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意象和意境

 虹72 2016-12-10


[经典]意象和意境


    【提要】本篇《[经典]意象和意境【1】》由66test小编特别为需要经典古诗古文的朋友收集整理的,仅供参阅。内容如下:

    意象和意境

    鉴赏古代诗歌学要掌握的两大基础知识:意象和意境。

    一、理解意象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感。

    大家比较熟悉的组合意象诗有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组合了千山、飞鸟、万径、行人、孤舟、渔翁、寒江、大雪八个意象,塑造了一个孤独傲然的渔翁形象。又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曲叠用九个意象,描写了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并以概括而巧妙的艺术构思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暮色中思归的乌鸦,安逸自适的人家,旅途劳顿的老马,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彷徨悲苦的情怀。

    每个意象都牵连着作者的那份羁旅愁思,它们有机地组成了密集的意象群。这种看似简单的意象组合,却出人意料地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成为元曲中的绝唱。

    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词人的怅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意象来表达的。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意象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花”、“江水”两个意象就足以说明白居易的快乐生活。

    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传达出来的是伤别情怀。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鉴赏方法是: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就是为了抒发情感做导引,所以抓住景物的物象特征可以探知诗人的情感。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特征,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

    再如: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析】这是一首山水名篇。首联,初秋傍晚,山雨初霁,空气清新,景色美妙。颔联,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如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颈联,竹林里传来一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回来;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诗人极力渲染一幅纯洁美好的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人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美。诗人选择的意象“新雨”、“明月”、“清泉”、“竹喧”、“莲动”等积极的意象。

    2、古诗常用意象的特殊内涵。(古诗常用意象含义解说见文章之后)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只要同学们能够熟悉这些知识,鉴赏古代诗歌就容易得多了。古诗常见的一些意象及其通常的含义见文后【附录一】。

    二、欣赏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为此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中就出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词语——意境。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

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主要则看意境。由诗味到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离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却是意境。如: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意境常见的表达术语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雄浑、雄奇、莽苍、辽阔、高远、壮阔、壮丽、深远、悲壮、苍凉

    细腻——空寂、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素雅、优美

    繁复——绚丽、热烈、高亢、繁华、喧闹、明丽、明快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凄凉、萧瑟、苍凉

    表述方式:

    诗歌描写了……内容(翻译或者扩展诗句内容),展现了(描绘了)一幅……(特点) 景象、美景,体现了……感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