角的最佳销售切入点与销售方式。

所有动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该产品的自然被点购率。

自然被点购率的提升,代表所需营销成本的下降。



可以这么说,在达到最初设定的指标之前,与该产品有关的一切都不能固化。

都是需要动态调整的。

再由产品专家对顾客的点餐过程进行观察、记录、统计、汇总。


不断重复以上的动作及过程,直到整家店每一桌都随着顾客的互动、产品的迭代而完成更新达到最初设定指标


整个过程中,有必要记录下不同顾客点购的细节和场景,作为营运部门实施过程中的执行辅助工具与参考。


需要遵循一个重要的评估原则:


如果不是确定的“是”,那就是确定的“不”。

 

如果顾客没有明确地表示“YES”,哪怕只有一丝迟疑,也需要记录为“NO”。


为避免过早的自我设定,完全应该把每一次优化好的成品,都看成是一个形成中、尚未完稿的半成品。

 

最终的目的,让产品在无任何营销支持的冷启动状态下,顾客的自然点购率超过设定指标,并且有清晰的、经过提炼的、以供顾客转介绍的传播点


这样的产品,才算过了基础关。

 

如果产品不过关,其他所有的经营动作,从服务到营销都不过是隔靴搔痒。

隔着靴子挠痒痒,用的力气自然就大了,用的成本自然就高了。

脱了靴子直接挠,才是低成本地解决根本问题。

产品的核心问题,仍然需要从产品本身来解决。


在冷启动阶段每一次的迭代,都是营销推广阶段一次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升。




产品分值*营销成本=产品营销效率


0.5分的产品*100万的营销成本,只能得到50万的产品营销效率,有50%的营销成本被浪费。

而0.9分的产品*100万的营销成本,就能够获得90万的产品营销效率,比上面非但少花了40万成本,还多获得了40万的良好口碑效益。


下面这句话仔细读三遍:

经营的事一旦做对了,

开源的同时一定节流,

节流的同时一定开源。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