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控备忘录】为什么选择风险管理作为个人职业?

 霸王龙勇士 2016-12-07

前些天,我与之前的老东家——一家外资银行上海分行的行长(我曾经的上司)共进午餐,自从2010年初离开这家银行以后我们俩就一直未能相见,此次重逢显得格外亲切,在闲聊中行长突然问我:“当时你是分行的业务骨干,对公信贷业务做得很好,如果没有选择离开,现在完全有机会晋升为分行副行长,你当时选择放弃前台业务岗位转而从事中后台的风险管理工作,有过后悔吗?”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行长,不瞒您说,在个人的求学与工作中,确实发生过一些让我后悔的事,但选择从事风险管理工作是我认为这辈子最正确的事情!”

行长十分好奇地追问其中的缘由,我沉思了片刻,回答道:“从事风险管理工作能给人带来三个独有的价值:接触更广泛的业务、与优秀的同事共事、遇见出色的领导者!”行长听后微微一笑,说道:“那倒是挺不错啊!真是恭喜你了!”午餐结束后,我连忙赶回家中,提笔写下了这篇备忘录,尝试全面阐述并合理论证选择风险管理作为个人职业的三大价值。


价值一:接触更广泛的业务


2016年4月耐克公司创始人菲尔·奈特出版来了亲笔撰写的自传《鞋狗(Shoe Dog)》,书中我最欣赏的一句话是“人生即是成长,不成长即死亡(Life is growth,you grow or you die)”,这句话很适用于金融职场。毕竟,金融业是一个以“人才”为核心竞争力的行业,同时金融工作又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金融人才在职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专业能力。

 

我经常打这样的比喻:一个人的职业就像是一座城堡,个人需要思考如何为这个城堡拓宽护城河,在金融行业中接触并学习更多的业务,尤其是创新的业务和前沿的产品,往往是拓宽个人职业护城河的最佳方法。或许有人会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学习业务、熟悉产品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参加金融证书的考试、参与产品业务的培训、阅读专业类的书籍文章等。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风险管理工作恰恰就提供了一种最便捷、最有效的“躬行”路径

 

自从2004年美国COSO(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的发起人委员会)发布《全面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以来,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践行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与文化。一家金融机构内部的所有业务,尤其是创新和复杂的产品,都需要风险管理团队全方位、全流程的参与,与此同时业务和产品中最关键、最核心、最有价值的内容就是相关的风险管理体系和风险控制方案,这既是外部监管机构聚焦的重点,也是包括外部投资人在内的利益相关者关注的焦点,这些内容显然就需要由风险管理团队进行设计和制定。下面就举两个我亲身经历的例子:

 

例子1:2010年初,我离开外资银行并加入一家证券公司从事风险管理工作,在此后不久整个证券行业就掀起了一股创新浪潮,尤其是在2012年-2013年这两年间,我个人就深度参与了债券质押式回购、利率互换、国债期货、股票约定式回购、股票收益率互换、场外个股期权等创新业务,并且去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业协会等外部监管机构参加此类创新业务的现场答辩会,答辩会上惊心动魄、唇枪舌战的场面至今记忆犹新。此外,伴随着整个公司集团化、平台化进程的日益推进,除了原有的公募基金、期货公司和香港公司以外,又陆续成立了资产管理公司、直投公司、另类投资公司、投行公司等多家子公司,加强对子公司的管控就理所当然纳入了整个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版图中,我也就有了更多机会去熟悉子公司的各项业务与产品

 

例子2:2015年初,我去了一家快速发展的信托公司从事风险管理工作,当时又正逢整个信托行业的创新与转型,在2015年这一年中,我有幸参与了资产证券化、应收账款保理、新三板基金、公益信托、消费信托、互联网金融、光伏产业基金以及投资港股IPO等全新的业务,真有些让人眼花缭乱。今年5月初,为了进一步充实公司的风险管理队伍,一位业务部门的资深员工转岗加入了风险管理团队,工作了一个月以后,我问她对风险管理工作有怎样的切身感受时,她很兴奋地告诉我:“在风险管理部门工作的这一个月,接触到的新业务、新产品数量超过了以往在业务部门的一整年。”

