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总提到屈原
龚紫荷
我们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而其中最是让我倾慕的当属春秋战国,魏晋两宋。提到魏晋,如果说谢安是集魏晋风流之大成者,那么嵇康就一定是集魏晋风骨之大成者。我到现在还时常遥遥钦慕,原来在那样动荡昏暗的一个时代,曾经有过这般耀眼的传奇,他们本身的光芒就足以照亮一个时代。
而在嵇康谢安之前,还有一个人,纵观历史我如果为他冠以'风骚’二字,再无人能出其右,他的名字叫屈原!在他的名字之后我无法简单的给一个句号,或者也只有惊叹号才能稍微体现出一点点我内心的震撼与激荡。
可能在很多人眼里他是教科书上的一位爱国诗人,或是学生们议论文里永远存在的论据,和司马迁宫刑得史记一样,屈原跳江成端午这样一个形象在作文里层出不穷。可是在我眼里,他风骚,他传奇,就像是一颗明星从天际陨落,跌到了这片华夏大地,带着他的光茫和力量还有惊天动地的轰鸣与震荡,用现在的话说,他的一出现就自带两米八的气场。
余秋雨曾在《中国文脉》中用屈原与庄子做比,称庄子是先秦诸子中的冠军,那么屈原则应是整个先秦时期中的文学冠军,不仅如此,作为中国第一个大诗人,他以《离骚》为代表的和其他作品,为中国文脉注入了强健的诗魂。对于这种输入,连李白和杜甫都顶礼膜拜,因此戴在他头上的已不应该仅仅只是先秦的桂冠。
中国的诗歌文学是以《诗经》为始,大家对诗一定都不陌生,可是诗人就不一样了,最初《诗经》里的诗,大多是朝野礼仪风俗中的集体创作,而《诗经》中的名字也很可能只是采集者整理着的名字,那个时期的诗基本不具备强烈而孤独的主体性。一直到屈原的诞生,改变了这种大合唱式的文学创作,第一次出现了以个体为单位的诗歌。这一改变,对整个汉族的诗集文学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
屈原所创《楚辞》更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其中一篇《离骚》更是有着江河一般咆哮如雷的影响。若称《诗经》是平原小合唱,那么《离骚》则是悬崖独吟曲,有着从瀑布万丈悬崖飞流直下那般强烈而激荡的声音。
在整个先秦时期,文化思想爆炸,七国兵荒马乱,诸子百家无论孔孟荀墨都在大声的向世界宣讲自己的观点,连庄子都在诸如用《秋水》这般的语言启迪世人,唯独屈原没有,对于这种种一切,他不回答,不宣讲,也不似庄子一般用故事用寓言来启迪世人,他提问!
他问朋友,问大臣,问帝王,问天!他没完没了的提问,屈原问“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行,何由考之?”屈原问“厥严不奉,帝何求?伏匿穴处,爰何云?荆勋作师,夫何长?” 屈原之问,字字铿锵,其间神话传说杂陈,历代兴亡并举,对天地宇宙,社会古今,万事万物,一一发难诘问,放言无惮,奇气纵横。正如鲁迅所说“怀疑自遂古之初,直至百物之锁末,放言无惮,为前人所不敢言”
在诸子百家对各国游说,输送各自观点之下,屈原开始发问,先问天地形成,宇宙变化,次问人事变化,历史兴亡,最后归结到楚国的现实政治。他没有对世界对自己的国家君主说,你要听我的观点,你要看我的想法,他是问,他的家国情怀,民族情怀,全在在他的问题里,从开天辟地,浩渺宇宙,到真正的主题,楚国。
我的国家呀,我的君主呀,我不去质疑你的决定,可你能否告诉我,远古的形态是谁传诉的?天地的形成是谁考订的?混沌时代宇宙是谁考究明白的?......
我的国家呀,我的君主呀,你能否告诉我,为什么周得到了天下还要叹息?殷有什么德政让天帝将天下交给殷,他又是有什么罪名,让人争相发兵?是谁使纣王残暴昏昏?文王又是怎样治国理民才取代的周?
我的国家呀,我的君主呀,你这般贪功屡屡兴兵,立国又怎能长久?
我们总说屈原是爱国诗人,可我们不知道他到底有多爱国,他对国家的爱,穿透那一章章诗篇,要从宇宙混沌开天辟地讲起
亲爱的大家,华夏的文明典籍,从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一直到明清小说,都是我们优秀的文化,古老的传奇,是中华文脉的根基与灵魂,还有那一位位惊才绝艳的巨匠传奇,无论屈原或是司马迁,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耀眼的金阳,请不要让他们仅仅变成一个名字,一个只存在于教科书里的古代人物。
有些文学,有些文化,有些典籍,确实在现代生活中运用的很少,多数人将他们束之高阁或用以装饰门面,这实在是太可惜了,要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如今就只剩下中国的文明依旧存在了,他们的文明衰落是从不读不看不理觉开始的,他们的古文字典籍尚存,可遗憾的是无法解读。
中国实在幸运太多,无论甲骨文,金文,我们都还能解读,可当研究他们的人不在了呢?或者是我能读能认识,却无法理解,就如现在的人遇到古文,遇到诗经楚辞,能读下来,却不能理解他讲的是什么,这是多么危险的事情。我们一边自豪的称自己的文明从未断绝,称我们是文明古国,礼仪之帮,一边却不知'三礼’为何物。何其心痛!何其悲哀!何其危险!
我并不是在号召要所有的人回头学四书五经,我只是想告诉大家,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很多文化优秀精悍,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让这些东西永远都呆在不见天日的书柜里呢?为什么我们宁愿给孩子们听小老鼠上灯台,却不愿意给孩子们听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为什么我们宁愿抱着电脑看一些没有营养三观扭曲的电视剧,也不愿意看看唐诗宋词或是一些别的书籍?
就算世界再怎么变化,观点再怎么前卫,根基和灵魂我们不能抛弃!
了解中华文化,可否愿意从诗经楚辞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