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葡萄” 张骞带回 据考古资料记载,“葡萄”最早发源地是黑海和地中海沿岸,大约在7千年前开始在高加索、中亚西亚、伊拉克等地栽培,以后传入埃及、希腊。在古希腊,人们说葡萄是“植物之神”狄奥萨斯赐给人类的礼品。 我国汉代称“葡萄”为“蒲萄”,《史记》中说:“大宛以蒲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酉阳杂俎》等书记载,葡萄由张骞从大宛移植到汉宫。大宛就是伊朗一带,张骞从西域回国是公元前128年,可见我国栽葡萄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葡萄进入我国后,很快在中国各地开花结果,并受到人们的喜爱。曹丕在《魏文帝诏》中盛赞葡萄;“甘而不过,脆而不酸,冷而不寒,昧长汁多。”我国现有的主要品种中,白的主要有牛奶、牛心、晚香玉、玫瑰香,黑的有龙眼、黑鸡心、秋紫、雷司令、赤露珠等。新疆的葡萄最为著名,相传在两千多年前吐鲁番的底开伊努斯王国的国王,从贡品中尝到葡萄,国王欣喜万分,即派使臣去阿拉伯引进种子,这就是誉满中外的吐鲁番无核葡萄。 葡萄的巨大经济价值在于酿酒。我国汉代已有用“葡萄酿以为酒”的记载。唐代《南部新书》中说:“太宗破高昌,收马乳葡萄,种于苑中,并得酒法,造酒成绿色,芳香酷烈。”葡萄酒属低酒度饮料,具有味甘、色美、善醉易醒、滋补养身等特点。我国古代药典对葡萄的利尿、清血健肾功能均有记述。葡萄营养丰富,除糖份外,含有钙、钾、磷、铁等多种人体必需的物质,是老人、儿童、妇女和体弱贫血者的一种较好的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