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尹胜:阴谋论笼罩下的话语权

 我图书馆文木今 2016-12-09


 

 

 

鉴于我的困境,有好些好心的朋友总是给我提一些建议,比如说你的言辞太尖锐,应该换一种表达方式,或者说让我说话留有三分余地,我只能苦涩的笑笑,说声谢谢!也有朋友给我说谁谁谁粉丝几十万,谁谁谁一篇文章都有两三百个打赏,好几千块哪!朋友们虽是好意,但他们并不理解我,所以他们的建议对我仅仅只是一个祝福而已。

 

我从十七岁开始写作到现在,算起来整整二十八个年头,这将近三十年的写作生涯,尽管当地作协一厢情愿的把我当作他们的会员,但我自己从来也没有参加过他们哪怕一次的活动。因为,我讨厌圈子,讨厌集体,也不需要任何人与任何组织的认同或认可,我甚至也不认为自己是个文人或者是什么劳什子作家。我只知道我需要思考,需要去记录我的所思所想所见,我的写作只是为我冲突跳跃的思想找到一个出口,为我孤独的灵魂找到一个栖身的家园,或者说我需要写作这样的形式来认清自己和自己所处的现实。仅此而已。

 

仅此而已。我甚至连读者也是不需要的,我仅需要的是记录和表达,让思想继续思想,让灵魂得以归属。

 

我在西藏林芝的时候,高原总是空旷的,有一个妇女总在我背后的森林里长时的歌唱。歌声高亢而悠扬,美妙动人。有一天,我忍不住寻着歌声想去看看那个歌唱的人。当我爬了将近一个小时的山,终于找到那个边织羊毛边歌唱的藏族妇女,当她见到我后马上就停止了她的歌唱,沉默了下来。我只好悻悻的往回走,直到傍晚,也再没听到她的歌声。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又总是远远听到她在我后山深处放声高歌,依然美妙。那一刻,我知道,她的歌唱只因为自己的心灵,而并非是希望得到别人的掌声和认可。

 

是的,为了思想而思想,为了表达而表达,这在哲学意义上是至关重要的纯粹理性,就是剥离了功利目的一种高贵和圣洁的精神活动。这也是形而上学,以及超验存在的智慧根本,那个唱歌的妇女和我画画一样,不是为了炫耀,也不是为了卖钱,不是为了获得世俗的喝彩,仅仅只是为了美的本身,只是因为自己的心灵需要。那么思想呢,仅仅只是为了真理的本身,除此一切都是多余的。正是在这样的精神意志下产生的思想,也才有可能引领世俗社会走向正义和正确,同时人们的人生也才不至于迷茫和恐惧。

 

我在想,孟德斯鸠写《论法的精神》的时候,如果他想如何给他思想理论穿上文学的外衣,那么他最终不会是一个哲学家,很有可能他会成为一个懂法学的文学家。我在想,柏拉图在论述《理想国》的时候,把他的理论编制成一个童话,那么他也成不了哲学家,最终或许也是一个懂哲学的文学家。我在想,托马斯潘恩把“就算政府是必要的存在,它也是一种恶的事实”,如何用委婉的口气和更加温和笔调来表达?!其实,他们都没有仇恨,正如我对这个社会和任何人也都没有仇恨,只是他们所处的环境是容许或欢迎进行理性表达的,而我所处的环境是不容许甚至是禁止理性表达的。

 

哲学的意义对于中国和亚洲至关重要,它不是为了给真理穿上漂亮的衣服,而是给现实和事件脱掉所有的伪装,还原真相和真实,并在此基础上参照真理,进行逻辑和系统的分析论证,这就是理性哲学的意义和价值。这是无法像很多朋友给我建议,委婉一些,或者是要一点讲叙述策略,这是违背哲学原则,在文学里可以,但是在理性哲学理论上是不成立的。因为你不能把一个明确的概念,用似是而非的字和词、或者暗语去进行代替,如果我要是这样做,这又要沦入中国一贯的机会主义的窠臼。所以,朋友们给我建议我只能当作祝福,然而对我,对于我的思想和写作,其实一点积极意义也没有。

