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 【歌诀】半夏味辛,健脾燥湿,痰厥头疼,嗽呕堪入。 【药性】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应用】湿痰,寒痰证;呕吐;心下痞,结胸,梅核气;瘿瘤痰核,痈疽肿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煎服,3~10g,宜制用。外用适量。反乌头。 【炮制】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法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较弱,半夏曲有化痰消食之功,竹沥半夏则药性转凉,能清化热痰,主治热痰、风痰之证。 旋复花 【歌诀】金沸草温,消痰止嗽,明目祛风,逐水尤妙。 【药性】苦、辛、咸,微温。归肺、胃经。 【功效】降气化痰,降逆止呕。 【应用】咳喘痰多,痰饮蓄结,胸膈痞满;噫气,呕吐。 【用法】本品有绒毛,易刺激咽喉作痒而致呛咳呕吐,故须布包入煎剂。 川贝母 【歌诀】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痈肺痿,开郁除烦。 【药性】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功效】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应用】虚劳咳嗽,肺热燥咳;瘰疬,乳痈,肺痈。 【用法】研末服1~2g。反乌头。 浙贝母 【药性】苦,寒。归肺、心经。 【功效】清热化痰,散结消肿。 【应用】风热、痰热咳嗽;瘰疬,瘿瘤,乳痈疮毒,肺痈。 【注意】反乌头。 【鉴别用药】川、浙二母之功基本相同,但前者以甘味为主,性偏于润,肺热燥咳、虚劳咳嗽用之为宜;后者以苦味为主,性偏于泄,风热犯肺或痰热郁肺之咳嗽用之为宜。至于清热散结之功,为二者共有,但以浙贝母为胜。 瓜蒌 【歌诀】瓜蒌仁寒,宁嗽化痰,伤寒结胸,解渴止烦。 【药性】甘、微苦,寒。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 【应用】痰热咳喘;胸痹,结胸;肺痈,肠痈,乳痈;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打碎入煎剂,全瓜蒌10~20g,瓜蒌皮6~12g,瓜蒌仁10~15g。反乌头。 【鉴别用药】本品入药有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之分。瓜蒌皮重在清热化痰,宽胸理气;瓜蒌仁重在润燥化痰,润肠通便;全瓜蒌则兼有二者的功效。 桔梗 【歌诀】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 【药性】苦、辛,平。归肺经。 【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应用】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喉肿痛,失音;肺痈咳吐脓痰;癃闭,便秘。 【注意】用量过大易致恶心呕吐。胃、十二指肠溃疡者慎服。 苦杏仁 【歌诀】杏仁温苦,风寒喘嗽,大肠气闭,便难切要。 【药性】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功效】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应用】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煎服,3~10g,宜打碎入煎剂。 【注意】用量不宜过大,婴儿慎用。 苏子 【歌诀】苏子味辛,驱痰降气,止咳定喘,更润心肺。 【药性】辛,温。归肺、大肠经。 【功效】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应用】咳喘痰多,肠燥便秘。 百部 【歌诀】百部味甘,骨蒸劳瘵,杀疳蛔虫,久嗽功大。 【药性】甘、苦,微温。归肺经。 【功效】润肺止咳,杀虫。 【应用】新久咳嗽,百日咳,肺痨咳嗽;蛲虫,阴道滴虫,头虱,疥癣。 【用法】久咳虚嗽宜蜜炙用。 桑白皮 【歌诀】桑皮甘辛,止嗽定喘,泻肺火邪,其功不浅。 【药性】甘,寒。归肺经。 【功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肺热咳喘,水肿。 葶苈子TínɡLìZǐ 【歌诀】葶苈辛苦,利水消肿,痰咳癥瘕,治喘肺痈。 【药性】苦、辛,大寒。归肺、膀胱经。 【功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痰涎壅盛,喘息不得平卧;水肿,悬饮,胸腹积水,小便不利。 【鉴别用药】桑白皮与葶苈子均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治疗肺热及肺中水气、痰饮咳喘及水肿,常相须为用。桑白皮甘寒,药性较缓,长于清肺热、降肺火,多用于肺热咳喘、痰黄及皮肤水肿;葶苈子力峻,重在泻肺中水气、痰涎,邪盛喘满不得卧者尤宜,其利水力量也强,可兼治臌胀、胸腹积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