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类情绪行为多种解决办法,总有一款适合你!

 tuzididie 2016-12-05

一.恐惧

  子平十分害怕动物,远远见到猫只或狗只便会尖叫。

我们如何理解这样的行为 ?

  自闭症学生接收和理解他们的感官世界,可以跟一般人不同。有时他们对无伤害性的事物会产生莫名的恐惧。这些恐惧可能是基于某一次不愉快的经验,而学生却固执地牢记那些事物带来的恐慌。

要帮助他们,可尝试以下的方法:

  1. 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害怕的是事物的那一方面,例如是害怕茸茸的狗毛,抑或是牠的吠声。如学生未能指出惊恐的来源,教师可以透过观察尝试进一步了解。教师可与家长联络,尝试找出学生恐惧的原因。

  2. 订定一些合理的目标,例如在训练初期,害怕狗只的学生能够在远处见到狗只又不会产生恐慌便已足够。

  3. 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消除这些恐惧,同时亦可逐渐加长学生接触那些事物的时间。

  4. 进行以上步骤时,亦可考虑作出以下各项配合:

  ◎ 用柔和、平静的声线安慰学生

  ◎ 给予一些轻松愉快的体验,例如让学生听轻音乐

  ◎ 让学生接触一些会令他有少许恐惧的事物,例如狗的照片、吠声的录音带

  ◎ 按学生的能力安排简单的活动以分散注意力,例如哼歌、随音乐的节拍摇摆、一面跳一面数一至十等

  ◎ 慢慢增加接触的时间,直至恐惧消除为止

  ◎ 不要忘记每次有少许进步,便给予口头赞赏

  ◎ 让学生接触一些会令他有较多恐惧的事物,例如一只真的狗,但却在一个远离的位置。重复以上的步骤,直到恐惧减退为止。


二.情绪起伏

  德华不明白为什么在酒楼轮候不同人数的桌子时,别人比自己快轮到,因此大发脾气。

我们如何理解这样的行为 ?

  1. 由于他们不善于掌握因果关系,故往往为了无法明白转变的因由而发脾气。

  2. 他们未必能够准确地了解自己的情绪及诱发情绪的事件。

  3. 他们未必能够像一般人实时了解其它人的感受。

  4. 他们往往没有怎样处理自己情绪的概念。

要帮助他们,可尝试以下的方法:

  1. 把转变预先告诉自闭症学生。

  2. 用清楚而简单的用语向学生解释因果关系。

  3. 教导学生观察别人的语气、面部表情、姿势和动作等,从而了解别人的情绪。

  4. 教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感受。

  5. 用提示鼓励学生尝试控制自己的情绪,例如:在工作纸上方,写上「如果我有一些问题不知道怎样回答,不用担心,也不用发脾气,每一个学生都会遇到这些困难,可以向老师请教」。


三.哭闹、发脾气

  教师授课时非常忙碌,当小玲大喊大叫的时候,教师便要放下工作,处理她的情绪。从此小玲便学会以大吵大闹,来表达她的需要。

我们如何理解这样的行为 ?

  这些行为可能出于以下原因,例如:

  1. 表达情绪及需要的方式:自闭症学生往往难以明白和表达自己的感受,也难以解读别人的行为,因此容易累积紧张及不满的情绪。他们可能会用哭闹,发脾气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以纾缓内心的紧张及挫败。

  2. 逃避工作:面对能力以外的工作,自闭症学生有时会用哭闹、发脾气等方式来表达拒绝的态度。

  3. 引人注意:教师可能忙于处理别的事情,学生安静时得不到教师的注意,大发脾气时教师才给予注意。这样学生便学会以哭闹和发脾气,来引起教师的注意

  4. 对某种环境因素反应过敏:一些声音或环境因素,例如机器的声音或嘈吵的班房,都可能令自闭症学生不安,产生过敏的反应。

  5. 对环境改变感到不安:自闭症学生常会固执坚持一些生活常规,因此稍为改变环境,例如:调位,会令他们难以接受,因而产生抗拒,甚至哭闹。

要帮助他们,可尝试以下的方法:

  可以按照导致学生发脾气的原因来帮助他们

  1. 教导学生如何处理负面情绪,包括:

  ◎学习分辨自己是否发怒

  ◎ 学习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情绪,例如:「我好嬲!」

  ◎ 学习纾缓自己紧张的情绪

  ◎ 学习用正面的角度,重估令自己发脾气的情境

  2. 训练学生用合宜的方法,表达自己不安的情绪。举例来说,教师可以教导学生鼓起面腮,表示不满,而不是蹲台底大叫。教师也可亲自示范一些合宜的方式。当学生开始情绪不安时,教师可以用手势提示,培养学生学习适当的方式表达情绪。

