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衡——宇宙万物存在之第一法则

 辷盀 2016-12-08

环视宇宙,纵观历史,不管从空间,还是从时间,从一维到多维,从宏观到微观,都遵循平衡法则。当然,平衡只是一个状态,既可以是动态的,也可以是静态的,动态平衡与静态平衡是一个相互转换的过程,当外界因素在一个均等的情况下,平衡可视为是一个相对静态,当外界因素打破原有的静态时,就会形成动态变化,在未达到下一个静态平衡的这段时间内,可视为是相对的动态平衡。我们宇宙目前正处于从原有的静态平衡状态向另一个静态平衡状态演变的过程,也就是说目前处于一个相对的动态平衡过程中。

相对于生物事物而言,动态的平衡状态中是有利于发展的,因为任何生物事物的发展变化都需要能量,只有在动态的平衡过程中,这种能量的转变更迭是积极的,可以通过能量的转换而进行发展或者消亡,能发展的生物事物应该说是适应目前动态平衡中某些能量更迭的,而消亡的那些生物事物,可以说是不适应这种能量更迭。所以我们不应纠结于当今世界的一些生物或者事物的出现与消亡,它们只不过是目前能量转换过程中出现的某种现象而已。

然而静态平衡却是不利于生物事物发展的,因为任何一个状态在静止的过程中会如同死水一般,在范围内没有任何能量的更迭,产生不了能量差,激发不了新生物事物的进化和发展,会处于一个相对静止的死亡状态,除非有外界新的能量介入,打破原有的平衡,产生能量差,才能重新启动一个动态平衡,向另一个静态平衡变换。就比如我们目前所处的一个范围(地球/太阳系),这个范围可以视为是一个有一定级别的能量场,目前由于受到外界的能量冲击,打破原有的一个静态平衡,转换成现有的一个相对的动态平衡过程,向另一个静态平衡发展。一旦现有的动态能量差消失,就会进入一个没有能量更迭的静态平衡中,那么,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所有生物事物都将消亡。所以,对于我们生物体来说,其实可怕的并不是动态平衡,而是静态平衡。

我们从化学元素角度来解读这一法则:

平衡——宇宙万物存在之第一法则

从氢原子开始,它的平衡是最不稳定的,很容易就被打破,而变换成另一个形式存在,当然它的变化只是为了更稳定,所以必然导致出现新的元素或者新的原子、分子。越到后面的元素越稳定,想打破稳定的元素结构,唯一的方式就是有足够的能量来打破这个元素现有的静态平衡。目前科学界的解释是,所有元素结构组成的最小单位是原子(或许还有更小的微观结构“微子”),原子由中子和电子组成,这个结构在稳定的能量场内是不变的,一旦有外界的能量打破这个结构,就会改变原有的稳定状态,这个状态的变化势必要把原有维持这个结构稳定的能量释放出来,原子弹,氢弹的理论基础就是基于此。

因此,我们可得出推出一个结论,太阳系/银河系原本是处于一个静态平衡中,目前的存在这种动态平衡是由于过去某一个时间点受到外界能量的介入,从而使得原本静态的太阳系/银河系发生变化,产生出现在我们所能观察到的一个可视可感知的世界。而暂时的动态平衡是因为能量差的存在,一旦这种能量差消失,那么我们所感知的世界也将不复存在。整个宇宙将因失去能量的维持而自我消亡,最终又回到一个“微子”状态。所以,对于我们生物体来说,更害怕的应该是静态平衡。

当然,我们有太多的未知,我们无需去为未知而恐惧,但我们应该遵循这条第一法则去探索未来。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