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处女翻译 · 13》奥本海姆私人收藏 第四章(1)

 汐钰文艺范 2016-12-07
哥窑,字面意思是哥哥的窑,传说是章氏兄弟中的哥哥烧造的,这两兄弟是浙江龙泉地区的居民,生活年代为宋代晚期。哥窑的主要特征是开片,这种开片釉如同同一地区的另一种灰绿釉瓷器一样著名,也是中国瓷器的一种标准釉色。后面朝代各个窑口都有仿造。

而原本的哥窑瓷器还有许多其他特征。其胎色深。事实上,中国的一个权威专家坚称,这种胎的原料是杭州凤凰山的黑泥原料制作的,而同样黑胎的官窑则是南宋时期制造的。老哥窑釉很厚,通常不透明,常常可见釉滴或近底部的积釉。这种肥厚油腻的釉面很光滑,摸起来很舒服。

过去的学者把哥窑釉色作了一个划分排列,按照其质量高低,分为粉青、蛋白、灰色。这些术语像其他中国颜色术语一样模糊难译。粉青是一种蓝色或绿-灰色;蛋白(淡白)是一种浅灰色;灰色是一种略黄色调的灰。米色也用来描述哥窑釉色,指的是一种黄色或褐色调。真正的哥窑瓷器现在当然很稀少;但本收藏还是有几件,它们与上述中国的描述比较相符,连描述中的模糊感都是如此对应,这种难以言说的灰色正是题中应有之意。


彩图 8

彩图八很好的表现了哥窑釉的质量水平,它厚而不透明,开大片,交错侵染而成的金丝铁线。这件瓶的胎体呈现暗褐色,瓷胎质,这种胎色从口沿釉薄处隐隐透了出来,而器物圈足则完全显露了胎色。这就是中国学者强调的“紫口铁足”,他们认为这是哥窑的鉴定特征。当开片较深时,黑色的胎色泽有可能显露,但我们知道,中国窑工有意用墨汁或其他染料加深开片的颜色,这一操作是在窑烧完毕瓷器没有完全冷却时进行的[1]。 


图 108

图108的这件葵口碗满布开片,釉色灰,开片经过染色处理。这件胎色不是特别黑,但明显是件早期哥窑,大概是元代产品。其口边镶嵌金属扣。


图 109

图109这件则很难判断。这件执壶的长柄与长流(壶嘴)据说是蒙古人从波斯那里引进的式样;其胎色白,厚釉呈蓝白色,开大片,其光闷。或许是景德镇的蛋白色哥窑,或许是元代或明早期制作的。

下期预告:第14篇 · 奥本海姆私人收藏
——第四章(2)

注:

[1]我虽然没有烧过窑,但是敢推测霍布逊是在瞎说。按他说法,窑工手指要烫伤致残。应该是冷却后进行的,只是哥窑瓷器开片过程比较漫长而已。实际如何,求证于方家。


此文翻译自霍布森(R. L. Hobson)1931年著作

CHINESE CERAMICS IN PRIVATE COLLECTIONS

(《中国陶瓷私人收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