 

去年,在微信朋友圈中流行这样一句话:“职场中许多人的十年工作经验,往往是用一年的经验工作了十年。”但是,在风险管理中,这样的逻辑绝对是不可能成立的,因为从事风险管理工作需要穷尽一生的时间去努力和学习,往往每天都需要接受全新的考验、经受各种的历练。在中国金融业不断改革、开放与创新的大背景下,如果有幸能够在风险管理岗位上踏踏实实工作十年,这十年的工作经验绝对是货真价值、毫无水分的干货,个人的成长绝非是简单线性的增长而是指数式的增长。

价值二:与优秀的同事共事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女士在2013年接受《哈佛商业评论》专访时就开宗明义地提到:“企业发展靠的是什么?靠技术?靠营销?都不对,我认为是管理能力。”同样,一家金融机构的发展也需要依靠自身的管理能力,尤其是风险管理能力!与此同时,无论在商界还是金融界,信任是非常重要的,一家金融机构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者、客户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对这家机构风险管理的信任,一家受人尊敬的金融机构始终会伴随着一支出色的风险管理团队。

 

前些年很火的网络游戏《穿越火线》中就有这么一句话:“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在风险管理团队中,想遇到猪一样的队友真的很难,遇到神一样的队友则是常态,毕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2010年初我加入的这家证券公司中,风险管理团队共有18个人,其中博士6人、注册会计师8人、律师5人,就连团队中负责风险管理系统项目开发的同事也是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博士,对此,公司首席风险官就曾经十分自豪地说:“风险管理团队中无论是博士的占比还是专业证书的占比,恐怕在公司内部只有研究所才能相提并论。”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分析,人作为一种群居的动物,在群体活动中,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等许多方面会与所在群体逐步保持一致。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外部环境尤其是团队和同事对个人的重要影响。在从事风险管理工作期间,我就利用工作之余顺利取得了特许金融风险师(CFA)、注册会计师(CPA)以及博士学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工作中优秀同事的示范效应。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一个优秀的团队是不会让团队每位成员掉队的,一群优秀的人精诚合作的力量要远胜过个人单打独斗的力量之和”。

 

此外,我还想说一点,从事风险管理工作的人通常性格比较沉稳、行事比较严谨、做事比较理性,还真没见到过特别古怪之人,可以说从事风险管理工作的都是一群很可爱、有智慧的精灵或许有人心生疑虑了,到底是什么造就了“风险管理团队中神一样的队友呢?”我想这要归功于金融机构对于风险管理人才严格的准入和极高的门槛,下面举几个例子。

 

例子1:我的第一份风险管理工作是负责公司债券投资自营业务的风险管理,这个岗位在我加入以前在公司内部已经空缺了1年多时间,公司也尝试了猎头推荐、内部招聘等手段,均未遇到合适人选,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公司依然奉行“宁缺毋滥”的人力资源政策。

 

例子2:2012年,我所在的风险管理团队从数千名大学毕业求职者中经过层层筛选,最终录取了两位北京大学的毕业生,一位是经济学博士,另一位是数学硕士,录用这位数学硕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该学生高中就读于上海市四大名校之一的华师大二附中(其他三所分别是上海中学、复旦附中、交大附中)。

 

例子3:在2015年初我加入的这家信托公司内部,就有一项特别的人事规定:凡应聘风险管理部的人员,除了经过部门负责人、首席风险官以及总裁的三轮面试以外,最终录用名单需要上报公司总裁办公会并经过集体讨论后才能决定,对风险管理人才引进的严格把关程度甚至都要高于前台业务部门的负责人。

 

