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一株沉默的迎春花——对打造高效课堂的思考

 小脚丫6565 2016-12-05



文|金巨林(安徽省寿县正阳中学高级教师) 

     

题记:迎春花,它开在冬日,却有着一个关于春天的名字,它注定是一个成就别人的奉献者,它应当沉默。

     

在农村中学任教多年,经常面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往往表现出困惑和无奈。我们常常觉得没有办法适应新课改,没有办法改变学生,没有办法提高课堂效率,除了感叹,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春天,让百花盛开

     

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在教学方面经常是有意无意地进行着“大锅饭”,眼中没有学生,更没有不同个性、不同基础、不同层面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管表演自己的,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经历和收获。

     

前一段时间我参加了县教研室举行的“同课异构”活动,上的是八年级上册语文的第29课《湖心亭看雪》。在准备过程中,我试上了两节课。第一节是借用邻班的学生,由于不了解学生,我只能按照自己备课的节奏推进教学环节。一堂课有问有答,看似有条不紊;我也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听课老师的反应也不错,觉得在别的班级的试讲中尚且有如此表现,那么在自己的班级应当更见效果。但是我心底里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别扭,我总觉得那堂课上得太假,当时我是归因于不熟悉学生和教案准备不完善。之后,我又调整和删改了教案,第二节课是在我本班学习基础较差的那部分同学中进行的,出乎我意料的是,这部分学生对最简单的引导语都反应迟钝,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群困惑又可怜的孩子。直到那时我才明白,我平时上课时的生动活泼原来是多么虚假:那份热闹是属于成绩好的学生的,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来说,我的课堂该是多么的冷漠和空虚啊!那一瞬间,我真的感到有愧于他们。于是我放慢节奏,耐心引导,他们终于动了,活泼了,热闹了,我分明看到了他们眼中流露出的那种受重视后的幸福。那堂课我没有按既定时间完成教学内容,听课老师的反应也不如第一节课的效果好,但我感到很宽心,因为我觉得我没有作假。

     

正式上课将在我本班学习基础好的那部分同学中进行。我又改进了教案,如果按照第二节试讲课的模式进行,应当是能够顺利推进的 。我的课安排在下午,上午我听了三位老师的课,大家上得都很顺利,个别老师的课可以说是精彩纷呈。大家都惊叹于他们的驾控能力,能够把一群陌生的学生调动得那么成功,课堂环节演绎得那么顺畅,时间又把握得那么准确,真是除了感叹就是佩服了。我当然也是赞叹,但还是觉得那种课缺了什么或多了什么。中午我再次研究教材时,突然想到学生平时接触的写景文字多是渲染和工笔细描,对于《湖心亭看雪》中的重点之一“白描”手法,将要与我一起学习的这部分同学肯定不能一下子认同它的精妙,我不能剥夺他们探究作者为什么在“看雪”的文章中不对雪作具体描绘的权利。我必须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白描”手法在这里的运用是否对他达到写作目的更有效果等等。果然,在上课时,我让学生就题目猜测作者将要在文中写些什么内容时,学生答“应当写雪景”,我让他们找到文中写景的语句,说一说景物描写的部分写得怎么样时,学生答“觉得文中的写景文字不怎么样”。于是,我们一起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因为文章的各样写法都是为中心思想服务的,不同的中心决定着选用不同的写法。我们由作者 “雪夜独行”的“独”字去感受作者的心境,渐渐感悟到作者“行”的目的不是看雪景而是排遣孤独,他是要到大自然中去寻求慰藉。当他看到天地之大,认识到自我的渺小时,他的人生境界得到了提升,于是,他用“知己之乐”再次印证“天人合一”思想,进而表现他超凡脱俗的高雅之趣。探究进行得虽慢但很顺利,学生在一个个生活实例中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并且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受到了很难得的教育。但是,我的这堂课又没有按时完成既定目标,面对关心我的领导和同事们脸上的失望和真诚的安慰,我无奈但无悔,因为我知道我的这堂课是真实的是有效的——对学生!


学习了《湖心亭看雪》之后,我进行了以 “走出自我的小天地”为话题的作文训练,在这次作文中,学生写出了真切的感悟、深刻的见解,我知道这都得益于《湖心亭看雪》的课堂教学。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学生的天堂,是学习的乐园。学生是春天的花朵,老师就是那迎春的使者,春天,应当百花盛开,春天,应当让百花盛开!


春天,迎春应当沉默

     

我是对教学充满热情的人,年轻时,我积极备课,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是为了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素养,让自我才华尽情展示。如今,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觉得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真的应当改一改了。我渐渐萌生了要在课堂上把自己藏起来的想法,因为我觉得我的光芒会遮蔽学生的风采。但是囿于各种客观上的压力和主观上的懈怠,我一直没有将想法付诸行动。现在,我认识到一定要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提高各样素养,锻炼各种能力;因为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就像春天属于百花一样。

     

最近,我针对八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都是说明文,且在第三单元的教学中,我已经把相关的说明文的知识和方法教给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就大胆地把第四单元的五篇课文放手给学生,让学生上,在学习过程中,我引导他们自主学习、互助学习、互相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但是,实践证明“不教”要比“教”更考验教师的各样能力和素养。在这段时间的教改尝试中,我深深地感到,“教学生学”是多么辛苦;我甚至偏激地把包括自己在内的忙于“教学生”的老师们定性为“懒惰者”。但是说实话,应试教育的大环境让我们常常是不能也不敢“勤奋”,因为教育的评价标准还不算科学,因为中国的教育机制还不够完善。西方哲学家黑格尔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关心脚下的事情,注定没有未来。”是的,改革需要大刀阔斧,但也需要谨慎调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育改革更需要缜密的计划,更需要认真的态度。我们必须结合学生实际,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夹缝中积极探索,小心前行。

     

英国诗人雪莱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里我要借用我的学生沈澳的作文《迎春的沉默》中的一段话作为这篇文章的结束语:

     

春日的暖阳洒遍每一个角落,春风拂过,艳丽的迎春花悄无声息地落下,轻巧正如飞旋的舞蹈的精灵,铺散出一地的绚烂,沉默得让人震撼,唯美得令人动容。迎春的使命,是在冬日里绽放出春日的暖阳,春天来了,迎春花也就沉默了。

     

在新课改的春风里,我愿意做一株沉默的迎春花!

      

 后记:


教育家特级教师李海林说:“语文教学改革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教学内容的问题。”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是,各学科要重视能力导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渗透,在教学价值定位上一个突出问题是如何处理好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


笔者认为语文更重要的价值在于“修身养性”。一个中学语文老师,陪伴几十个孩子走过人生中十二到十八岁这段年华,引领他们学习和欣赏那么多的诗文佳作,这该是多么重要和美好啊!这种重要远超过帮助他们在考试中得到高分,这种美好基于你是影响他们人格和风格的一个人。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知行合一。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在寿县教研室组织的“同课异构”《湖心亭看雪中》,大胆地突出文本的情感和思想,引领学生在“小自我”和“大天地”的关系中感受作者的雅趣,并在活动之后,就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撰写了教育叙事《做一株沉默的迎春花——对打造高效课堂的思考》。

(本文为金巨林老师原创投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