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焚书我也做过,为什么你们不骂宝宝?

 花小鼠 2016-12-07

糖小晚 时拾史事

上一回,我们提到,有一个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习秦始皇然而超越了秦始皇,以一己之力焚烧了十四万册图书.....

焚书我也做过,为什么你们不骂宝宝?

今天我将给大家隆重介绍一下我们这位男主角,南朝萧梁的梁元帝,萧绎同学!请大家多扔几颗臭鸡蛋谢谢~~

曾经,当我还是个文艺少女的时候,是很迷恋萧绎的——毕竟他写出了十卷《金楼子》。

大家不要小看这本书!跟它比起来,同时代的《世说新语》简直弱爆了!《金楼子》里面的八卦趣事,从三皇五帝一直到萧绎生活的萧梁,从像《山海经》那样的奇异风土到怎么煮鸡更好吃,无所不包。最关键的是,不比《吕氏春秋》《淮南子》,这本书全是萧绎一个人完成的。

是不是很油菜花!

难怪赵翼说他“博极群书,才辩敏速,冠绝一时”。然而天道总不会给我们太多完美,这样油菜花的文艺青年,竟然是一个独眼残废!“初生患眼,医疗必增,武帝自下意疗之,遂盲一目”,萧绎小时候得眼病,结果没治好,就瞎了一只眼睛。因而当看到他在《金楼子》中自怜自伤,“人间之世飘忽几何如凿石见火,窥隙观电。萤睹朝而灭,露见日而消,岂可不自序也?”人生一场虚空大梦,韶华白首,不过转瞬,而我们能留下什么?我们终究不能留下什么....的时候,即便不是一个文艺少女,也会忍不住少女心爆棚,对他好感激增啊!

但古话说得好,知人知面不知心,文如其人这种话,从来都是废话。当我从一个文艺少女慢慢转变为历史吐槽废的时候,才发现萧绎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太侮辱他的文章了(喂)。

此话怎讲呢?

萧绎是南朝梁武帝第七个儿子,早年被封为湘东王。梁武帝太清三年(公元549年),宇宙大将军侯景攻破梁朝都城建康,囚禁了梁武帝。没过多久,八十多岁的老皇帝被饿死了,梁朝大乱。

这种情况下,萧绎深谙攘外必先安内的军事手段,“不急(王)莽、(董)卓之诛,先行昆弟之戮”,先后火并了他六哥萧纶,八弟萧纪,侄儿萧誉,宗室萧栋,萧桥、萧樛等十三人,任由罪魁祸首侯景在建康行废立事。即位以后,萧绎还饿死了自己的两个侄儿,萧圆照和萧圆正。怎么个饿法呢?“至啮臂啖之,十三日而死”,整整饿了十三天才死,已经到吃自己手臂的地步了——王僧辩当时问他萧梁家属们怎么办,萧绎微微一笑很倾城:“六门之内,自极兵威”,当然是全部搞死呀。

杀家属还可以勉强说,萧绎是为了自保,如果他不杀人,人就要杀他。

然而对其臣下呢?

曾担任过他长史的刘之遴,萧绎嫉妒他的才华,命人鸠杀之;帮他杀了不少家属劝他称帝的王僧辩,因为战事失利,萧绎怀疑王僧辩没有尽全力,跑到王僧辩家里把人砍了,“中其左髀,流血至地。僧辩闷绝,久之方苏”。可能王僧辩打仗太彪悍了,所以萧绎觉得,这点重伤不算什么,于是在砍完以后,直接把人家送到监狱里去了。最恐怖是侯景的重臣王伟,因为在檄文里骂他,“项羽重瞳,尚有乌江之败;湘东一目,宁赤县所归”,萧绎就让人把王伟的舌头用钉子钉在柱子上,把他的肠子剜了出来,身上的肉也一片片地剐了。

这么喜欢虐杀....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因此看到《南史》对他的评价,“性好矫饰,多猜忌,于名无所假人。微有胜己者,必加毁害”,特别好名,心胸狭窄,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好一点点,我觉得已经算很客气了。而《梁书》里,可能作者姚察是萧梁旧臣,在本传里说他有高名,但还是忍不住在“史臣曰”里吐槽说,梁元帝“禀性猜忌,不隔疏近,御下无术,履冰弗惧”。

