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其翼:翎毛画的临摹方法

 彼岸的灯1 2016-12-10

张其翼(1915—1968),字君振,号鸿飞楼主。我国20世纪杰出的花鸟画家之一,擅画各种禽鸟、猿猴等,兼工带写,独树一帜。本文摘录自张其翼编著《我怎样画翎毛》一书,仅供参考。如需深入学习,请从正规渠道购买正版图书!


我们为了接受古人遗产和发扬国画的优良传统,使古为今用,在学习的过程中,适当地从事临摹名作(此处插播广告,点击购买:3800张古代名家高清名作U盘),是有益处的,面对名作用心的体会、临摹,日久就能逐渐掌握技法。临摹不等于抄袭与复制,主要是为创作作准备工作。

我们对古人名迹和传统技法,应该认真揣摩,经常锻炼,善于消化,最忌囫囵吞枣,否则,极容易把自己束缚的寸步难行,陷于古人的圈里,就不容易摆脱成法的范围。



吸取技法,正如蚕吃桑叶,可是要吐出丝来。我们要吸取成法中的优良技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创造出自己技法的风格。有许多人,见到的真迹名作不少,可是仍然和不曾见过一样,把优良的传统技法,走马观花式的都失掉了,原因是他们没有深刻的认识和体验。欣赏优秀的古人真迹,有时比看现实的实物,更能引人入胜。学习名作,如何去选择最美最动人的题材和怎么处理位置,以及他们在写生实践中,创造的各种卓越的技法,对于这些宝贵遗产,必须很好的学习运用,使为今日的翎毛画创作服务。



临摹要选择和自己笔路相近的画来临,效果比较好些,比如写字一样,字体有颜、柳、欧、赵及其它的体法,临画也是一样。画有各种风格,花鸟画有钩勒与点染的不同,在笔路上面,要选择一、二家与自己笔路洽合的,下工夫去临摹,而其他大部分的技法,也应当体会,才能融会贯通,创作出新的画法。



对于一张将要进行临摹的画,应首先悬挂在墙壁上,仔细的观察,然后再作细部的分析,主要注意怎样行笔,怎么润墨,以及笔墨的变换方法,在构图方面是怎样处理的,因为什么这样处理,在这样处理方法之外,是否还可以有别的方法来处理,并且要研究,因为什么缘故,不用其它的处理方法,互相对比一下。



在敷色方面,要注意用的是什么颜料,是石色还是水色,什么样的色调,色与色互相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并尽可能研究一下背面是否衬托有颜色。五代黄家的画迹,多在绢背托石色,唐、宋以来多托以蛤粉,像画淡颜色的鸟或粉画的鸟,后面都用蛤粉来衬托,如果画红色的鸟,正面用淡朱砂,或胭脂红花一样类的颜色,背后就用朱砂来衬托,有的是用石黄衬托,正面是嫩黄红色,背面就用石青衬托,这样正面就显有微紫色,如宋代人画的黑黝,另有一种光润的气氛。有时古代的绘画,后面所衬托的颜色,认不清楚,有一种紫红色,似朱砂非朱砂,似胭脂非胭脂,有粉质感,或者可能是多种颜料混合而成的。



在初学临摹时,应将原画非常细心的用双钩描摹下来,不只是工笔,就是写意画,它一笔一笔的笔痕墨迹,也要用双钩下来,钩的笔线要细,以免粗笔道占了面积,这就称为墨稿。然后将墨稿过到选好的画纸上面,在落墨的时候,按照墨稿的轮廓去行笔。如画写意大笔道的,看他行笔润墨的笔迹,在轮廓内行笔,就很难笔墨与墨稿的轮廓想吻合,不要被轮廓所缚,只要重视行笔的气势,气势得当,仍然不失临摹的意义。凡画不能临一次,次数越多越好,熟能生巧,时间长了,自能得到它的神髓,再经过艺术提炼,自然能掌握传统的技法。


初学的人,不容易鉴别画的优劣与技法的高低,见的名画真迹多了的时候,就由不懂而渐渐进入懂的阶段,所以非多看名作不可(此处插播广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