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与评价释疑

 fxg3258 2016-12-07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建设与评价》高级研修班于2016329-31日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举行。本次培训学员来自全国各地,以及各类行政事业单位本次培训班的研讨环节旨在建立授课教师以及学员之间的沟通平台解决各单位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难题,为我依法治国发挥智库作用。以下是大家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见解。 


您认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最大的阻力是什么?如何克服?


1.单位人员对内控缺乏充分认识包括单位主要领导在内的工作人员对于内部控制是什么,以及有何作用等缺乏了解,其原因在于这方面知识宣传力度不够,导致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群众不认可。


2.内控执行力差。内部控制体系在运行初期,由于流程复杂和工作人员不适应等原因,导致工作量增加较多,降低工作效率。


3.现有的管理基础薄弱,在建立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时,感觉无从下手。


4.各方利益不易权衡,容易遭到或明或暗的抵制。


5.单位领导不够重视,甚至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有的单位“一把手”还错误的认为在单位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会降低自身利益,“一把手”不重视,直接导致内控工作无法推行。有的把内部控制看成仅是财务部门的事。财会人员受“一把手”领导,无权参与单位的重要决策乃至业务管理活动,对单位重要决策的过程和结果一概不知,会计监督制度“名存实亡”。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会平添许多工作量,执行起来繁琐、复杂,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呢?



 

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并积极推广好的案例,用案例直观的体现内控的作用,从而使领导及群众真心认可。


2.内部控制平台搭建后,定期或不定期展开培训,从工作考核及反馈入手,真正提高内控的执行力;加强信息化建设,用信息化手段逐步提高工作效率。


3.认识内部控制是长期的工作任务,制定长期目标。将内部控制工作分化成几个分段目标,分步骤完成分段目标,从而逐步完成长期目标。


4.引入第三方。请专业团队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科学客观的建立内控体系,从而平衡各方权益和责任。


5.分权。以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为手段,财权和事权分离,并加强监督。克服本位主义,高屋建瓴的从单位整体出发。各方协调配合,整体会大于部分之和。


 点评

1.“一把手”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可以用:既爱又恨的纠结来形容。没有一把手的支持,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一定会沦为空谈,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建设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必须让一把手切实感受到建设内部控制虽然会让自己“任性的权力”收到约束,但是更是对自己的保护,还可以避免整个单位出现问题,自己要承担领导责任。


2.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初期会造成工作效率的下降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这是把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必要的代价。其实,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不见得一定降低工作效率,因为没有内部控制流程的时候,各种扯皮“利益交换”变成常态,流程化管理相当于把“走戴红绿灯的城市道路”,转化为走看起来好像更远的“高速公路”。并且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移动审批可以大大弥补这方面的不足,避免为了等领导签字的各种等待。


3.抵制内部控制的原因主要来时来自于利益,内部控制体系一定会“动奶酪是把权力装到笼子里利益受损的人会以降低效率等理由抵制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这恰恰更说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4.行政事业单位组织结构相对稳定,人员稳定,都不好拿熟人动刀,我在课堂上讲述的:财务牵头内控,相当于把自己和老虎装在一个笼子里。因此聘请外部人员建设内部控制体系更好,虽然可能因此要多花钱,但是国家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会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