  3. 指导自闭症学生「自我管理的方法」。

  此外,教师可因应学生不同阶段的行为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1. 初期

  ◎ 教师可从学生的面部表情和姿态,识别他们不安或不满的情绪,或所受的困扰。

  ◎ 不需要立刻停止学生的活动,可在活动进行中,加插对学生的口头赞赏,例如告知他那一方面做得好。

  ◎ 倘若他稍为平静下来,便给予赞赏。

  ◎ 若然他未能平静下来,可以不用理会。

  ◎ 这时亦不用停止学生的活动,以免他籍着滋扰他人来逃避某些工作或活动。

  2. 进阶

  ◎ 学生此时可能会加剧滋扰他人的行为,例如大声回答或开始哭闹。

  ◎ 可以调整学生的环境和面对的活动。

  ◎ 学生可能很想逃避面前的工作,而以滋扰他人的行为令教师屈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态度要坚定,不得让学生借助滋扰他人而逃避工作。

  ◎ 学生也有可能因为面对的工作和活动太困难,令他产生困扰和焦虑。教师可以按学生的能力给予合适的工作。通常一些简单的工作容易令学生情绪稳定下来。

  ◎ 教师也可以给予学生一些选择,让他感到自己有自主权,例如:「你想做哪样工作先?」。

  ◎ 当他情绪稍为稳定时,教师可以给予赞赏。待他安静下来,也可尝试让他继续刚才的工作。

  3. 激烈期

  ◎ 教师要避免与学生角力,亦要避免斥喝或说些威吓的话,例如:「你再这样我就要见你家长」,因为这样只会令双方争持不下。

  ◎ 教师可以用简短清晰的语句叫学生停下来。

  ◎ 如果上述方法用了几次仍没收效,便要改变应付方式,例如对于学生没有伤害性的行为,不加理会,处之泰然。若仍没有停止,可能需要将学生带离开课室让他能冷静下来。

  学生发脾气过后,教师须以平和的语气向学生解释或讨论整件事,并教导学生应有的行为。


四.伤害自己的行为

  志聪惯性撞头,他将头往墙撞,撞至额头红肿,还不肯停下来。当教师不准他做某些事情,他会不停地撞头,直到教师妥协为止。

我们如何理解这样的行为 ?

  1. 伤害自己的行为(自伤行为)可包括打自己的脸,用头撞墙,咬手指等。自伤行为并不是学生故意令自己受伤,而是这些行为在偶然中被强化而形成习惯。

  2. 令这些自伤行为转成习惯,通常是为了自我刺激,例如用头撞墙会为学生带来快感。

  3. 学生也有可能想引人注意或满足一些需要,例如每当学生撞头,教师便答应他的要求,学生便习惯以撞头来引起别人关注,满足自己的需要,例如逃避太难的工作。换句话说,自伤行为是学生用来表达自己需要的一种方式。

要帮助他们,可尝试以下的方法:

  1. 危险的伤害行为包括用拳头打自己的头,用头撞墙,咬手指等。

  ◎ 遇上以上情况,教师必须立刻制止这些危险行为。

  ◎ 并吩咐另一学生,例如班长,向别的教师求助。因此学校可以事先计划班房紧急事故之安排。

  ◎ 指导学生做一些自伤以外的舒展活动替代负面行为。

  ◎ 在学生冷静后进行个别指导。

  ◎ 至于有激烈自伤行为的学生,则有必要进行个别指导和寻求专业支持。

  2. 分辨学生自伤行为的动机和谋求对策:

  ◎ 如果学生是出于刺激感官,他大多数不怕痛楚。例如撞墙的学生不怕痛,也不会因过度的冲力而停止。若果是这样的话,就须寻求专业的协助

  ◎ 如果学生是为了表达一些激动的情绪,例如不满,教师可以在学生冷静下来的时候,教导他正确表达情绪的方式。

  ◎ 如果为了引人注意,学生首先会轻轻的撞,看看别人的反应。若感到痛时便会停下来,这时教师可以不理会亦要避免随便答应学生的要求,要教导他正确的表达方式。

  3. 可考虑用「ABC」矫正法来编排指导的方式,并留意自伤行为的前因与后果,然后采取相应的对策。例如:撞墙的行为可分析为以下之串联动作

  ◎ 前因 (Antecedents) :教师分配工作给 -> 学生学生工作约二十分钟 -> 站起来

  ◎ 行为 (Behaviour):用头撞墙

  ◎ 后果 (Consequences) :教师看见会马上喝止,说:「不要再撞墙!」然后把带他离工作范围

  ◎ 学生很可能觉得工作沉闷或太难,教师可考虑从「前因」入手,将工作时间缩短,或者增加学生休息的时间。

  透过这种训练程序而成功减少学生自伤行为,并不代表学生有判断力,只是改变了他以往的习惯而已。长远来说,应教导学生采用「取代行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并要改善自我表达的能力。


五.伤害他人的行为

  永玲不想教师站在她身旁看着她做习作,因而向教师吐口水,令他退开。

我们如何理解这样的行为 ?