 

理性深刻和系统的哲学理论,才是改变人和社会至关重要的途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康德、维特根斯坦、卢梭、伏尔泰、洛克之所以被人们不断反复的提及和研读,那是因为我们如果失去了哲学,我们也就等于失去了思想。往往一个人和一个社会的改变,也是从哲学思想和理论体系开始的,我想,这或许也是我被禁言的关键所在。事实上,他们太看重我了,在这个汉语语境之中,我的确还达不到“危害”任何人的安全的程度,何况还是你们的国家。

 

比如,我们思想和说话的能力是谁赋予的?是造物主所赋予的,也就是说我们天生下来就会自然形成说话和思考的能力,所以,它是一种天然权利。虽然这个能力并不是某个人或某个组织可以赋予你的,然而某些人或某个组织完全有可能剥夺你的这些天然权利,这就是人性本恶与专制存在的根本逻辑。而中国社会,从古自今,我们的天然权利都是被剥夺的,在文本上也没有被赋予和明晰过,这又形成了传统,于是这也就是文化的一部分,于是我才批传统文化。

 

从上面这一段文字,仅止于对人这一事物的客观认知,以及其权利的来源,说的只是事实和逻辑,然而在很多眼里呢?你说话和思想一定是有所目的和企图的,你这么说,这么想,你打算怎么做?你要干什么?原本一种纯粹的哲学性的思考,最终就被套上了阴谋论的枷锁,于是,我就被禁言了,我就有了目前的困境。

 

在朋友们的鼓励和介绍下,我也积极的看了一些现在微信、微博里点击率较高、得到大量转发的一些文章,说实话,我读这些文章总让我想起小时候看川剧的情形。锣打三遍,鼓敲五通,那主人公才一摇一晃,有板有眼,提群踏步,一步一顿,一顿一步的走上台来。走上台也不开口说话,也没有剧情,亮相三五个姿势,然后台上转上几圈,大吼一声“呔!”然后在一阵锣鼓里走起花步来……当他真的拖腔拿调开唱的功夫,那时我早就在父亲的膝盖上打鼾流口水了。

 

绝大部分的在微博微信里的文章,在我看就是这川剧和京剧类的东西,叙述论事,引经据典的一大堆,说是理性客观,最终不外还还是停留于肤浅的表面,最终落脚于情绪的宣泄和感情的挑逗而已。比方最近关于聂和贾两起被热炒的案件,那些作者有一个人能把事件的本身引入法学法理的探讨吗?有引入体制权力的探讨吗?有引入为什么会这样根源上的探讨吗?有引入对正义的探讨吗?为什么别人可以有真正的法制而中国没有?你说是这样那样的问题,那别人为何就没有你这样那样的问题?还不要说怎么去改变这样的现象,就问题根本和根源就探讨不明白。这不仅仅只是逻辑的缺乏,还有历史、文化知识的缺乏,更是系统性思想于理论的缺乏、求真智慧和精神意志的缺乏……就关于法律本质的正义的概念,那汗牛充栋的文章,点击率几万几十万的帖子,你去问问作者,什么是正义?我估计他都回答不上来,你不觉得这是一种浅薄吗?!

 

正是因为浅薄,才会迎合那么多浮躁的读众,到底是浮躁的读者成就了肤浅的作者,还是肤浅的作者造就了大批浮躁的读者呢?在我看他们是相互作用罢了,文化也是集体意志。对我而言,这样的读者我不需要,这样的阅读量和点击量也不是我所追求的。如果说到文章的发表,我想,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传道者,也不是一个想改变社会的理想主义者,我的发表,仅仅只是在寻求一种认同,寻找和我价值观相同的人,因为我不愿意孤独,我需要在生命的道路上有同道的陪伴,这样才更加温暖!仅此而已!

 

 

 

2016126星期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