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故事】阎百诗天质奇钝

 江山携手 2016-12-06

阎百诗天质奇钝

 

【原文】

百诗先生为国朝经学大师(1),记诵精博,而其天质实奇钝(2)。幼受书,读百遍,始略上口(3)。性又善病,母禁之读,遂暗记不复出声(4)。如是者十年(5)。一日,自觉豁然,再观旧所研究本(6),了无疑滞(7),盖积苦精力之应也(8)。世之以下愚自诿(9),或托词因病废学者,观于先生,愧可知已(10)。

 

【注释】

1)国朝:指清朝。经学大师:把儒家经典作为研究对象的大学问家。(2)奇钝:特别愚钝。(3)上口:读得通顺。(4)暗记不复出声:心中暗记而不读出声。默读。(5)是:这样。(6)观:观看,研究。(7)疑滞:疑难阻碍。(8)应:效应。(9)诿:推托。(10)愧可知已:应该明白这是很惭愧的了。已:同“矣”,了。

 

【译文】

阎百诗先生是国中的经学大师,记忆的内容准确而广博。但是他的天资其实非常愚钝,小时候读书,朗读上百遍才略微通顺一点,他的身体又容易生病,他母亲不让他读书,他就暗暗记着不张口。像这样读书读了十年。一天,突然觉得豁然开朗。再看以前所读的书,一点都没有疑惑的地方。这是他长期苦读、投入大量精力而产生的效应。世上的人以自己的愚笨而为自己开脱,或者以自己生病为借口而荒废学业的人,看看百诗先生,应该明白这是很惭愧的了。

 

【附录】

阎若璩(1636-1704)字百诗,号潜丘,清代考据学家,一代朴学大师。其先世太原人,明正德间以经营盐业侨寓于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楚州区),至若璩已五代。幼多病,能基学,年15以商籍补山阳县学生员。研究经史,深有所得。海内名流过淮必主其家。年20,读《尚书》古文25篇,即疑为伪书,潜心研究30年,作《古文尚书疏证》8卷,引经据典,列128条,一一举出其作伪之据,使多少年来关于此书真伪的争论有了结论。康熙元年改归太原籍,补廪生。游京师,为顾炎武《日知录》、汪琬《五服考异》纠错若干条。尚书徐乾学叹服,聘其参与修《一统志》。阎于地理尤精审,山川形势,州郡沿革,了如指掌,撰《四书释地》5卷。又著《潜丘劄记》6卷、《毛朱诗说》1卷、《日知录补正》等书。清世宗在潜邸,闻其名,延入邸中。观其书,皆称善。阎卒,遗使经纪其丧。归葬淮安蛟龙沟,称“学山墩”。他开创了清代考据学之先河,《四库全书》编者称他“考据之学,未之或先”,梁启超称他为“近三百年学术解放第一功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