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斜角肌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康复

 昵称29224631 2016-12-10

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    中医骨伤科   刘银军  整理

前斜角肌起自颈椎3~6横突前结节,其纤维向下而微外,止于第1肋骨内侧缘和斜角肌结节。中斜角肌起于第1或第2至第6颈椎横突后结节。止于第1肋骨上面锁骨下动脉沟之后。前斜角肌后缘,中斜角肌前缘和锁骨构成斜角肌三角。臂丛神经经过斜角肌三角的外上方,锁骨下动脉、静脉斜过三角的前下方。斜角肌三角是上胸廓出口的一个狭窄的间隙,斜角肌因组织炎症、外伤或被激惹而出现痉挛、水肿,更加缩小了斜角肌三角的间隙,从而压迫、钳夹穿过该间隙的臂丛神经及锁骨下动、静脉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前斜角肌综合征是胸廓出口综合征中的一种。症见颈部锁骨上窝处局部疼痛和轻度肿胀,相应上肢尺神经分布区疼痛、麻木、感觉异常,后期可有肌力减弱、手内在肌萎缩,动脉受压时上肢远端出现手套状感觉异常,肢体发凉、苍白,皮肤发绀、粗糙。本病多因外伤、劳损、先天颈肋、高位肋骨等刺激前斜角肌,使前斜角肌痉挛、肥大、变性而引起。发生于30~45岁左右的人,女性多于男性,右侧多于左侧。中山市博爱医院中医康复科刘银军

A:病因:引起前斜角肌劳损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头颈在侧屈、侧倾等某个姿势固定位持续时间过长。例如:写字、伏案工作、看书、看电视、打麻将、坐车等,使前斜角肌长时间处于紧张收缩状态,造成过度疲劳而损伤。长时间提重物牵拉。因物体重而头部必须向相反的方向。这样在外力长时间的作用下,极易造成前斜角肌损伤。

B:病理变化:据临床观察,患此病的患者多数为颈椎病所引起。由于颈椎骨质增生和颈椎周围的软组织发生病理改变,压迫或刺激颈神经根,而前斜角肌受臂丛发出的神经所支配,故此引起前斜角肌反射性的痉挛,前斜角肌痉挛必将牵引抬高第一肋骨,如不能及时解除该肌的痉挛,被牵引抬高的第一肋骨就可长期慢性刺激臂丛神经束,而引起前斜角肌持续痉挛,继而使该肌肌腹肥大。此痉挛的肌肉更进一步地抬高第一肋骨以加重臂丛神经的刺激,形成恶性循环。由于该肌痉挛,牵引抬高第一肋骨和该肌终止部附近比较坚韧而缺少弹性,故此必然压迫通过此处的下臂丛和锁骨下动脉,继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

C:临床症状:①颈臂疼痛、麻木、酸胀无力、畏冷、感觉异常、活动不利等病史;②感觉障碍以前臂内侧及环指、小指明显,斜角肌间隙压痛明显,并向上肢放射,可伴有患肢肌力减弱、肌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未引出;③在颈前即可摸到紧张、肥大而硬韧的前斜角肌肌腹,局部有明显压痛,并向患侧上肢放射,局部及患肢的疼痛症状,即高举患肢症状减轻,向下牵拉患肢症状明显加重;④五项症状激发试验(肩外展试验Wright征、斜角肌挤压试验Adsen征、上臂缺血试验Roose征、肋锁挤压试验Eden征及锁骨上叩击试验Moslege征)中的三项或三项以上阳性;⑤X线颈椎正侧位片未见颈肋、胸肋异常、第7颈椎横突过长等先天畸形。

D:诊断标准按照《颈肩腰腿痛非手术治疗》规定的诊断要点诊断:本病多发于中年女性;特征性疼痛伴上肢感觉异常或(和)循环异常;病变侧前斜角肌有压痛及放射痛;深呼吸试验(Adson)阳性;前斜角肌肌腹局部浸润阻滞可以缓解疼痛;颈、胸段正侧位片无阳性体征。

E:中医保守治疗:
一,穴位注射 1%盐酸普鲁卡因2ml,加维生素B12 100μg,取颈臂穴,即锁骨内1/3与外2/3交界处上1寸,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后缘处避开血管进针,待针下有得气感后抽无回血时,缓慢推入药液即可。每5d/1次。穴位注射治疗,就是通过其疏经活血、通络散结止痛之功能,有效地阻断肌性组织被激惹—痉挛—再激惹的恶性循环,达到治疗目的。

