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学习笔记.尽心章句上.第四十节

 红谷斋主人 2016-12-07

因材施教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孟子说:教育人的方法有五种:有的象及时雨,一点点地滋润使其感化;有的成全其德行;有节制裁度本领的,使之发挥出来;有的可以排忧解难,解答疑问;有的人淑雅贞静,善良,就要他发挥善良美好的特点。这五种,都是教育人的好方法。

这里孟子所说的“君子”,是指老师。老师教育学生,要因人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的情况进行教育。有的学生接收起来比较慢,那么你就要一点点地滋润,就像春雨一样,慢慢地滋润,快了不行,快了他接受不了,会适得其反。有一种学生,德行好,品德优秀,那么老师的教育方法,就是要发挥他的特长,扬长避短。文中提到“有达财者”,“裁,节也。”[《尔雅·释言》]《荀子·天论》中有句话:“财非其类以养其类,夫是之谓天养。”杨倞注:“财,与裁同。”在这里“财”不是财富,而是裁度、裁夺的意思。老师见学生有裁度,调度的能力,就要发挥其长处。有的学生有语言上的天赋,善于思辨,聪明机敏,也要发挥他的长处。有的学生,贞静善良,有爱心,也要让发挥他的性格特长。

好的老师,总能因材施教,总能发挥学生的特长,让他们在不同的领域里示展才华,成长为不同的人才。儒家主张“有教无类”,只要是愿意学习,什么人都可以教,什么人都可以学,“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礼记·学记》]好的教学方法是教学相长,“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敎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敎学相长也。”[《礼记·学记》]这样的老师,不是一般的老师,所以孟子称其为“君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