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谷子》第六篇——忤合术(上)

 eweeker 2016-12-06

《鬼谷子》第六篇——忤合术(上)

原文: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

翻译:凡是有关联合或对抗的行动,都会有相应的计策。

原文:化转环属,各有形势。

翻译:变化和转移就像圆环一样环连而无中断,变化和转移又各有各的具体情形。

《鬼谷子》第六篇——忤合术(上)

原文:反覆相求,因事为制 。

翻译:彼此之间环转反复,互相依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控制。



“忤”转“合”

《鬼谷子》第六篇——忤合术(上)

清代中期,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叶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两家的争执多次,有几次险些动武,双方都不肯让步。纠纷越闹越大,张家人只好把这件事告诉张英。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叶家。张英大人阅过来信,只是释然一笑,旁边的人面面相觑,莫名其妙。只见张大人挥起大笔,一首诗一挥而就。

诗曰:'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鬼谷子》第六篇——忤合术(上)

交给来人,命快速带回老家。老人家看到信后,顿时恍然大悟。为了三尺地,伤了两家和气又坏了自己的身体,这样太不值得了。于是主动把墙退后三尺。邻居见状,深感惭愧,也把墙让后三尺。这样一来,两家争夺的三尺地反而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子。

《鬼谷子》第六篇——忤合术(上)

当地人纷纷传颂这件事情,引为美谈,并给这条巷子取了一个特别的名字——六尺巷。

评析: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发现“忤”是可以转化为“合”的。张英以宽广的胸怀,不仅化解了邻里矛盾,还融洽了双方的关系,从而更有利于事情的圆满解决。张英在此并没有运用什么高超的计谋,而是以博大的胸怀化解了争端。化“忤”求“合”,这才是上策,对我们为人处世也有很多启迪。古语有“小不忍则乱大谋”之言,如今有“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的说法。忍让有时是一种策略,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合”转“忤”

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虞国和虢(guó)国两个小国,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

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

《鬼谷子》第六篇——忤合术(上)

《鬼谷子》第六篇——忤合术(上)

献公依计而行。虞公得到良马美璧,高兴得嘴都合不拢。晋国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晋国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伐虢,虞公得了晋国的好处,只得答应。晋大军通过虞国道路,攻打虢国,很快就取得了胜利。这时晋军大将里克突然装病,称不能带兵回国,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怀疑。几天之后,晋献公亲率大军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献公约虞公前去打猎。不一会儿,只见京城中起火。虞公赶到城外时,京城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了。就这样,晋国又轻而易举地灭了虞国。

《鬼谷子》第六篇——忤合术(上)

评析:有些事情反其道而行之比按部就班去做倒能得到更加的效果,也就是所说的“忤合之而转化之”,其成功运用的关键在于灵活变通地把握,才可以找到克敌制胜的办法。

晋国先采取“合”的策略与虞国交涉,其“合”是假,其“忤”才是最终目的。荀息计谋的成功正是因为适时地利用了忤合相互转化的原理。



原文: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因知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翻译:所以圣人生活在世界上,立身处世、说教众人、扩大影响、宣扬名声都必须根据事物之间的变化规律来考察天时,以便抓住有利时机。

本篇的学习到这里就结束了

小粽会持续更新哦~

《鬼谷子》第六篇——忤合术(上)

想加入【鬼谷子】交流群,或者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加小粽个人微信号~

小粽个人微信号ID:zsfy36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