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世哥窑是南宋宫廷用瓷实证之哥窑琮式瓶

 洲upi6oofv9q93 2023-02-03 发布于广东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传世哥窑专指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及流传民间藏家收藏的哥窑。

      其釉色和釉质特征,可以借用故宫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主任吕成龙的一篇论文——《开片粼粼说哥窑 试论有关哥窑的几个重要问题》中的叙述:【釉色和釉质方面。典型传世哥窑瓷器之釉大都呈灰青色,少数呈炒米黄色或粉青色。釉层大都不透明,釉面常见细微褶皱,耿宝昌先生形容其为“粥皮”,可谓即形象又贴切。釉面“光泽像人脸上的微汗,润泽如酥”。(孙瀛洲《谈哥汝二窑》,《故宫博物院院刊》一九五八年第一期)】

      另外,传世哥窑釉面 莹润,玉质感强,只要看到了真品就会有  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这是因为官窑的釉药配方的特殊性,这点是民窑永远不可企及的!

      下面的这件南宋哥窑琮式瓶,来自私人收藏。琮式瓶脱胎于玉琮,承袭了其外方内圆的特点,通过不大的体积,将中国上古时代以来的世界观收纳其中,表现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宋代,古人开始用瓷器作礼器,瓷质礼器造型来源于青铜、玉器等,其中,含义深厚的玉琮就是被仿造的重要对象。

      现在我们来慢慢欣赏传世哥窑琮式瓶。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南宋哥窑琮式瓶,器型规整,型制稳重大气,釉面开片纹理清晰,呈金丝铁线。
私人收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哥窑琮式瓶釉质莹润如玉,釉厚如堆脂,釉面呈褶皱,恰似“粥皮”状,与南宋官窑厚釉类瓷器一致。在拍照时需要选择好恰当的角度才能拍出这“粥皮”的特别效果,在博物馆展览中因为视角原因无法选择到恰当的角度,我们一般难以看到这一“粥皮”状的釉面。就是在故宫博物院出版的《哥窑雅集》的专著中也难以看到“粥皮”状釉面的照片,都是因为拍照的角度选择原因导致的。釉面呈“粥皮”状特征是传世哥窑的普遍性!这与南宋官窑的厚釉类釉药配方一致性相关!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釉面光泽像人脸上的微汗,润泽如酥。
私人收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私人收藏

      哥窑琮式瓶修胎规整,圈足胎土呈铁黑色,俗称铁足,因为厚釉,瓶口沒有露胎,口沿没呈紫口,所谓的“紫口铁足”并不是传世哥窑鉴定的普遍性。



      综上所述,一、传世哥窑琮式瓶是作为南宋宮延替代青铜器或玉器的瓷器礼器,祭祀用品;二、传世哥窑琮式瓶釉面莹润,釉厚肥如堆脂,光泽如酥,釉质如玉,与南宋官窑釉质一致,精美绝伦!民窑无法企及;三、传世哥窑琮式瓶型制规整,稳重大气,修足俐索,实为大国工匠所为。总之,传世哥窑琮式瓶就是南宋宫廷用瓷之物证!


【智者的一句话可能让你受益终身!
先行者的一个经验总结可能使你少走弯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