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徽宗与青瓷|输了帝国,却赢了美

 荣耀生活net 2016-12-08


宋徽宗与青瓷

输了帝国,却赢了美




一个充满才情的艺术家,古今一绝的瘦金体流传于后世,深有口碑,书、画、词、文皆有所精。假如没有皇位,跻身中国艺术史上彪炳千古的大艺术家之列也未可知,他就是宋徽宗赵佶。




这位北宋的第八位皇帝,风流儒雅、才华卓绝,在位26年,靖康之难后被俘而受尽凌辱,终年54岁。可以借张岱的自作墓志铭“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




宋徽宗输了帝国,却赢了美。

古代美学,到宋代达到最高,

要求绝对单纯,

就是圆、方、素色、质感的单纯。

宋朝人用墨画画、烧单色釉瓷器。

画画敢不用颜色,这就是极简!






在赵佶18岁之前,他估计从没想过自己会当皇帝,他终日将时间花在书法、绘画、骑射、蹴鞠等爱好上。与其说它是个皇帝,不如说它是个错生在帝王家的艺术家。他在书画上有极高的艺术天赋,并开创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字体:瘦金体;作为工笔画的创始人,宋徽宗最擅长画花鸟画,重视写生,以形神兼备而著称。为达到逼真的效果,他还会用生漆给鸟雀点睛。






不仅如此,宋徽宗还开创了官窑制度,一手建立了历史第一个官窑,将自己的审美追求表现在官瓷上。他追求釉色之美,认为含蓄素雅、极致至简才是美学之道。而青瓷的釉色,一来符合宋徽宗的喜好,二来又能变化出天青、粉青等深浅不同的釉色,呈现出深厚的内涵。






据说当时烧制的瓷器要给宋徽宗过目,有一点不满意,便当场摔碎,而烧窑师傅也会被问斩。这种极致到近乎残忍的追求,逼得窑工们不得不精益求精,不断创新技术,也不敢出任何差错,但也将宋朝的瓷器提升到了一个卓越千古的高度。






宋代重文轻武,从此,文人审美占主流地位,苏轼米芾提倡的文人画也始于此时。“逸”格从北宋起成为文学甚至视觉艺术的最高标准。唐三彩,元青花,明珐琅,一时才俊,但是只有青瓷能得到文人的垂青。可能是因为这一帮人身体孱弱,他们一向只在虚无和冲淡中感到自在。他们不喜欢鲜明的热辣的形象。青瓷带着一种佛像上的表情,入了他们的色空观。






徽宗时天下的作品中,青瓷最佳。宋人不尚奢华,不好奇巧,钟爱自然,细嚼生活。对精致生活的执意追求,便成就了宋代青瓷经世之美!青瓷之美,美在收敛、温厚、含蓄,强调内心的感受。青瓷那种朴素无华而蕴含独特的气韵,深深地吸引着世代人。






宋徽宗信道教,而道教是享乐的背面,道教可能因其美学吸引了徽宗。道教有对青色的追求,青辞,又名绿章,是道教献给天庭的奏章,以朱料书写在一种蓝灰色的纸上,雅致之极。他们是炼金术士,把道教的精神,物质的至美和统治者的理想炼在一起,成就了青瓷。




  青瓷是消极,退淡,冷遁的。这是一个高音的,淡色的世界,这是单一乐器的solo,用的是古琴而非羽键琴更非钟磬。青瓷是倾举国之力造就的简单形体,宋代的瓷匠,奉命用地上的泥土烧制天空的颜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