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动养生方略(续)

 水木年华138 2016-12-05

第二节古代人的运动养生(一)

勤动肢体

生命在于运动,是说生命和运动的内在关系,它揭示了人类的生命所具有的运动特征。所以运动在养生保健方面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古人很注意运动养生,这是以运动方式进行调养的一种养生法。清代乾隆当了60年皇帝,活了89岁,是中国历史上帝王中最长寿的一位。究其“长寿”秘诀,与他的养生之道分不开。乾隆的长寿秘诀可以概括为16字:“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而“活动筋骨”则是他长寿秘诀中最重要的内容。《吕氏春秋》中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是春秋战国时期劳动人民对运动健身的形象比喻和描述,说明“形不动则气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的道理。古代的长寿老人,没有不重视勤动肢体健身强体的。

运动是健身的法宝,这是古往今来仁人志士、养生者、长寿者的共识。古人强调,勤动肢体,要“形老而不倦”,量力而行,防止疲劳过度。陆游把每天扫地作为健身的一课,他在诗中写道:“一帚常在傍,有暇即扫地。即省课童奴,亦以平血气。按摩与导引,虽善亦多事,不如扫地法,延年直差易。”这样适度锻炼,不但可以提高睡眠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增加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使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充满朝气和活力。

运动养生方略(续)

视听忌过久

古人强调人体要适当的活动,不能久视久听。古代名医陶弘景曾说“视听坐行必不久”。长时间坐在那里看书说话做事情,坐着不动,不锻炼,不活动,不走路,周身血液流动不畅,筋骨舒展不开,久而久之,其心、其志、其思、其精都会受到严重挫伤。轻则头脑迟钝,行动迟缓,食欲不振,重则导致心肾受邪,腑脏俱病。

人是靠精、气、神来维持生命活动的,而这种生命活动的本身却来自人的形体的锻炼。古代名医华佗一生不但积极倡导体育活动,而且还身体力行,坚持锻炼。他外出诊病,不坐车,坚持徒步行走。他还把进山采药,爬山攀崖看做锻炼身体的好机会,并根据动物的运动特点创立了“五禽戏”。常做“五禽戏”,伸展四肢,扭身踢腿,使身体的各个部位得到锻炼。

适当劳作

清朝著名画家高桐轩,把耕耘和扫地,作为养生之道,看做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因为耕耘虽很辛苦,却能强健身心。平日里着墨弄画,心滞神定,一日下来很是困顿,抽闲把锄田间,洒一把热汗,顿觉神清气爽。所以古人把适当劳作看得非常重要。这既可以调节精神,消除疲劳,又可以舒筋活血,增强体质。

适当劳作,本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可有人却终日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好逸恶劳,手不举,足不抬。久之,血气不畅神疲体弱,抗病能力下降,身体未老先衰。因此,适当劳作,既可强体健身又可帮助消化,长期坚持适当劳作,便会祛病除邪,健康永驻。

散步养生

散步,对中老年人来说是一项很好的养生之法。饭后散步对人的身体健康是很有益的。因为,饭后胃内容纳了不少食物,需要靠胃的蠕动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如果久坐不动,卧而不起,会使胃内蠕动减慢,血流不畅,消化不力,时间一久就可能发病,尤其是对肝脏很不利,所以有“久卧伤肝”之说。《黄帝内经》就倡导人们“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清代养生家曹廷栋在《养生随笔》中,对散步也大加赞赏,而且他身体力行“散步以养神”。

人们在长期的健身实践中,把散步看做是人类最好的休息和保健方式。每当伏案学习、工作过久或睡觉前后,舒展自己的肢体,会平和自己的心态,调顺自己的思绪。或漫步在田间村头,或走在河畔,你会觉得人体的各个部位一下子松弛下来了。这时,你心里平静了,也悠闲了,身心自然舒畅健康了。

常动常劳

常动常劳是保持身体健康的有效方法,是古人“体欲常劳”在养生保健中的贴切运用。经常性的劳动和活动,可以保持气血通畅,脏腑调和。由于人们在社会所处的环境不同,其活动和劳动的方式也不同,但无论采取哪一种活动和劳动方式,都有利于人体的健康。脑力劳动要加强肢体锻炼,坐着劳作的人要加强腿部和双足的锻炼,同时,要做到劳作、活动与休息的有机结合,以此达到气血通达,劳逸结合,身心爽健之效果。

常动常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人体气血运行通畅和筋骨活动的舒展。由于一些人不注意劳作和休息的结合,缺乏劳动和活动的意识,且物质条件优越,生活环境安逸,不劳、不作、不展、不舒,营养过剩,气血不达,或五脏六腑不协,或肥胖多病难支,久之便会体弱早衰。因此,我们一定要谨遵古训,常动常劳。劳作中注意选择空气清新之环境,避开有毒有害气体之侵扰,有水则供肌肤浸润,有氧则供心血之扩展,劳逸结合,坚持不懈,久之则心爽体健,延年益寿。

勿妄为常

古人在养生健体中,最忌以妄为常,要求人们在进行锻炼过程中,根据本人体质状况,适宜锻炼,不能超负荷运动或劳作。大量的实践证明,过量的运动,不但伤身心,对身体各个部位都有伤害。明朝《万氏家传养生四要》中,强调不过分运动是为了保持人体真气的平静,使真气不耗不散,这是防止超负荷劳动和过量运动的重要方面。

忽思慧是元代蒙古族医学家,他兼蒙、汉医学,对养生学很有研究,在他的诸多著述中,对养生保健尤对坐立行走及视听有突出论述。他说,久坐伤血,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卧伤气,久视伤神。无论视、听、坐、卧、行,时间久了,均能招致损伤。古来长寿之人,多为不烦、不怒、不狂、不燥,凡事慢做,凡走慢行,凡虑慢思,凡食慢嚼者。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劳作程度加重,有人不顾肢体承受能力,昼夜劳作不息,缺乏休息,致使身体失衡,血堵气阻,虽补休却难以恢复体力。因此,为保身体健康,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讲究睡眠卫生,不妄劳作,这样才能强身延年。

按摩摄生

按摩,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有效地摄生保健养生方法,按摩与导引,现代称之为推拿与气功,二者适当配合运用具有祛病延年之功效。

按摩可促进血液、淋巴液循环,疏通气血,舒筋活血,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祛瘀化滞,缓解疼痛,调整人体功能,改善新陈代谢。所以,按摩是有效的摄生保健方法,通过对身体各个部位的按摩,可以调整人的气血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灵活关节。按摩摄生贵在坚持,随着时日的递进,自会心爽体健,受益终身。(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