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活动育人的思考

 戴小眼镜的老师 2016-12-07


心路(1033)——关于活动育人的思考

/罗日荣 2016127日星期三

如何育人?这是很多校长都在思考的问题,有的校长沉醉于“分数”育人,把“为分数”变成了单一的“惟分数”,教育被简化成了教学,教学被简化成了分数,这种“惟分数”的教育,在我看来是没有温度的教育。分数之外,还有其它,我们的教育是要“保证基础、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多元发展”。

很多人都知道“活动育人”可以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成长。于是,校园内各种活动满天飞,有的学校做的非常好,起到了很多的教育效果,但也有的学校却是劳民伤财,费力不讨好,非但没有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成长,反而无形当中给老师增添了负担,给孩子带来了伤害(比如李镇西先生谈到他们学校搞广播操比赛,班主任老师为了训练学生,个别老师动手打孩子耳光)。

关于“活动育人”,我认为,活动本身就是孩子习惯培养和智慧成长的“课堂”。传统的在教室里完成的教学、班会等称之为“小课堂”,而大型的全校性活动我们称之为“大课堂”。

学校开展活动,作为管理者与活动的组织者,首先必须回答活动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也就是说自己学校的育人目标是什么?在我们学校,学校是要“培育现代人、国际人、艺术人、健康人、幸福人”。我们的每一次活动都要围绕这“五人”组织开展。

我们的“大课堂”有校园五大节(读书节、外语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我曾说“教育的使命是为成长提供机会。”这些重要的节日,就是要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成长机会,让孩子首先站上学校的舞台,从这个舞台走向东莞,走向中国,走向世界,最后成为“走向世界的现代公民”。

“大课堂”之外,我们还需要“小课堂”,比如:年级组养成教育系列活动、教研组学科系列活动、少先队主题系列活动、班级教育系列活动……

“小课堂”要有小课堂的养成规范,“大课堂”要有大课堂的育人常识。我们的育人要按照“四维度”“三阶梯”进行。“四维度”指的是我们学校的德育教育按照“习惯养成——公民意识——人格品质——理想教育”四个维度设置了九年一贯制的顶层目标体系,在践行目标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将“育”的过程也划分为三个阶梯,一是训练——我们遵循习惯成自然的规律进行,二是感化——“育人”首要“育心”,心里接受是教育实效化的基础,三是内化——习惯养成的最终结果是变成受教育者自觉自愿的行为方式。

关于“活动育人”就是让学生在“活动”这个大课堂上学习相应的知识,锻炼相应的能力,熟悉必备的常识,形成相应的习惯,为情感价值观的形成打下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