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卑的内向者,你得打碎自己的牢笼

 素1125 2016-12-10

                     

讲述:

 

 

有没有天生的内向者?答案是有的。


从婴儿时代就能看出来,宝宝与宝宝之间是很不同的,有的宝宝对外界的各种新鲜刺激抱着好奇和享受的态度,有的宝宝则表现得很抗拒,十分排斥。哈佛的心理学家曾经做一个长达26年的跟踪实验,发现对新奇事物不敏感的孩子大多变成了外向者,他们好奇心强,勇于探索,喜欢结交新朋友,而那些对外界的刺激应激程度很高的孩子早早就表现出安静的一面,他们不喜欢过于激烈的而活动,喜欢阅读,不擅长大规模的人际交往关系,最终,这些孩子大多数都变成了内向者。


社会普遍认为,外向者比内向者好,外向者更容易取得成功,外向者更受欢迎,这种认识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内向者的焦虑。很多内向者违背自己的本性,企图伪装成外向者,学习着像外向者一样结交朋友,参加各种聚会,表现得更活跃,以为这样自己就能比原来的自己更好的融入环境。


但这个过程往往很痛苦,外向者所享受的东西——在陌生人面前表现自如,争取更多的围绕和关注度,对内向者来说,都不是享受。内向者有自己的心理舒适区,很多内向的人在自己熟悉的环境和人面前,也会表现得很外向,他们只是不能在所有的人面前都挥洒自如罢了。


我遇到很多人咨询有关人际交往的困惑,他们都想要知道,自己如何能变得八面玲珑、广受欢迎,其实我想说,这功夫我今天也尚未修炼成。我也是那种熟人面前张牙舞爪,生人面前会腼腆的人。我也曾经羡慕过别人的落落大方,不过到了今天,我已经学会全盘接受现在的这个自己。


所以对于很多内向者来说,首先应该面对的是,接受自己的本性。无论是外向还是内向,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在体验人生,不存在哪个好,哪个差的概念。内向者有细腻敏感、善于观察的优点,这是很多外向者往往不具备的东西。


人际关系中的关键并不在于你说了什么,而在于你做了什么。如果你的朋友,一个内向者话少,却踏实,和一个外向者话多,却华而不实,时间长了,你喜欢谁?显然还是前者。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外向者都浮躁,而是在表达能力上的欠缺,完全可以通过行动来弥补。要不怎么说,“日久见人心呢”——喂,别想歪了!


内向者并不影响事业成功,我认识一些事业成功者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表现得富有激情、滔滔不绝,但私底下里,他们其实是很典型的内向者,并不会随便遇见什么人都能变得自来熟,他们也不真的享受自己魅力四射的过程。这不过只是一种职业要求。很多内向者进入职场后会有很大的改变,因为职业的需要会促进你培养自己外向的那一面。


我家先生也是典型的内向者。他从小就喜欢看书,安静,不闹腾,我婆婆说领他去哪里他都是躲在一个角落里呆着,是个很省心的孩子。现在我们朋友聚会或者家庭聚会,他也不怎么爱说话,可是他安静得很舒服,他没有压力,即使我们在一边热火朝天的聊天,他笑眯眯地听着,偶尔插一句嘴,一点都不觉得难受。


我说了半天,好像都没有说到你的事情上,是不是?其实我想说的是,是否对自己的状态感到舒服,就成了衡量天生的内向者和后天“人为制造”的内向者的标准。


你不是天生的内向者,你是后天被父母辱骂、羞辱、打击、否定压制了自信,变得自卑之后的内向者。所以你的内向没有令你感到舒适,你所谓的内向只是你自己预设的牢笼,“我不行,别人会笑话我”,不是这个世界将你拦在门外,是自己,你把自己关进了笼子。


你的不善交际和做事拖延、怠慢的问题都源于你自信的匮乏以及很低的自我评价,人不是非得活得热热闹闹、知交满天下,但伤害你这种内向者的不是生活的冷清,而是内心的畏缩和凄凉。


你不喜欢和你不能是有很大区别的,后者所带来的那种无力感、挫败感会让你越来越焦虑。总结起来就是,你既不欣赏真正的自己,又做不到你理想中的自己,你落在一个夹缝中了。久而久之,就对表达自己更加缺乏信心了。


从笼子里望向世界,你羡慕这个世界的精彩,可是只要一天你不走出来,你就享受不到那所有的精彩。


你得打碎这个牢笼,这是唯一的出路。就像你说的,不为了自己,也应该为女儿这么做。一个内心舒展的妈妈,会给孩子带来更积极的影响。


这一点都不难,选一个你觉得最友善的人入手,和他们聊一聊,每天都和老公交流一下今天干什么了,有哪些好玩的事情。你会发现,没人会笑话你,别人对你的看法和你自己看自己的完全不同。


大概到最后你也不可能变成一个外向者,不过没关系,你可以成为我先生那种享受自己内向的内向者。你坦然停留在一个安静的世界中,是因为你喜欢这里,你知道自己随时都可以走出去,你一点都不害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