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313裹束13-骨肉技法要點
一、骨肉相济 前两堂课讲了骨线和肉线,今天我讲写骨线和肉线的技巧。 书法之所以用“骨肉”这样的术语,就因为“骨肉”是人人都熟悉的。你只要想想自己的身体,自然了解骨肉的作用和关系。 “筋节”这两个术语是一对,表示大小圈。一个字的基本架构,等于人体的骨架。“骨肉”这两个术语是另一对,是所生筋节实际写出来时你用哪一个锋。如果你多用尖锋,结果就是骨线多。跟人一样,骨多肉少,写出来就很瘦。如果你常用侧锋三分笔,写出来就很肥。骨架没变,脂肉太多。书法字就像一个人,该肥的地方不能瘦,该瘦的地方不能肥,骨崩相济,富有变化,但不失匀称,那才是理想状态。 拿怀素来说,早年的作品如《自叙帖》,经常是用一枝硬毫写骨线,当时年纪轻,求快求爽,以为这就是豪放,痛快。你看这三行字,都是骨线。以前我举过这个《自叙帖》中的“玄”字为例,你可以看到,作者写得很痛快、很爽,但线条没变化,跟硬笔字差不多。他是中年后学王羲之,晚年代表作《小草千字文》也有“玄”字,你看线条完全不同了,感觉还是很流畅,但轻重有致,精细有别,快慢有节。 再来看一个,草书“郎”字。《自叙帖》中的写法还是和刚才一样,行笔流畅但粗细没变化。《小草千字文》也有“郎”字,这就好多了。但如果要投票问哪一个字好,左边这个可能赢出。如果你会看用笔,当然是右边这个好得多。人的潜意识中都想狂一下的,很多人学草书就想藉以发泄。你看中文里有“狂童”“狂生”“狂士”“狂夫”,随你长多大,都有一个名词等着。《论语》中还有“狂简”,你不要联想到我。 二、骨线技法要点 骨线用尖锋写,古人怎样形容尖锋使用法?“锥画沙”“印印泥”“入木三分”。“锥画沙”是说把毛笔当作一把铁锥子,正确地说这把锥指笔心。“印印泥”是说像打印章那样用力往下压。“入木三分”是形容效果,笔迹仿佛陷入木板里边去了。这三句话总结起来,就是用尖锋不是“写”,而是“刻”。用尖锋要有“刻”的感觉。 毛笔古代的别名,就是“毛锥子”。不但指形态和铁锥子相似,而且用法相同。人人都会用铁锥子,我没听见过有“铁锥子用法训练班”。毛笔是软锥子,你心中要把他想象成铁锥子。铁锥子有两个用途,一是钻洞,要领是顶住压紧。“九用”说驭锋就是“直撞”,“撞”这个字用得好。二是划线。《玉堂禁经》说“以锥画石”,就是按紧了在石头上拉动,划出一根线条。“九用”中的趯锋,就是用尖锋划线。驭锋是下笔,趯锋是运笔,两个动作加起来就是“刻”,不是写字而近似刻字。 ①① 用尖锋写骨线,两个要领:一是顶紧、压住,二是划。你可以分开来练习。①一是顶紧,下纸的时候直撞。你可以摇腕,未必是垂直下去。因为摇腕下纸,在最后的时候还是垂直下的。你摇腕下纸,然后顶紧,你不用接着写,你就练习这个左右摇腕。时间长了会洇化,但你练习不要紧。这个动作是练习往下钻,顶紧往下钻。只有你压得紧,拉起来,那就是纯骨线,趯锋。 所以,②今后写的时候也是这样,摇腕下纸,顶一顶,开始拉,不用太快,收。熟练以后速度就会提高。下纸,顶住;拉,收。② ② ② ② 这是一个基本功,两个动作可以分开。先练习顶住,往下钻,然后用力地划。 趯锋,很多同学写不好,我建议大家先用硬笔练,①譬如拿一枝铅笔。普通写字顶的力量并不大,所以写起来很流畅。但你如果把笔尖顶紧了纸面,写起来感觉就完全不同。下笔好像铁锥子打洞,用力顶紧纸面。然后开始划,这个时候笔锋就会发生跳动。关键是下压力大小,下笔要把笔杆扶直,然后开始划过去。再来一次,下笔顶紧扶直,然后开始划过去。你可以看到,这顶紧以后这三条线的颜色都比较深,它不是平滑的线条,还是跃动的线条。如果你放大仔细看,那是一个一个点所组成的线条。这就是尖锋骨线。②我们现在换一只圆珠笔,方法是一样的。如果你不用什么力,那些起来就是很流畅的。如果你把它当一枝毛笔,竖管直锋,下纸顶紧,拉,收。① ② ③ ③好,我再换支笔。香港叫箱头笔,笔头比较大。我们先写一个比较流畅的线条。然后顶紧了,把它当毛笔一样地写。顶实,然后划。