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

 野之老 2019-08-25

这是老子的观点,意思是,事情在安定之时,则容易维持;事情在未露苗头之时,也是容易想办法处理的。


韩非在解读老子这一观点时,一口气举了两个历史典故。第一“重耳过郑”的故事,说的是从前晋公子重耳出外流亡,路过郑国,郑国君主不以礼相待。叔瞻劝说道:“这是贤明的公子,您好好待他,可以积德。”郑君不听从。叔瞻又劝说道:“如不好好待他,那还不如杀了他,不要让他日后给我们带来祸患。”郑君又不听从。等到重耳返回晋国,起兵伐郑,大败郑国,夺取了郑国的八座城。第二即是著名的“假道灭虢”,说的是重耳的父亲晋献公为了攻打虢国而向虞国借道的故事。晋献公先用垂棘的宝玉相赠来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说道:“绝不可借路给!因为唇亡而齿寒;如果虞、虢两国不互相救援对方,那么今天晋国灭虢国,则明天晋国必定会一并灭亡我虞国。”虞君不听,接受了晋献公送来的宝玉,并借给晋军道路。结果晋军在攻取虢国后,返回路上即顺便灭了虞国。


通过这两国故事韩非最后总结说,郑、虞两位臣子都抢在祸害刚露苗头时就想出了办法,但两位国君却不采纳;所以郑国因此战败了,虞国也因此灭亡了。所以《老子》才说:“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