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策划 解放军理工大学第二幼儿园 吴晨
今天,小班阅读区里有四个孩子在看书。过了一会儿,一个女孩拿了五六本一样大小的书排成一排,说:“我要搭城墙。”旁边的两个男孩显然也感兴趣,专注地看了一会儿,开始给这个女孩递书,帮她一起搭。 女孩说要一样大的书才行。两个男孩就反复比较,找到大小形状相同的书递给女孩。很快,一个“书墙”搭好了。男孩们很高兴,把它当成跨栏,在图书区里跳开了。他们仨玩得热火朝天,可阅读区还有一个孩子又想看书,又想看他们在玩什么,就一会儿伸头看他们搭建,一会儿又看看书。 看到快乐的孩子们,我首先很欣喜。因为在刚才的游戏里,我不仅看到了孩子们的创意,发现他们对形状、大小能有效辨识,更出现了小班小朋友难得的合作。而且整个过程中,三个孩子玩得非常投入而愉快。 但是,我随后就困惑了。孩子们可以在阅读区里玩搭建吗?书可以做搭建材料吗?在阅读区里搭建是不是影响了看书的孩子呢?如果阅读区里的孩子可以不阅读,是不是对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不利呢? 另外,在很多老师的头脑中,不同的游戏区对应着不同的领域或知识经验,比如图书区对应语言,科学区对应科学,建构区对应搭建等。游戏区真的是这样设置和指导的吗?还请大家帮忙解答我的困惑!

第一篇 肯定孩子的话语权
□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第五教工幼儿园 高琮
把书本打开进行叠高和搭建,这是一种多么棒的想法!如果我在现场,那么一定会和幼儿继续追寻:是从哪里得到的灵感?什么样的书适合搭建?什么样的书不适合?为什么?书本保持在什么角度才最稳定? 作为教师,我们要首先对幼儿的创造性、好奇心和勇于探索给予肯定,让首先提出这种新玩法的幼儿说说,比如活动中是否遇到了一些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我们可以让参与的幼儿一起讨论,激发更多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 同时,对于话题中的两难矛盾,我倒认为,活动区是给幼儿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幼儿才是活动区的主人。所以不妨把问题抛给幼儿,让他们开一个“小小辩论赛”——有没有一种办法既可以让想用书本搭建的幼儿继续探索,又不影响其他幼儿正常看书呢? 书虽然可以进行搭建,但它的主要功能是传递知识和让人体会阅读的乐趣。既然有些幼儿喜欢进行搭建,那么可否用其他东西代替书本?纸板,卡纸,还是废旧纸箱?什么可以代替书本来进行折叠搭建?怎样设计可以让替代品像书本一样能打开能合上,又具有稳定性?也许,在教师的一次又一次追问中,幼儿可以开始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办法。比如,在美工区可以做设计图、在益智区可以做实验、在搭建区可以进行操作。 在活动区里,幼儿可能遇到的问题还有很多。教师不妨在幼儿遇到问题时,多多将问题抛给幼儿来解决。只有当话语权和活动区真正属于幼儿,他们的潜能才会得到最充分的展现。

第二篇 关注领域之外
□ 海军总医院幼儿园 唐静
对于“阅读区是否可以玩搭建”,不妨换个角度来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品质渗透于五大领域中,体现在游戏的真实过程中。 作为老师,我们要明确在区域活动中什么是对孩子的发展最重要的,怎样做才能够最大发挥教育的价值,来促进孩子们的发展。班级的区域不应该是割裂、封闭的,应该是联动、富于变化的。区域游戏不仅仅发展了孩子们的领域知识、技能,还渗透着学习品质的培养。

第三篇 “开”卷有益之意不同
□ 北京市怀柔区汤河口镇中心幼儿园 赵兰香
看到这则话题,真心为这三个孩子的快乐游戏而赞叹!在这一简短的游戏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孩子在表达“我想玩”“我要帮伙伴”“我是小领袖”“我要选材料”等,也在体验“要一样大的才好搭”“帮你就是帮自己”“合作才能更好玩”等。细细分析,若不是孩子们在反复摆弄书本的过程中发现硬皮书的稳固性,怎么会萌生搭城墙的主张呢?儿童的每一举动都凸显其主体性的存在:我喜欢、我愿意、我能行。无需老师计划,没有老师指导,孩子却在自发并自觉地发展。

但是,另一方面,图书到底是用来阅读的,因为书中蕴藏着很多有意义的事情。生动的故事、美妙的文字、令人充满遐想的图像意蕴等,都是成人为孩子准备好的精神大餐。如果孩子喜欢静下来阅读,哪怕是翻一翻,也会受益良多。 不能忽视的是,对于小班孩子来说,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一定的过程。在没有阅读兴趣和习惯的时候,图书的确很难让他们产生持久的愉悦感,若不是老师或家长反复和孩子一起阅读某本画册或故事书,孩子们很难迅速选择图书。他们需要对书有个渐进的认识过程。孩子需要多种感官参与认识事物,对书的认识也是如此。 作为教师,我们终究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这一想法所带有的教育目的性,正是教师下一步教育行为的出发点。然而,把教师的教育意图转化为孩子的游戏意图,恐怕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其实,我园的孩子最近也在晨间阅读时有过类似的游戏:一个孩子用书搭建了一间“书”房子,引发同伴一起合作搭起一座更大的书屋。当时,我在一旁静静地看他们认真地工作,没有制止他们,还用手机拍下了这精彩的一幕。我只是偶尔提醒他们注意如何不伤害书,不影响别人看书。后来,还试探性地提点建议:如果能先看看搭建房子用的书里说的是什么,或者能从书屋上选择一本书看懂它,就更好了。 既然想让孩子爱书,就该允许孩子摆弄书,或许熟悉、喜欢了,自主阅读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原文发表在《学前教育》幼教版的2016年11期)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