好,比较一下,箱头笔的墨量比较大,你可以清晰地看到圆点组成趯锋线的状况。 三、肉线技法要点 那侧锋肉线的技法有什么要点呢?侧锋是弯笔心。所谓几分笔,就是笔心弯多少。笔心弯得多,笔锋就容易散。所以侧锋的技法要点,就是两个:笔心弯后要令其直,笔锋尽量不要散开铺平。(直心+聚锋) 如果你是用侧锋,那就没有“锥划沙”的问题。因为侧锋,笔心是侧的。①你用一点力,它就弯一点;用力大一点,又弯一点。你用力向下压,只是增加它的弯度。从一分笔到三分笔,这都是肉线。① ② ③ ④②侧锋的技法要点,主要就是笔心的弯和直。所以你开始可以做这样的练习。譬如毛笔下纸以后弯了,然后叫它直。或者向相反方向,弯了,直。一弯一直,一弯一直,一弯一直,左右摇腕都可以。中间这个就是5号位,正锋。这样子来体会毛笔笔心的弯和直。③当你用侧锋的时候,比如说一分笔弯一点,然后回来,把笔心弄直。两分笔,就是弯多一点,拉过去,回过来,扶直。三分笔,弯得更多,拉过去,然后回过来,扶直。④那么这个弄弯的过程,把毛笔笔心压弯的这个动作,我们叫“蹲锋”;回过来扶直的动作,那是“衄锋”。如果你顺着“衄锋”这个方向,拉出,这叫“抢”(抢锋)。所以呢,你看这儿是一分笔下蹲,衄、直了,抢,就这三个动作。 有些同学问,老师你怎么没有讲过提按呢?提是往上,按是往下。但我是解释张旭的系统。张旭从来没有讲过“提按”,我有什么办法呢?不但张旭没有讲过,整个晋唐的书法著作里面都没有“提按”。往下就是“蹲”,“九用”里边叫“蹲锋”,扶直那是“衄锋”。(“蹲”“衄”是一对)所以在当时所用的技法术语里面,这两个就已经有了。而“按”呢是“按锋”,“按”和“揭”这是另外一对。所以呢我这课程里边也不用“提按”。那么另外一个技术难点,就是当你笔锋铺开以后,(其实是不大会铺开的,你看我现在那个笔锋,写三分笔,还是没铺开。)但是有时候,你把这个地方笔锋真的铺平了,上次讲过,纠正那个笔心的弯和直是前后运动,纠正笔心铺开的运动,是左右的运动,就是写十字。(前后摇腕扶直笔锋,左右摇腕收拢笔锋。)以前都讲过,大家注意一下。 这两个就是使用侧锋的技法要点,一个是前后运动,另一个是左右运动。把这两个运动搞清楚,就可以了。 侧锋写肉线,早期是用一面锋。你看这曹魏时期的敦煌写经,正处于隶书向真书转化时期,这几根横线,就是一面锋入纸,边行笔边下蹲,线条由细变粗。他起笔没有什么开锋动作,这是最简单的肉线。其实一面锋肉线还有其他变化的。 ①“口”字我们写过好几次了。比较简单的,是你写了竖笔以后,这儿往外拖写横画,你看这个是一面锋,中间没有换面。毛笔笔心是侧的,所以它是侧锋一分笔肉线。如果你把“口”字全部写出来,拖出来,换面写折,再写下一横,就这个样子。① ② ②那么,今天我们在一面锋里边,要它起一个变化。就是你写了竖笔以后,(写上横)来到这儿,中间下蹲一次,然后笔心竖起来。那么你看这个是一面锋,中间也没有换面,但是我们用了下蹲。蹲锋这个动作,它的线条就有精细的变化了。我们来把整个“口”字写出来。(写上横)来到这儿下蹲,然后笔心竖起来,收锋,换面(写折),再写下横。整个“口”字写出来了。你看这个“口”和前面“口”字,这个线条有粗细变化。智永《真草千字文》中,常有这个动作。 四、骨线一条,肉线三条 我来总结一下骨线和肉线。这两条线条共有几根呢? 骨线是用尖锋写出来的,只有一条。肉线是用侧锋写的,有一分笔、二分笔和三分笔,那就是三条。你还能写出第四条(侧锋线)吗?没有第四条了。 以前我也讲到过四根线,还记得吗?两条直线,两条弧线,其实就是横竖撇捺四大笔画。要注意这是大圈,是行笔的路线。而现在讲的尖锋线、一分笔、二分笔和三分笔这四条线,是在讲用笔,是讲骨线和肉线。这两件事不要混淆了。讲路线那是大圈,大圈表现出来不是骨线就是肉线。各位好好练习,谢谢。 本节要点: 骨肉相济才是好字。 骨线技法要点类似“刻”。 肉线技法要点是控制笔心弯直。 复习思考: 一分笔写出来的线条,和尖锋线很相近,我们能不能把一分笔和尖锋线归入一种?为什么?(不可。尖锋骨线≠侧锋肉线)古人说毛笔秃了,就是笔心毫毛尖端磨平了,好像头发剪了一刀,没有尖了。