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玄菟古道

 waiwlu 2016-12-11

摘自新浪博客蓝色的散文

    明王朝在辽东修城筑堡,以辽阳为中心,逐渐向四面辐射分布而成。北自开原,南到辽东半岛南端的这条线上,地处辽河以东,散步在浑河、太子河沿岸,构成了一幅高低起伏、跌宕错落的辽东骨干城市网络。
   
    有城就有路,城市网络无疑是伴随着道路交通网络而派生并存在下来的。成了纵横交织、串联古今的一道又一道的交通网络。
    这些道路不仅连接着抚顺与其它相互关联的
城镇,而且也还连接着相对久远的过去,以及更加清晰的现在和未来……


 
 

        汉代的辽东古道是密集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政权机构的增多,军事斗争的频繁,道路也跟着越开辟越多。
    据史料记载,高句丽建国后,偶而会指挥它的部族进攻当时还设在新宾境内的辽东首府玄菟郡,这样一
来,他们就在辽宁东部山区开辟出了一条通往高句丽内城的道路。这条道路是从现今吉林省的集安出发,经通化至新宾,然后沿苏子河流域到抚顺,再顺着浑河流域一路而下,最后到达沈阳。
    公元209年,为争夺辽东地盘,当时的辽东太守公孙度发兵进剿高句丽。这一路队伍是从辽阳出发,并循
着太子河一路而上,经浑河、苏子河流域到新宾,然后再经通化到达集安。
    这一番进剿,使得经由抚顺的这一条道路变得更加通畅起来。
    后来,魏国大将毌丘俭征伐高句丽时,同样也是走的这条路,进而逐渐促进了这些地方的经济交流和文
化沟通。
    显然,这些道路无疑是汉代辽东道路的骨架,也可以说是那时尤其显赫的“国道”。

    历史的脚步开始进入隋唐时代。
    “疆域虽重海,车书本一家。”这是唐代大诗人温廷筠抒发中原与辽东构成一体的诗句。
    事实也确曾如此。唐代的辽东城市和集镇,可以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当时的行政机构也日益增多起来
,再加上大唐对高句丽王朝的连年征战,更加促进了辽东地区公路的繁荣。

 
 


    隋唐时期连通抚顺地区的道路主要有柳城道,辽阳道,南陕道和北直道。其中,南陕道是由抚顺市区东

进,经官岭、营盘、上夹河镇五龙村、再到木奇、后经通化到集安。而北直道也是由抚顺市区出发,经官岭、营盘、苍石、北三家、英额门,在草市附近分开,北上海龙,南下通化。
    根据史料记载来看,唐代在这些道路的沿途上一般都设有馆驿,通常是三十里一个馆驿,这比汉代的距
离要稍远一些,已经接近清代了。《唐律疏义》上的记载说:“邮驿以备军速。”说明在唐代邮和驿是相互混用的,也就是说它们的功能完全一致。并且,这个习惯,即便到了民国年间也依旧还被沿用。
    不过,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唐代的馆驿,既是大旅馆,又是大机关,并且还被一概纳入到军队系列的
管理范畴之中。如此说来,当年唐太宗李世民亲驾辽东,十征高句丽时所发布的每一份“快马牒报”,想必都是从这些遍布各处的馆驿逐一传送而出的吧!


    历史的脚步继续向前迈进。
    到了辽、金、元三代,由于贵德州城的设置,抚顺地区的道路交通,又在原有基础上出现了程度不同的
变化,并分别被赋予了各不相同的特殊用途。
    其中,在辽代,由于按照当时城市划分的特征,贵德州城是属于所谓头下洲城的存在形式,加上其它一
些头下洲城一般都地处内蒙古草原的边缘地带,既接近契丹族原来生活的草原地区,又接近汉族聚居的农业地区,因而在洲城与洲城之间,也就逐渐形成了越来越多的道路交通网络。但是,这些道路一般都比较狭长,并且也较多地用来发展农业,促进经济。
    而到了金代,为了适应军事的需要,加强相互间的通讯联络,在原有的道路沿途,还特别设置了递铺。

    所谓递铺,宽泛地说也就是现今的邮局。但是这些递铺的使用范围,主要限于朝廷和各元帅府之间,而且在传递信息过程中,还要特别使用一种符牌。
    另据《金史·世宗记》当中的记载说,金世宗完颜褒经常要求他的臣下为他献上新鲜的荔枝,所以兵部
只得安排在道路沿途特设递铺,并且明令沿途各处一旦看到金制的符牌,听到马铃的响声,则都要让路,否则就会受到惩处。
    当然,就其用途来看,递铺作为军事情报的互送传递机构,依然当为首要。
    元代,抚顺地区的交通,基本上已经与辽宁境内的其它各处,形成了一条四通八达的运输网络。这对于
抚顺与辽宁乃至中原腹地物质文化的交流,以及与其他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个时候,在众多的交通网络之间,有一条古道是直接经过抚顺的。它是从现今的山海关首先进入辽宁

的义县境内,然后跨过医巫闾山的牵马岭进入北镇境内,接着再渡过辽河,北上沈阳塔山,再继续转道东北,直抵抚顺的高尔山,最后再转至东北,到达桦甸的枢密城。
    元朝在交通干线上尤其特别设置了众多的站赤,以便及时传递军政信息。“站赤”是蒙古语驿站的意思
。当时,抚顺的葛布设有一个配驿,并备有驿马五匹,人两位,车两辆。
    此外,我们在一份统计资料上发现,仅仅在当时的辽阳行省,就有站赤一百三十五处,这些站赤,不仅
用来“通达边情,部宣号令”,而且也为大批官商和私商往来贸易提供了相当的便利,甚至有的站赤还逐渐发展成为了城镇,极大地促进了民族经济和地域文化的发展。
    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疏密相间、泾渭分明的条条道路,那些山林文化的独有蕴涵,也才终于有了向
外放射的万千经纬,同时又在与外界交流、交融的过程当中,变得日益丰满起来,丰富起来。
    当然,如果我们按照这样一条思路慢慢寻迹下去,那些道路的原点,无疑也正是山林文化的深挚、厚重
的根!


    “高筑城池”的明代。
    明代的辽东出现了一大批城镇,而在城镇与城镇之间还主要是一种军事联合关系,于是,密集的道路也
便被开辟而成。与此同时,频繁的战争,又使得整个辽东山区几乎全部变成了战场,那些从来无人涉足的地方,转而也都变成了行军大道。加上明代的“闭门屯田”政策在后期被蒙古人和女真人摧毁,进而形成了各族经济大联合、大交流的动人景观,一时间,纵横交错的商旅之路展现在辽东大地。
    这个时期,抚顺境内的道路,主要的有六条,分别是北关道,辉发道,佛阿拉道,朝贡道,清河道和鸦
鹘道。这些道路当中,既有通往抚顺马市贸易的必经之路,又有军旅兼商旅的综合之路,甚至还有因为进京朝贡而逐渐形成的朝贡之路。
    悠悠玄菟古道,条条贯通往来。
    这每一条道路,都为抚顺打开了一道道的希望之门,革新之门,中兴之门,尽管,沿着这些道路,我们
偶而也会触及到历史征战的金戈铁马,战火硝烟,但是,那些深藏在岁月深处的山林文化的神韵和风骨,似乎早已经在那道路的两旁,伫立起了一个又一个的不泯的丰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