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脑相连,脑心同治

 滚滚车轮y 2016-12-05

心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一类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据研究资料表明,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仅排在恶性肿瘤之后列第二位,二者常为共患病。同时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CNS)可直接或间接引起心血管系统疾病,我们称其为脑源性心脏病。其中常见的心血管系统表现有:心律失常、应激性心肌病或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较少见的心血管系统表现有:心力衰竭、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心肌梗死(MI)、高血压、肺动脉高压。而心源性脑病也不少见,由来自心脏的血栓堵塞脑动脉所导致的脑梗死,就称为心源性脑梗死;由严重心律失常,心脏排血受阻,心肌缺血所致心输出量减少或心脏停搏,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的临床以短暂意识丧失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综合征,称为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这充分表明心脑相连,同时也引出另一个关键问题:脑心同治。或称为:心脑同治。

心脑相连,脑心同治

现代医学对脑心同治的认识

人类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老化现象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又是动脉硬化中最常见的类型,为冠心病和脑卒中的主要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引起,主要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等。同时,职业、饮食、肥胖、性格、微量元素摄入、遗传等也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有关。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累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四肢动脉等,其中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的粥样硬化所引发的疾病是对生命威胁最大的。冠状动脉是提供心脏自体血液循环的动脉,它所需的血液供应量很大,约占整个心脏排血量的5%。脑在神经系统中居重要地位,是调节人体各器官功能的枢纽,因此脑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虽然脑的重量仅占人体重量的2~3%,但它的血液供应量却占全身供血量的20%,所以心和脑这两大重要器官对血液的供应量是非常敏感的。一旦两大器官发生血液供应障碍,便会引发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

现代医学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以冠心病为主)和脑血管疾病(以脑卒中为主)的病因,也是两类疾病的共同病理变化基础。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便成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根本和基础,比如在临床中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同时采取减肥、戒烟、调整饮食结构等措施,可以认为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和治疗,又对冠心病和脑卒中两大类疾病同时起到了根本上的治疗和预防作用,这正是我们提出脑心同治概念的现代医学理论依据。目前提出的泛血管病概念(大循环病),也是基于同样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基础,它将开拓人们的思路。

心脑相连,脑心同治

心脑相连,脑心同治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中医整体观上的心脑同治

中医整体观在血管性疾病研究中的指导作用脑血管病和冠心病属于“脉络——血管系统病”,心和脑以遍布全身的络脉系统为载体紧密相连,是“脉络——血管系统”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与整个络脉系统的功能状态同步。心脑共主神明也是重要的中医背景理论。这种整体观念对探讨心脑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共性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也与西医学近年来提出的“大循环病”有高度一致性。

心脑相连,脑心同治

脑心同治的两重含义

一是心脑血管疾病同时治疗。对合并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个体,在治法方药的选择应用上应根据中风病和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学特点,相兼治疗,以同时减轻心、脑的病理损害;另一方面,必须充分认识到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病共同的病理基础,是一个全身性疾病,只是由于累及部位不同、发病先后不一,才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因此在治疗上,必须见心病兼治脑,见脑病同时兼顾心。

心脑相连,脑心同治

二是心脑血管病同法治疗。心脑血管病的病位在于心脑之络脉,其络脉失养、络脉瘀阻及毒损络脉的病理改变是一致的。临床可针对相同的病因病机、不同的病变部位,着眼于络脉、毒邪,采用相同的方药以取得整体治疗效果。从现代医学角度,均是针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措施,包括危险因素控制、饮食调控、生活方式调整(戒烟、运动)、药物治疗(他汀、改善微循环)等,具有均一性。

心脑相连,脑心同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