所以后来,每当我看到有人说萧绎“身在乱世不由己,多行杀戮都是为了自保,其实他内心如月亮一般洁白,所以才能写出《金楼子》那样丰盛的文字”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一句话:我纹身、抽烟、喝酒、说脏话,但我知道我是个好姑娘(微笑脸)。

杀人就算了,萧绎还焚书(对我终于讲到焚书这个重点了)。

那时他已经登基做了皇帝,可能觉得自己实力Max, 说话也有了底气,就在承圣三年(公元554年)跟西魏的宇文泰说,我觉得我们得把疆界重新定一下,你要把之前占了我的地儿都还回来。这事得追溯到承圣二年(公元553年),那时萧家兄弟内斗,都怕得罪西魏,纷纷跟人家俯首称臣,护送质子,还割了地,一副伏小做低的姿态,和这个时候简直天壤之别。

这时候萧绎是什么态度呢?《周书》有云,“梁元帝遣使请据旧图以定疆界,又连结于齐,言辞悖慢”。用过就扔就算了,口气还特别差。而且当时西魏和北齐(北齐即之前的东魏,并非南朝萧齐)的使者都在,梁朝对两边的态度明显不一样,连面子功夫都懒得做。做人不能这么不厚道,宇文泰当时就呵呵了,跟臣下说,多行不义必自毙,萧绎这种人肯定是要被老天抛弃的。

不过宇文泰是谁啊,他说是说“天之所弃”,但哪里忍得到让老天来惩罚萧绎啊,当下就果断派于谨、宇文护、杨忠等人,率领五万人杀过来了。战前,于谨还吐槽说,萧绎肯定只会守着城被动挨打这种下下策,“懦而无谋,多疑少断”,灭了他简直就是分分钟的事。

这种应了验的吐槽,可以称为神吐槽。

是的,西魏杀过来的这时候,萧绎在做什么捏?

“秋九月辛卯,帝于龙光殿述老子义”,他在跟百官讲《老子》。

你说什么?风太大我听不清楚。

你去,挑衅了一个,随时可能会来打你的强敌,然后你,心平气和地,跟大家,讲,老子?

不过,站在萧绎的立场上,他根本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宝宝只是想拿回我们国家的领土权啊呜!宝宝的要求很正当啊呜!

于是他继续淡定地讲《老子》。

然而前方不淡定了,加急文件一封一封地发过来。萧绎内心终于有了一些犹疑,觉得不会吧,真的因为我的一句话就打过来了?宇文泰也太不经撩了吧?他召集群臣讨论这件事,领军胡僧佑和太府卿黄罗汉天真地说:“我们和宇文泰那边,一直通好,又没有惹到他们什么,他们怎么会这样贸然起兵呢?”侍中王琛也说,我看当时宇文泰还是很和蔼可亲啊,怎么会突然就发兵了呢?这没有道理嘛!

“梁元帝遣使请据旧图以定疆界,又连结于齐,言辞悖慢”。

呵呵哒。

但萧绎性好猜忌,所以此时也有点拿捏不准,就让王琛去谈谈军情。

十月十三日,魏军抵达襄阳,萧绎可能终于觉得事态比他想象中严重了,就暂停讲课,内外戒严。然而去刺探军情的王琛,快马加鞭飞鸽传书回来让他安心,“吾至石梵,境上帖然,前言皆儿戏耳”,哪里有什么发兵的事嘛,都是他们开玩笑的!

萧绎觉得有道理,于是,他又开始讲《老子》了.....只是,要不怎么说人家萧绎毕竟还是当了皇帝呢,“百官戎服以听”,穿着战袍来听,以防万一!

然并卵。

十一月初,萧绎命领军胡僧祐都督城东城北诸军事,右仆射张绾为副;左仆射王褒都督城西城南诸军事,直殿省元景亮为副,各个兵塞要道增加防备,但是已经挡不住魏军的滔滔攻势了。两天后,魏军兵临城下,十天后,城内失火,烧毁了许多民宅,然而萧绎此时在做什么捏?

