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译注中,杨伯峻、钱穆、李泽厚、辜鸿铭还是南怀瑾哪个好?

 风吟楼 2021-06-25

“半部论语治天下”,恐怕知道《论语》这本书的人就都知道这句话。本人的感受更简单:“半部论语会说话”。单单是《论语》中的“对白”——“师生对、君臣对”,就已经让我们“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自愧弗如,不得其门而入了。

“子路闻之喜”,该有多高兴?

“吾以汝为死矣!”该有多惊喜?

“君子亦有穷乎?”该有多憋屈?

“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该有多无奈?

……

古圣先贤们对于《论语》的解读,更是各有千秋、异彩纷呈。举例说明吧: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0619·罔之生也幸而免》

【杨伯峻】孔子说:“人的生存由于正直,不正直的人也可以生存,那是他侥幸地免于祸害。”

【钱 穆】先生说:“人生由有直道,不直的人也得生存,那是他的幸免。”

【李泽厚】孔子说:“人应该生活得正直,那些弯曲生活下来的人不过是侥幸免于灾祸罢了。”

【辜鸿铭】孔子说:“人生来就该是正直的,如果一个人不正直,那么他能生存也就很侥幸了。”

【南怀瑾】根据孔子的话,人生来很坦诚,很率直。不过人慢慢长大了,经验慢慢多了,就“罔”了。这个“罔”字做什么解释呢?平常用到迷惘的惘,在旁边多了一个竖心旁。罔字的意义,代表了虚伪、空洞。“罔之生也”,一个人虚虚假假地过一辈子。虚伪的人不会有好结果的,纵然有时会有些好际遇也是侥幸意外免去了祸患,并非必然。必然是不好的结局。这两句话是说人天生是率直的,年龄越大,经验越多就越近乎罔。以虚伪的手段处世觉得蛮好的,但是结果一定不会好,纵然好也是“幸而免”。可是“幸而免”是万分之一的事,这种赌博性的行为,危险太大,是不划算的。

【蕅意】卓吾云:不直的,都是死人。心地不正直的都是死人,虽然他现在活着,但是他已经死了。——这话好耳熟啊。

【朱 熹】程子曰:“生理本直。罔,不直也,而亦生者,幸而免尔。”

人之初,性本善。是朱熹老夫子的基础理论。“绘事后素”,也正是这个“本善、向善、仁者爱人”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伦理、中国人的人生价值观的基础底色。也是各位大师解读《论语》的共同的核心价值观。

夫子身后,儒分八家。因为老夫子自己也承认:“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但是,当曾皙问老夫子:“我们几个人刚才说的志向都怎么样?”时,老夫子的回答是“亦各言其志也已矣。”——说说各自的人生目标而已,没有什么高低之分吧。

无论是子张高远、原宪狷介,还是颜回清贫、子贡善贾,共同遵循的仍然是老师的“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中国社会的基本价值判断标准也至今仍然是“子不语怪、力、乱、神”。“尊五美、屏四恶”仍然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


“弱水三千但取一瓢饮”,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所有的学习者都可尊敬,所有的躬行者都是师友,所有的先贤都可敬仰,“崇圣尚贤、克己复礼”,所有的未来都可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