例子4:前些天,与公司首席风险官商议2017年风险管理团队新员工招聘事项,我就提出了针对应聘者的三条底线要求:一是国内外名牌大学的硕士及以上学历;二是取得注册会计师、律师、特许金融分析师(CFA)、金融风险管理师(FRM)这四张职业证书的至少两张;三是拥有在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或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五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

价值三:遇到出色的领导者


2015年4月份,我有机会与国内一家资产规模排名前5位的公募基金公司总裁对话,交流中这位总裁提到:“一个人在选择一份工作时需要依次进行三个选择:选择有发展潜力的行业,选择行业内的优秀企业,选择企业中的优秀领导者”。“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自从2010年初开始从事风险管理以来,我接触过的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团队负责人以及首席风险官不下于200位,根据个人的观察,发现这些人基本上都是行业内很出色的领导者。当然,评价一位领导者是否出色有许多的维度,在这里我聚焦三个维度:专业背景殷实、鼓励员工成长以及拥有良好愿景,下面就依次阐述。


01. 专业背景殷实


如果将金融工作比喻为一顶光彩夺目的皇冠,那么风险管理就是这顶皇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风险管理会牵涉到除了金融知识以外的其他诸多学科知识,包括了财务、法律、统计、信息技术等等。在工作中,风险管理团队的负责人、首席风险官更像是一位风险管理专业的导师和学科带头人,他们更多地是利用自身的工作经验和专业背景给团队的成员在工作上提供指导意见和解决方案,有时又能够提出一针见血的问题和不落俗套的思路,促使员工去思考。比如,2010年初我去的这家证券公司,风险管理团队的负责人是毕业于复旦大学的博士,公司首席风险官是复旦大学的博士后,配备类似高学历的风险管理领导者在国内外众多优秀金融机构中是司空见惯的。


02. 鼓励员工成长


一位出色的风险管理领导者除了自己拥有很强的专业背景以外,更会积极鼓励团队中的每位员工学习和成长,包括支持员工参加专业性的培训、攻读更高的学位、考有价值的职业证书等等。2012年9月份,我所在的风险管理团队内部就有两位员工考上了委托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团队负责人就尽可能为这两位员工的求学开方便之门,比如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增加工作时间的灵活性。


此外,风险管理团队没有业务团队那样繁重的业绩考核指标,因此风险管理的领导者通常比较有人情味、有亲和力所以就会有更多机会与团队成员促膝谈心,及时了解员工对自己工作的思考、对未来职业的期待,从而有利于团队内部形成一种比较稳定和持久的“心理契约”关系。


03. 拥有良好愿景


用一个共同的目标将身边的人聚集在一起并且创造价值,这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愿景。当然,愿景是切实可行的,是基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却不远离现实。对于风险管理而言,成为行业内的标杆往往就是一个比较现实的愿景,毕竟国内的风险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未来会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虽然许多风险管理的工具和方法在教科书上或多或少都有论述,但如何将这些工具和方法与国内的金融机构有效融合则是一项极富挑战又无法一蹴而就的艰巨使命,这就需要一位有理想、有愿景的风险管理领导者带领整个团队,秉承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理念,脚踏实地朝着目标前进。

 

在200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踏入金融职场以后,我经常思考“这辈子自己最想做什么?”后来,无论是误打误撞还是机缘巧合,我幸运地踏上了风险管理岗位,逐渐发现风险管理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项可以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


简介:华尔街先生(笔名)目前是一家大型金融机构的资深风控官,曾在跨国商业银行担任企业信贷部总经理助理、国内大型投资银行担任合规与风险管理总部总督导等管理性职务。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经济学博士,中国注册会计师,特许金融分析师(CFA),金融风险管理师(FRM),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出版专著一本,风控博士沙龙的发起人兼理事长,上海国际金融风控官高峰论坛秘书长,在美国纽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举办数十场金融主题的演讲,曾在台湾政治大学、印度国家财政与政策研究院进行交流访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