二,推拿按摩:解除该肌痉挛,减轻神经血管束受压和缓解交感神经受累所引起的症状。 医者站于患者身后用双手推摩颈、肩、背及胸锁乳突肌,接着施以滚法,将患者患侧上肢托起,使患者侧肩部肌肉充分放松,连同患侧上臂一同施以滚法,然后捏颈部肌肉,按点风池、风府、肩井穴时间约8分钟,接着用单手大鱼际沿胸锁乳突肌自上而下的按揉数遍,用拇指沿胸锁乳突肌肌腹前缘和后缘由上至下的捏拿,并按点黯风、扶突、天鼎、不容穴,按压缺盆穴约1分钟,使患侧上肢有酸麻、胀等感觉,随后用双手拇指对按天宗、中府穴约1分钟,同样使患侧上肢有酸麻、胀等感觉,随后放松按压穴位,患侧上肢有温热感,最后按点极泉、曲池、合谷、内关,指拨腋神经和小海穴,揉搓上肢而结束,治疗时间约20分钟。

三,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前斜角肌的损伤往往合并有颈椎小关节的旋转位移和颈曲的改变。通过手法纠正偏歪棘突,恢复颈椎生物力学平衡。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每周两次。在治疗期间,嘱病人进行抗阻力抬肩锻炼,这类锻炼可以改善姿势使颈胸出口开大。具体做法是:病人取坐位和颈前凸减小的姿势,缓慢重复并充分地作抗阻力的抬肩活动,逐渐增加阻力及重复次数。另外,嘱病人体息时可采用外展患肢位。

四,牵引:采用坐位颈椎前屈牵引,牵引时间20min,重量6~7kg。

五,等长收缩运动治疗: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患者身后,患者头部向患侧屈,耸患肩,医者双手做抵抗运动,持续10s,间歇1min,重复以上运动3次,1次/d,5次为1疗程。等长收缩运动是一种离心-向心复合式收缩运动,可以松解肌肉痉挛和肌性牵涉痛,达到治疗由于肌肉痉挛所引起的疾病的目的。

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法:于前中斜角肌间沟的较高位进针,寻找到异感后,回抽无脑脊液及血即固定针头,注入强的松龙1.5ml、地塞米松5mg加2%利多卡因5ml混合液,注入的速度可稍快一些,注毕后轻轻揉压肌间沟,使药液迅速扩散。当局麻药显效、疼痛减轻时,嘱病人活动患肩及颈部,医师用轻手法按摩前中斜角肌。治疗期口服维生素B族及舒筋活血的中成药。封闭每5~7天一次,1~3次为1疗程。

七,电针治疗:(1)取患侧天鼎穴,直刺0.5~0.8寸,有窜向肩臂的针感后做小幅度的提插捻转,持续行针1分钟后出针。(2)取患侧肩井、肩中俞、肩外俞、天窗、扶突、侠白、气舍,将针刺入穴位得气后,留针25分钟。将其中的天窗和扶突,侠白和气舍分为两组,将针柄与电针仪连接,取疏密波,电流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日1次,12次为一疗程。天鼎穴为手阳明经穴,其深层为前斜角肌的起点,局部针刺可缓解前斜角肌的痉挛。电针通过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穴位,促进神经组织代谢,有利于炎性产物的清除。

八,刺络拔罐法:将前斜角肌痉挛肥厚处常规消毒,首先采用梅花针叩刺,至局部出现均匀的出血点,然后在出血点处拔火罐,放血0.5~1ml。现代研究表明,放血可以调节小血管舒缩,使组织得到更充分血液营养,尽快修复。经过刺络放血治疗后,肿胀或痉挛的前斜角肌能迅速恢复到正常形态,解除对血管、神经的压迫。临床结果表明,接受1~2次治疗后,大多数患者取得了止痛效果,同时上肢症状也减轻。刺络放血不仅解除前斜角肌对血管、神经的物理压迫,还通过改善局部微循环,将致痛物质K+、H+、5-HT等的浓度稀释[4],减轻对臂丛神经、颈部血管的化学刺激,从根本上缓解上肢症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