  1. 伤害他人行为可以包括向别人吐口水,扯别人的头发,甚至咬人。这些行为很多是为了表达学生自己的需要,但却用了错误的方法。

  2. 学生学到吐口水这种行为,可以为他们带来好处。例子中的学生很可能因为曾经用这种方法而成功达到目的。

  3. 爱打人的学生可能是为了表达不高兴。他们较难明白恰当的社交行为及有关的规范,因此一旦理解错误,便容易学习不恰当的行为。

要帮助他们,可尝试以下的方法:

  1. 实时制止:

教师可以先用温和、平静及坚定的语气,告知学生这样做是不对的,例如会令人受伤。如果不能够令他停止,就要斥责他,必要时以行动来制止学生伤害别人。

  2. 如采用身体约束的方法,教师需留意以下原则:

  ◎ 该方法不会对学生的身体构成伤害

  ◎ 施行时限应取决于所需的最短时间,并要密切注视成效和学生的反应

  ◎ 该方法应该是整套行为矫正计划的其中一个环节,在绝对需要时才使用,并且不可长期使用

  ◎ 使用的目的是减少学生的不适当行为,并使学生学习适当的行为

  ◎ 采用这个方法时,教师应保持理性及冷静的态度

  ◎ 要定期跟进和检讨这方法的成效

  ◎ 在正式推行「行为矫正计划」前,各有关专业人员必须与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如适当的话﹞一起商讨计划的详细程序,取得他们的同意,方可推行。

  3. 让学生承担后果:

处理吐口水的学生时,可考虑让他知道及承担吐口水的后果,冷静地要求学生用布将口水抹去。用这方法时,必须留意学生吐口水的目的是不是引人注意,以免他误以为吐口水会得到别人的注意。

  4. 用暂停方法:

  在不恰当的行为出现后,让学生坐在远离的位置,但仍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内。时间不可太长,例如五分钟,如有需要,可让学生面向墙壁以协助他安静下来。若果学生中途站起来,或是大叫大嚷,则将时间延长一至三分钟。若时间延长至三十分钟,则表示暂停的方法没有效,有需要改用别的处理方法。

  5. 反应代价法:

  在不恰当的行为出现后,停止学生喜爱的活动,例如小息时不得玩乒乓球等,以作处罚。教师需要用坚定及温和的语气,清晰告知学生那些是不当的行为,做了就会被处罚。

  6. 调整环境:

  例如经常拿对象掷向别人的学生,就把四周容易抛掷的对象收妥,必要时在学生面前只摆放对人没有伤害的物件。

  7. 教导恰当的行为:

  使用密集的方法强化学生某一项行动。在处理自闭症学生那些不恰当地触摸别人衣物的行为,教师可教导他们要得到对方的许可,才能触摸别人。处理学生在排队时经常触摸前后的同学,教师可预先给予口头提示,例如:「睇住手手」、「手放在衫袋内」。

  8. 教导不兼容的行为:

  教师可教导学生一些不兼容的行为,用以取代危害他人的动作。举例来说,常咬人的学生,教师可训练他用深呼吸来取代咬人的举动。

  9. 训练学生做一些无法危害他人的行为:

   例如常咬人的学生可学习在他人面前哼歌或教他把口闭上;常抓别人头发的就可教导他把手放下。熟习这些恰当行为后,当教师察觉学生可能准备咬人或抓人头发时,可以用手势来提示学生,停止不恰当行为。

  10. 进行「应对法」的训练 (correspondence training) 

  ◎ 这是指训练学生将行为配合自己的目的。过程中,教师教导学生在容易出问题的情境中应有的表现,亦即是指导学生应有的目标行为。例如:学生常在小息时在操场上打别的同学。

  ◎ 教师可预先安排一段时间教导学生,「今天,我希望你在操场中玩得乖些。」

  ◎ 「乖」的意思是只在空地跑圈

  ◎「乖」的意思是在有盖操场上行走

  ◎ 「乖」的意思是在玩乒乓球。」

  ◎ 教师接着提示学生,帮助他复述应该达到的目标行为

  ◎ 接近小息时间,教师向学生提问他在操场上该有的目标行为

  ◎小息期间,教师可以再向学生作以上的提问及提示

  ◎ 小息完结时,教师马上给予回馈,内容须有关相应的目标行为,例如:「你说过会玩得乖些,你果然做得到。/你玩乒乓球。/你在空地跑圈。/你在有盖操场上行走。」教师随即赞赏他能够做出配合目标的行为

  ◎ 每天重复以上的步骤

  ◎当学生熟习这些步骤之后,教师可以加插自我评估的问题。「你认为自己刚才在小息中的表现如何?」、「你说过会玩得乖些,你觉得自己做唔做得到?」

  ◎ 倘若学生可以正确评估自己,包括表达出自己未有达到目标,打了同学,教师都可以因正确评估而赞赏他。当然,也要他复述下次小息应有的行为

  ◎ 当学生做对以上的步骤之后,教师可按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指导他如何判断自己的评估是否准确

来源:豆丁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