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肾脏病的中医治疗原则

 仁者rz 2016-12-09

肾脏病的中医治疗原则

扶正与祛邪: 肾脏病因病位较深,病程绵长,故虚症较多,或肾阳亏虚,或肾阴不足,故肾中精气匮乏,因此,临床上肾脏病补法使用较多,前人有“肾病多虚,有补无泻”之说。但肾脏病由于日久居多,反复发作,病机复杂,与其他脏腑的关系失调,造成体内代谢功能紊乱,水液气化不利,气血郁阻,同时因正气亏虚,难以抗邪,各种病邪乘虚而入,造成虚实夹杂,正虚邪实等,此时如果单用补法,不仅正虚不能迅速恢复,还易助火滞气,使邪气更加严重;如果只是祛邪,不顾正气,则体内抗病能力则更加不足,所以治疗肾病要虚实兼顾,补泻并用,补中有泻,泻中有补,先泻后补,或先补后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治阴与治阳: 肾虚之证,不外阳虚或阴虚,阳虚者宜补阳, 阴虚者宜滋阴,这是治疗的常用方法,如果病程日久,则由于阳亏及阴,或阴亏及阳,导致阴阳俱亏。治疗时,单纯补阴则遏制阳气,影响肾脏自身的功能,单纯补阳则耗伤阴精, 耗乏其物质基础。所以在治疗时,当按照阴阳互生的原则,补阴时适量加入助阳之品,补阳时又要配 以益精之物,阴阳互补,相互生化。肾脏病多为虚症,阴阳精气损伤的程度各有不同,其相互之间又互有生化,互为因果,治疗时要仔细辨别,采用较 为适当的治疗,以免造成其他继发病变。

饮食宜忌:肾脏病以虚症为多,治疗时除了以 药培补外,还要注意饮食补养。由于肾病日久,胃 气受损,消化能力减弱,所以,具有滋补作用的食物不宜受纳,病久脾胃亏虚,水液代谢失常,进食滋补之品后,反而会滋生痰湿,甚者会诱发或加重病情。如海鲜为高蛋白食品,正常人食用后有很好的补养作用,而肾脏病患者食用后经常会加重病情,使本已平稳的病情出现反复,临床上常见到食用海鲜后出现发热、尿中蛋白增多等症状,所以应 给予重视。肾脏病的饮食宜忌,要注意补之有据,勿伤正气,勿留邪气。补之有据是指要根据患者阴 阳气血失衡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用食品。阴 津不足者,选用清淡甘润之物,如芹菜、山药、西瓜、荸荠、茭白、梨汁、菠菜、香蕉等;精血偏虚者, 当用血肉有情之品如奶类、蛋类、肉类;阳气匮乏严重者可加用助阳的食物如羊肉、狗肉、鹿肉 等,但这些食物应在肾脏病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食 用,不要自己选择,因为临床上已有不少患者在食用这类食品后加重病情。勿伤正气是指饮食调养要以醒脾开胃为主,使所食之物得以消化,使气血有化生之源,所以,食品之中适当加入具有理气作用的砂仁、茴香、萝卜、橘皮等,健脾的药物可加入薏米、莲肉、扁豆、山药等。在治疗时还要根据患者的用药配以相应的治疗,如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在服用激素时,饮食量明显增多,体内出现内热的情况,此时适当加入养阴之品,可降低激素的副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