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新成就未来

 极品小说馆 2016-12-07


大家早上好!

很高兴在这清爽的夏日和大家分享读书体会,我的文章是《创新成就未来》。

李镇西老师在序言中写道:教育家应该拥有以下几个品质:有超越世俗的高远追求,有富有创见的教育思想,有百科全书式的学识素养,有长期的第一线教育实践。读完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的真谛》,我更加清楚教学做合一的重要性,创新的重要性,学做真人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师,我也想实现自己的“春晖梦”,我的春晖梦就是创新梦。

陶行知先生说:“分析过去,抓住现在,创造将来。”四川的杨德发先生首创“新师”一词,并倡导用“新师”代替“老师”,新师即创新之师,科学之师,民主之师。可见在教育上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如果我们的教育一成不变,那岂不是陶先生说的“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我们要创造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就必须要创新。“杨德发新师今年写高考下水作文,其中有一篇是《不仅要要拥抱新技术,更要重视科学》,文中写道:“我们不仅要拥抱新技术,更应该看到新技术背后的支撑、基础——科学,如果仅是为了赶时髦而追求新技术,只不过是为发达国家的新技术发展买单。”所以我们老师更要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

那么如何在教育上做到创新,那就是自新,常新和全新。自新就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走适合自己的道路,要不然就只能是邯郸学步,贻笑大方;常新就是要根据生活实际的变化经常调整自己的思路和方法,这样才能适应现实需要;全新是指创新有两个方面:形式上和精神上。

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就是要用新的学理,新的方法,来改造学生的经验。”李泽厚先生说:“开拓精神实际上是一种能力、素养。在接受具体的知识时,青年人要注意的是科学的学习方法,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要以创新为目标,而不应把任何东西都当知识来记,这样记的结果,只能使思维迟钝。世界上大多数科学发明,都是由知识累积有限、但富于创新、挑战精神的年轻人完成的。同时知识面越宽广越好,能做到触类旁通。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关于发展的五个关键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必须把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我想,在语文教学上,创新也是至关重要的。史建义老师说:“一个语文老师,要种好三块地:首先要种好责任田,即带好自己两个班的语文课;其次要种好自留地,即教学和教研业务的提升;第三要管理好开发区,即拥有自己的教学特色。”我想,要做到这三点,没有创新是不行的。

我们惠安中学的王美智老师提出的“生本”观念也很好: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以生动为本,以生长为本。想要做到这些,必须要创造性的工作。我常常学习其他老师的做法,也将自己的一些想法融入其中,和大家分享。

首先,用人本观念和人文情怀创建语文活力课堂。冰心说:“世界上没有一朵花不美,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尽管这话有点绝对,但我们可以这样做: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在教学中,我做了这些有益的尝试:每节课定中心发言人,定评论员,给学生布置个性化作业。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于漪老师也说:“教文育人,学语文学做人。”叶澜老师说:“学校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所以,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做到悲天悯人、匡世扶时,关切国家命运和民族尊严。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贯穿这种思想。例如在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我”为什么亲近大堰河,歌颂大堰河?是因为大堰河善良,大堰河亲近“我”,不仅仅是阶级的问题,更是人性本真的问题。

其次,以良好的文学修养和美好的形象创建语文活力课堂。我们要做到用语规范,用普通话,不用方言、土语、口头禅;语言明晰,表述准确,切记含糊其辞;富有美感,善用修辞,出口成章,显示语言的活力;要抑扬顿挫,讲到哀痛处用慢速降调,激愤处用快速升调,一般叙述用中速平调。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我们应该带领学生学会诵读。读山水诗,要读出山的巍峨,水的壮美,读田园诗,就要读出田园的静谧优美;读边塞诗,就要读出其中的壮美与豪情,当然有思家的情思。

第三,制定好教学目标,活用教材,创建语文活力课堂。课本的编排体系有自己的规律,一般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编排,但却忽略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果我们能适当调整,将会事半功倍。如学习杜甫的诗,课本上的编排是:《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五》、《登高》。我们可以调整一下顺序,先上第一首,再上第三首,因为这两首都是借景抒情,而第二首是借古抒情,我们还可以将选修教材里的其他几首诗拿来一起鉴赏,如《阁夜》、《旅夜书怀》、《登岳阳楼》等,甚至人物传记部分的杜甫的诗也可以一起鉴赏。这样就打破了传统思维,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第四,优化教学方法,精化教学环节,创建活力课堂。导入环节和内容应融为一体,知人论世环节可以让学生参与,课文感知环节让学生们自己去读,老师用任务来驱动,品读赏析环节应该寻找适宜的突破口,来解读整篇文章。我们可以从矛盾处质疑,从重复处质疑,从中心句处质疑,从对比处质疑……

第五,重视学法,培养思维,创建活力课堂。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教育的四大目标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与发展。绘制文章或单元的思维导图,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力。值得推广。

第六,创造广阔的学习空间,开阔学生视野,创建活力课堂。我们要给学生创造广阔的学习空间,创造广阔的表达空间,创造广阔的交流空间,创造广阔的展示空间,创造广阔的挑战空间。   

老师们,如果我们能创建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我们的学生才能走得更远,我们的中国梦才能早日实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