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是汉末继“八分”书而出现的新字体。六朝以来,楷书也称“真书”、“正书”。楷书一直延用至今。楷书至晋王羲之时已经相当成熟,字体优美,王羲之手迹已不存,其七世孙智永和尚写的《真草千字文》可以作一标志。 ![]() ![]() 楷书发展到唐代是高峰,书法名家辈出。唐代最早出名的是欧阳询的《醴泉铭》。以后相继出现褚遂良、虞世南、薛稷、颜真卿、柳公权等书法名家。唐以后,宋、元、明、清、民国、解放后也都出现许多名楷书书法家,但名望似无超过唐朝的。元代的赵孟頫就算是很突出的了。所以现今孩子使用的字帖除简化字用令人写的外,大都还是喜欢临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等人的字帖。
![]() ![]() 毛笔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不被重视。主要是受”汉字走拼音化道路”理论的影响,许多人以为汉字很快会实现拼音文字。拼音文字主要是用钢笔、圆珠笔等硬笔写的,不宜用毛笔。“文革”以后,由专家学者到人民群众逐步认识到汉字至少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不可能用拼音文字取代。汉字的优势应当更好地发挥出来,于是毛笔字又重视起来了。青少年书法家像雨后春笋一样地不断涌现。在学校内、社会上、写毛笔字比赛,书法展览逐趋普遍。英美等外国人要学中国文化,书法艺术也不能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