从这记载中,推测古人主要用哪一种笔锋?如果只用毫杆刷字,会不会秃?(尖锋。不会。) 抢锋:指的是行笔至笔画尽处,提笔离纸时突然前冲用力的同时提笔离纸回收的回锋动作。意似折锋但力度、速度、空间逥旋度与之不同。抢锋的进退速度和空间逥旋度较大,而力度较小,笔势虚,而折锋相反,其使用方法则视势而定。元陈绎曾《翰林要诀·血法》中说:“水墨皆藏于副毫之内……捺以匀之,抢以杀之、补之。”又称“空抢”,简称“抢”。 衄锋:是指回锋时不是提笔转向、回锋收笔,而是行至点画终端时立即逆锋回笔收势。这样得到的点画形态棱嶒紧峭、斩钉截铁,风格峻拔,类似折锋,但无逥旋度。清朱履贞《书学捷要》对衄锋有明晰的阐释。他说:“书有衄挫之法(俗作衄、音nǜ、挫也,挫折也),折锋方笔也,法出于指,敛其笔毫,用于点。 挫锋:是用笔法中的回锋转向动作。指运笔时突然停止,就势转向。这种笔法一般在“、亅”等点画中使用较多。一般折锋用笔,在转角或趯钩时应先提笔,再顿笔,再提笔转锋,从而改变行笔方向。但挫锋则是行止应转角(或趯钩)时就势下按(力度要适中)顿笔,再略略提笔,就势转向,使笔画转向衔接处既不庸滞,又不脱节,干脆利索。不少魏碑字体的转角、趯钩处就是用的这种笔法。 趯(tì)锋:是写竖钩时的行笔方法。其具体的行笔动作是行笔至钩处、轻顿作围,转笔向上,挫锋蓄势,向左提趯。至于为什么将这种笔法称之谓趯锋,清包世臣在《艺舟双楫·述书下》中说得比较清楚生动:“钩为趯者,如人之起脚,其力初不在脚,猝然引起,而全力遂注脚尖,故钩末断不可作飘势挫锋,有失趯之义也。” 这四种笔都是收笔时的笔法,通过这些不同的笔法的运行,就会得到各种形态、气质、性情不同的点画而形成各自的书法风格。 另有“趯(yuè)锋”同名,可称“跃锋”,尖锋写骨线时,如锥划石,纸笔相摩,间有跳跃。
来自: 田牧 > 《三级课程笔记》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黄简讲书法:九级真书篇17
12行第三个「道」字,右旁长横同样是尖锋线,这次起笔节点比较大了,下纸用侧锋一分笔,也就是下蹲,把笔心压弯到一分笔接触纸面,然后...
书法线条质量好坏,关键在于运笔(下)
书法线条质量好坏,关键在于运笔(下)线条是运笔的结果。一次完整的运笔,包括三个部分:起笔、行笔和收笔。从起笔到收笔,就产生一根...
毛笔用笔基本技法及永字八法图解
毛笔书法:用笔基本技法及举例。毛笔书法:用笔基本技法及举例 用笔基本技法是书写中处理笔锋转向时的技术措施。二法中以内yan为...
?自学书法走迷路,是你没有遇到她
汉字书法大字帖公众号,微信号:hzsfdzt在这个暑假里每天推送一课,这对学习书法的孩子们和自学书法的朋友,是一个好消息。第六课:书法三要素(自学版)自古书法家都讲究墨法,国画的墨法是可以用水调的...
黄简书法讲座笔记 (第31-35课)
黄简书法讲座笔记 (第31-35课)“九用”已经讲完了,在韩方明《授笔要说》和张怀瓘《玉堂禁经》中,只有九种用笔方法,数量很少。永字八...
书法笔法通则,打通技法必读
书法笔法通则,打通技法必读 仅以审美的角度来区别普通的写字与书法是不够的。二、用笔基本技法用笔基本技法是书写中处理笔锋转向时...
用笔研究
它抹刹了横锋用笔时的中锋本质,它抹刹了顺锋用笔和横锋用笔在中锋上的统一性。到此,我们可以给中锋笔法一个完整的表述了:外力作用在笔锋心点上的用笔方法为中锋用笔。首先,我们定义的中锋只与力的...
如何进行线条的立体创造
如何进行线条的立体创造。即是说要因势利导运笔,不管方落圆落,方收圆收,只要笔管基本竖起,笔心自然不越线条外沿,线行自然浑厚势圆...
用笔基本技法
用笔基本技法 - Qzone日志转] 用笔基本技法 [图片]二法中以内yan为难,欲要拉长转体过程,摇锋落纸后须使笔锋与笔身有些许扭角,以产生...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