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垣清暑益气汤临床运用(讲稿一)

 三鄉之都 2016-12-11

各位老师、各位同道:

大家好!我今天要与大家交流的内容是:东垣清暑益气汤临床运用。

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出自《脾胃论》卷中,《长夏湿热胃困尤甚用清暑益气汤论》这篇医论中。原著中李东垣对该方的组方思想有如下的论述:

《内经》曰:阳气者,卫外而为固也。炅则气泄。今暑邪干卫,故身热自汗,以黄芪甘温补之为君,人参、橘皮、当归、甘草甘微温,补中益气为臣;苍术、白术、泽泻渗利而除湿;升麻、葛根甘苦平,善解肌热,又以风胜湿也。湿胜则食不消而作痞满,故炒曲甘辛,青皮辛温,消食快气。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故以黄柏苦辛寒,借甘味泄热补水。虚者滋其化源,以人参、麦冬、五味子酸甘微寒,救天暑之伤于庚金为佐,名曰清暑益气汤。


这是一个脾虚体质受暑热、暑湿出现发热、自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个治法。东垣以药物性味为基础,针对病机对清暑益气汤的组方思想进行的一个阐发。


    我个人的理解


东垣的清暑益气汤,是针对气阴两虚夹有湿热的病机而设立的一个处方。


黄芪、人参、白术、甘草补中益气,当归和脾营;以麦冬、五味子与人参合成生脉散补肺的气阴两虚。以上补益药物补脾土生肺金,补肺金生肾水。

脾虚中气不足则升发无力,故用升麻、葛根上输于肺,并布散气、津于肌肉和皮毛。肺为水之上源,肺金欲生肾水,必须依赖三焦通畅。


而此方针对的病机是兼有湿热的,所以此方还有一组药物是祛湿热。

湿热之邪的治法,必条畅三焦,所以升麻、葛根不仅在此方中升阳,且有开宣肺气的作用治在上焦;苍术、陈皮取平胃散方义,燥湿运脾。神曲、青皮消食快气,兼能祛湿降胃气。


以上药物斡旋于中焦祛湿。黄柏入下焦,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泽泻淡渗利尿,引小便从下焦而出,即所谓“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这一组药物宣上、燥中、渗下,使湿热分消走泄,三焦通畅,从而让五味子能引肺胃之气下降而生肾水,填于下焦。所以此方具有清暑益气、除湿健脾的功效。

常见症状如:身热头痛,口渴自汗,神疲乏力,两脚痿软,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苔腻脉虚等症状。

但是如果我们理解该方是治疗气阴两虚、兼有湿热的病证,不论是外感时病还是内伤杂病,把握好这个病机,就能治疗多种复杂的疾病。

 

   另外

还有一个为大家所熟知的清暑益气汤,出自王孟英的《温热经纬》。

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粳米、西瓜翠衣、甘草等药组成。此方具有清暑益气、养阴生津的作用。


常见症状如身热多汗,口渴心烦、小便短赤、精神不振,舌红少苔,脉虚数。

此方偏重于治疗阴虚有热,而东垣的清暑益气汤偏重于治疗脾虚有湿。两方的共同点是都能清暑益气,即都有补气养阴的作用。



    临床使用

我临床使用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注意把握的使用指征是:口干、汗多、疲倦三个症状,舌苔薄腻偏干


需要注意的是:

这个汤证的舌质不一定都是色红的,因为脾虚是这个汤证的发病内因,所以舌质淡或淡红,临床上都是可见的。清暑益气汤证的脉象,也不一定如教材上所说的虚脉。因为这个汤证兼有湿热,而湿热之病,脉无定体,所以单纯从脉象去确定是否该用这个处方,就容易用错。


按我使用该方的体会:

脉虚确实可见,脉沉细、弦滑、濡滑、洪大都可见,所以不能拘泥于脉象

从体质而言,体型瘦长的木火体质,容易偏于阴虚,有更多使用该方的机会。所以这个处方的正确运用,最重要的是分析体质、四诊合参、总体判断是否属于气阴两虚,夹有湿热。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