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新课标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旧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逐渐在改变。新《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文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要求,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很显然,这要求给我们语文教师的启示就是:作文课堂教学应是以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新的有效教学方式,从而让学生习作时变被动为主动,从“要我写”向“我要写”转变。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本是来自生活的需要,是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事要叙,有感而发,是人体验、感悟、创造生活的再现。然而,当前的许多学生却怕写作文。之所以怕,最根本的原因则是由于我们的作文教学长期以来为应试教育服务,严重背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及情感的需要,使作文蒙上了不该有的灰色,泯灭学生灵性,扼杀学生热情。要改变目前的窘境,构建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体系迫在眉睫。 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当代教育理论中,作文教学的构建可以从五方面着手进行: 一、构建作文的“情感化” 大作家拉.乔乃尼奥里在他的名作《斯巴达克斯》中写到:“劳动是产生一切力量、一切道德和一切幸福的威力无比的源泉。”而学生的写作就是一项艰辛而有意义的劳动,贵在真情实感的迸发来不得半点矫揉造作的虚假。作文的“情感化”,就是指老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情,给学生以思想个性和感情自由,让学生的作文忠实于自己的心灵与生活,让真挚的情感从学生心灵深处流淌出来,表达出情感的真诚、思想的真识、个性的真切,使学生充盈的心泉激起生命的浪花,丰富的情感在广阔的精神原野驰骋。诸如油然而生的快乐,抑制不住的兴奋,热泪盈眶的感动,挥之不去的惆怅,别具慧眼的见解,刨根问底的质疑,社会现实的忧虑,人生道路的迷茫……这些都应是学生作文所表现出的最真的情感与思想。 二、构建作文的“生活化” 著名教育专家魏书生曾说过:“学生作文的过程就是认识世界、感悟生活、认识自我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写普通,写平凡,才有无穷无尽的素材,作品才有更普通的意义。”从心理学上讲,写作动机源于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是生活打动了我们的心,使我们忍不住有一处要表达的冲动。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必须忠实于学生的生活并能为学生的生活服务,引导他们在作文中学会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表达生活,尽可能地把写作文变成自己的生活需要,这就是作文的“生活化”。正如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所言:“儿童的童年生活的经验愈是丰富多彩,就愈能顺利地使他长上最丰富的人类经验的翅膀。”的确,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换句话说,就是在生活中不断积累许许多多的创作素材,作文时便能源盈流长,信手拈来,一泻千里,无穷无尽。 三、构建作文的“自由化” 所谓的“自由化”,就是指让作文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尊重和信任学生作为教学的第一要素,不要人为地给学生的写作表达设置障碍,套上教条主义的枷锁,束缚住学生的心灵,应让学生能在自主作文中充分感悟到“真实”存在一束飞扬的思绪,一声由衷的慨叹、一句温暖的问候、一次有趣的对话、一簇思想的火花,一分纯真的友情……成为学生笔下一道道独具魅力的心灵风景和一幅幅别具情趣的生活画面。 四、构建作文的“实践化” 近代教育大家黄炎培先生曾说过:“但靠读书,欲求得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有人说,只在陆地上学泅水,是万万学不成。故欲得到真实学问,必须在书本以外,就个人环境是接触,或生活的需求,用种种方法研究最恰当的处理方法,这就是真实的学问。”美国教育家杜威也指出:“使儿童认识到社会遗产的唯一方法是使他去实践,那些使文明成其为文明的典型活动。”可见,我们的作文教学根本目的是学以致用,尽可能多的创造机会为学生提供实践运用的舞台,让他们的日常生活、班级生活、社会生活都充满美丽的语文,即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将作文同学生的生活需要、个性发展、人格塑造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活用语文参与实践体验提供机会。教师可以利用每天十分钟的班会放手让学生轮流组织主持;可以让每天评选出的好学生当众演讲,接受小记者的采访,并带领大家学一句自己创造或喜欢的名言警句;可以在每日班级小结中要求人人认真总结自己一天的得与失,提出自己新一天的希望与梦想;记载班级历史的班级日记可以由大家轮流写,并在朝会前高声朗读;可以在二十个干部轮换时发表简短的就职演说;每学期,要求每位同学至少办两期特色小报张贴出来;过年过节,每位学生都要给师长写慰问信以表寸心。另外,班上还可组建各种课外活动小组,定期外出参与采访调查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能给学生提供实践的舞台,激活他们自主作文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而且更丰富了他们的语文素养,能较好地实现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的有机统一。 五、构建作文评价的“人文化” 所谓作文评价的“人文化”,就是指作文评价以人为本,重赏识激励,贵自主参与,尊重每位学生的情感自由,切切实实地为学生的兴趣、热情、需要以及个性发展服务,让人人都能在评价中体验成功。在评价过程中,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以“真”作为评价的根本,改单纯的百分制等级制为综合评价激励制。所谓“真”就是教师要“认真”“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的劳动果实,相信每一篇文章里都有“金矿”,评价作文的标准就是“认真“”真实“地写出“真情”“真话”;所谓的“综合评价激励制”则是针对较单纯的等级制而言,增设了学生的自评、互评和老师简短的激励式评语,并在评价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标准进行评价激励,从而体现评价为人人服务功能。 总而言之,新课标下的作文体系的构建,其目的是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作文不是别的,它是生活的写照,见闻的记载,实物的摄像,口语的笔录,真情的表露,文字的花圃,语言的熔炉,思维的火花,创造才能的显示器。只有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才会消除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障碍,让人人想写、爱写、善写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