他在赋诗。

然后,让大臣们相互唱和。

作为一个历史吐槽废,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于是,城破了。

萧绎作为一个油菜花的文艺青年,誓死要与文学共存亡。是的他是和文学,不是和臣民国家——城破的时候,梁朝死囚有千余人,官员请放以充军士,萧绎觉得他们这提议可莫名其妙了,有罪的人为毛要放了捏?杀完杀完杀完!

所以城破的那一瞬间,文艺青年萧绎悲壮地来到了东阁竹殿,让舍人高善宝拿起手上的小火把,把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全部烧了。望着熊熊烈火,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生命也将燃烧殆尽,既然如此,不如投入烈火中,做一只涅槃重生的凤凰吧!就在他准备纵身投入火中,完成这次涅槃的时候——不如意事常八九,左右宫人竟然拉住了他!

萧绎又恨又气,觉得这年头,让人死都不行了!只好拿着宝剑在柱子上乱砍,叹息说“文武之道,今夜尽矣”!

不好意思我想问一句,文武之道最开始是出自《礼记·杂记下》,孔子说,“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是指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治国之道,所以说,那个文武之道,和您有嘛关系?

还是说,您觉得自己英俊潇洒,文武双全,所以一口气烧了十四万卷图书?(微笑脸)

十四万卷的图书啊!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北周才建立时,藏书八千卷,隋朝建立后,藏书三万卷,唐代四处征书,好不容易凑齐了九万卷。而魏晋南北朝的时候,有些国家本身藏书不够,还要厚着脸皮向其他国家求书。比如刘宋元嘉三年(公元426年),北凉就曾向刘宋求书,拿了四百七十五卷回去。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当年也曾令官员在民间大规模搜书,也只是“经籍稍集”。在当时,有些国家的书,可能还没有萧绎藏书的零头多,他却一把火给烧了....烧了....烧...了。

魏人虽然极力抢救,所存也不过十之一二。

换了你是魏人,你气不气!气不气!!

所以当时长孙俭问萧绎,你为毛要焚书?!为毛?!

萧绎的回答十分地清高文艺:“我读书破万,都还落得今天这样的下场,(可见书实在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我就把它们给烧咯!”——“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

诗书读遍知无益,一个文人的自爱自怜自伤如此,西魏诸人没萧绎那么有文化,可能也不知道该怎么回,只好眼不见心不烦,纵容萧詧把他杀了了事。

临死前,在狱中的萧绎伤感极了,就着酒连写了四首诗——

南风且绝唱,西陵最可悲,今日还蒿里,终非封禅时。

人世逢百六,天道异贞恒,何言异蝼蚁,一旦损从鹏。

松风侵晓哀,霜雰当夜来,寂寥千载后,谁畏轩辕台。

夜长无岁月,安知秋与春?原陵五树杏,空得动耕人。

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个调调很熟悉呢?是的,那就是他当初在《金楼子》里所写的,“人间之世飘忽几何如凿石见火,窥隙观电。萤睹朝而灭,露见日而消,岂可不自序也”?

都是套路。

而他这样激怒魏人的代价,是萧梁领土又减,大量官员被杀,数万百姓被当做奴隶运到北方,弱小的人,全都被杀掉了,即便后来有陈朝中兴,南朝王气也只能黯然收了。

在这一切帝王权臣的翻云覆雨之中,那些被迫背井离乡的百姓们,那些因为战火而流离死亡的妇孺,那些只求温饱能活下去的黎民苍生,究竟何辜呢?

参考文献:《梁书》《南史》《周书》《资治通鉴》

萧绎《金楼子》

徐宝余《庾信研究》

吴光兴《萧纲萧绎年谱》

钟仕伦《<金楼子>研究》

孙鸿博《萧绎的理想人格试探》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想看轻松有趣的历史?想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想知道历史中的各种稀奇古怪?关注我就对了

。扫一扫二维码也可关注哦。你还可以通过网易云阅读、腾讯新闻客户端、zaker、鲜果、flipboard多种形式搜索订阅时拾史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