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小绪——修德立义正身

 昵称34168126 2016-12-08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孔子说:一个人的生存是由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只是他侥幸地避免了灾祸。


我说:所谓自作孽,不可活,猥琐之人偏好钻营奸邪之事,非有上罚,必有天殃。

性善论虽是由孟子第一次提出,但从《论语》中却也能时时发现这样的思想。“直”,是儒家的道德规范,即正直、坦率。“正直”要求人有坚定的价值判断,意味着在你眼中,事物有非常明显的「对」与「错」的界限。


而与此相对,在社会生活中也有一些不正直的人,虚伪、欺诈、见风使舵且趋炎附势。他们也能生存,甚至活得更好,难道说这才是应该学习具备的生存之道吗?




趋炎附势的动机大概是,自觉自身不够强大,害怕被同伴抢占资源,而同伴又没有什么可以回报他的,于是这类人便顺从自己动物自私的本性。但往往眼光短浅,只能照顾到自己的利益,所以常常损人利己。这种人行为模式极度稳定,时间久了大家都知道他要干嘛,甚至有点好笑。


话说回来,不正直的人也能在世间生存,只是暂时免于灾祸罢了,并不说明他们值得效法。你只看见他人破坏游戏规则,在一次次博弈中占尽优势,却没看见他深夜无人问,对酒无人分的终局。你只看见自己付出更多的心血,却没看见自己获得了更多的知识、经验与赞许。人生来就是要通过认识世界最终认识自己。你是愿意囿于狭窄的圈子里抱守缺失的灵魂独立黄昏,还是愿意用多彩的知识随着亲密的伙伴去寻遍大千世界?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大概是孔子关于世俗生活的看法,同时也是对人性底线的重审。人生来确有智与愚的区别,然而正直是其为人之底线,聪明的人不屑狡饰;有才能者不为狂寇,诬枉的人虽可行于一时、甚至一生,只是侥幸。可是,侥幸的一生,岂不是辜负了一世为人的天赐良机?




我们坚持一件事情,并不是因为这样做了会有效果,而是坚信,这样做是对的。何妨做一个清醒的观察者,我明了世俗的潜规则,但是不跟从;我知晓人际的灰暗面,但我不点破。在认清人生真相后依然勇敢的面对生活,才是真正的英雄主义。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