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场心理学

 老刘tdrhg 2016-12-11

职场心理学-成败效应

成败效应是格维尔茨在研究中发现的人们的一种心理反应。他通过研究一群学生的反应,推导出人们的心理,那就是,人们愿意在努力之后,再去体验成功和失败的心理感受。

具体的研究方法是,他给了学生们几套难度不等的问题,让学生们自由地选择解答。他发现能力较强的学生,解决了一类中一个问题之后,便不愿意再解决另一个相似的问题,而挑较为复杂的难题,借以探索新的解决方法,等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达到成功的境地时,会感到内心的愉快与愿望的满足。这就是成功效应。

但是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他们经过极大的努力之后仍然不能成功,失败经验累积的次数过多之后,往往感到失望灰心,甚至厌弃学习。这就是努力后的失败效应。

对于职场人士来说,很多人都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心理承受力,认为工作是提升自我的过程,只要努力,哪怕没有同事的认可,领导的奖励,自己一样可以做到心静如水。其实,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想法,每个人的工作都需要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就要从自己的工作成果中去支取。

与其说自己不在乎别人的评价,而唱“独角戏”,不如搞好自己的业绩,那时再唱的“独角戏”,才是一出挑起大梁、独当一面的重头戏,具有“一人在台,万人喝彩”的声势。

职场心理学专家支招

成败效应在职场的特殊之处,在于这个效应不因为一个人的老脸与否而影响作用的发挥,有时候一个越老练的人,在努力之后越承受不了失败的打击。实际上,避免打击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努力之前,舍得花时间和气力,去研究好自己的职责所在,知道怎么样和别人共同合作、怎么做才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和认可等等。

不想失败,就要注意和老板的沟通,很多职场人会因为没有成绩越就不愿去找领导沟通。这样的风险很大,因为业绩低迷会让领导对其工作能力产生怀疑;如果领导再不知道究竟此人在想什么,就会认为他无法胜任工作,时间一长,就难免遭受失败的打击。

职场心理学-成败效应

还要注意,在做事情的同时,要把人做好。要把塑造自己的品牌作为一项重要的事情来做。在和其他人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要盲目认为自己的做法就是对的,应该考虑别人的承受能力。这样在职场上的声誉才会良性地拓展职场之路的长度和宽度。

职场心理学-成败效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