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练功常用俞穴简介

 唯心独醉88 2016-12-12

养生练功常用俞穴简介

媒体:原创  作者:张天戈

俞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聚集不同程度的真气。针灸疗法,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引动经气循经络运行,以防治疾病。气功虽然同针灸不尽相同,但俞穴的发现和命名也与气功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详见下文“经络在气功中的应用”)。其分别点只是气功以意导气、凝神聚气,针灸以针刺或灸法导气。所以,无论针灸或气功,均可出现“得气感”和“经络感传”现象。因此,气功家常运用意守俞穴的方法来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下面选介部分常用俞穴,其中各俞穴的作用,参照针灸文献,供练功者参考之用。

(1)少商:手太阴肺经穴。在拇指桡侧指甲角旁开一分处。主治咽喉肿痛、中风昏迷、咳喘、发热、癫狂、鼻衄等症。

(2)商阳:手阳明大肠经穴。在食 指桡侧,指甲角旁开一分处。主治牙痛、咽痛、上肢瘫痪、热病、痒疹、便秘等。

(3)曲池:手阳明大肠经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凹陷中。主治牙痛、目痛、咽痛、上肢瘫痪、热病、痒疹、便秘等。

(4)迎香:手阳明大肠经穴,在鼻翼旁开五分,鼻唇沟内方。主治鼻疾患、口眼  斜、面痛、面痒等。

(5)足三里:足阳明胃经穴。在膝下三寸,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腹痛,泄泻,痢疾、便秘、消化不良、脚气、中风瘫痪等,为全身强壮要穴。

(6)厉兑:足阳明胃经穴。在第二趾外侧,趾甲角旁开一分。主治牙痛、鼻衄、热病、癫狂等。

(7)隐白:足太阴脾经穴。在足大趾内侧趾甲旁开一分。主治腹胀、崩漏、月经过多、便血、尿血、癫狂、惊风等。

(8)三阴交:足太阴脾经穴。在内踝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后缘。主治肠鸣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萎、遗尿,疝气、脚气等。

(9)少冲:手少阴心经穴。在小指桡侧指甲角旁开一分。主治热病热病烦满、中风昏迷、心悸、心痛、癫狂、胸胁痛等。

(10)少泽:手太阳小肠经穴。在手小指尺侧指甲角旁开一分。主治头痛、咽痛、乳汁不足、中风昏迷等。

(11)睛明:足太阳膀胱经穴。在眼内眦角旁开一分。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色盲、斜视、目视不明等。

(12)玉枕:足太阳膀胱经穴。在脑户穴等开一寸三分。主治头顶痛、目痛、鼻塞等。

(13)肺俞:足太阳膀胱经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主治咳嗽、哮喘、吐血、潮热等。

(14)心俞:足太阳膀胱经穴。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主治心痛、惊悸、怔忡、健记、癫痫、咳嗽、盗汗等。

(15)肝俞:足太阳膀胱经穴。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主治黄疸、胁痛、目疾、吐血等。

(16)胆俞:足太阳膀胱经穴。在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主治胆疾患、黄疸、胁痛等。

(17)脾俞:足太阳膀胱经穴。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主治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中肿、脾胃虚弱等。

(18)胃俞:足太阳膀胱经穴。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主治胃脘痛、腹胀、胸胁痛、肠鸣、呕吐、脾胃虚弱等。

(19)肾俞:足太阳膀胱经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主治遗精、阳萎、月经不调、白带、肾虚腰痛、水肿等。

(20)委中:足太阳膀胱经穴。在腘窝黄纹中央。主治腰痛、下肢痿痺、腘筋挛急等。

(21)涌泉:足少阴肾经穴。在足底中,足趾跖屈时呈凹陷处。主治头痛目眩、头昏、咽痛失音、小儿惊风、足心热、癫疾等。

(22)劳宫:手厥阴心包经穴。在手掌心横纹中,第二、三掌骨之间。主治心痛、癫狂、痫证、口疮等。

(23)中冲:手厥阴心包经穴。在中指尖端的中央处。主治心痛、心烦、耳鸣、昏迷、热病、中暑、小儿夜啼等。

(24)风池:足少阳胆经穴。在股骨大转了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处与内三分之二交界处。主治风显痹、下肢瘫痪等。

(26)大敦:足厥阴肝经穴。在足大趾外侧趾甲角旁约一分。主治疝气、阴肿、经闭、崩漏等。

(27)会阴:任脉穴。男性在阴囊根部与肛门中间处;女性在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的中间。主治二便不利、痔疾、遗经、经闭、惊痫、溺水窒息等。

(28)关元:任脉穴。在脐下三寸。主治遗精、遗尿、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产后恶露不止等。有强壮作用,是保健要穴。

(29)气海:任脉穴。在脐下一寸五分。主治与关元穴相似。为保健强壮要穴。

(30)神阙:任脉穴。在脐中央。主治腹痛肠鸣、水肿鼓胀、泄利脱肛、中风脱证等。

(31)中脘:任脉穴。在脐上四寸。主治胃痛腹胀、肠鸣、呕吐、泄泻、黄疸、脾胃虚弱等。

(32)膻中:任脉穴。在两乳间。主治气喘、噎膈、胸痛、乳汁少。

(33)廉泉:任脉穴。在舌骨体上缘的中点处。主治舌下肿痛、舌缓流涎、中风舌强不语、咽食因难。

(34)长强:督脉穴。在尾骨尖下五分。主治泄泻、便血、痔疾、脱肛等。

(35)命门:督脉穴。在第二腰柱棘突下。主治脊强、腰痛、阳萎、遗精等,是保健强壮要穴。适用于肾阳不足,命火虚衰者。

(36)大椎:督脉穴。在第七颈椎棘突下。主治头项强痛、热病、疟疾、骨蒸潮热、咳嗽、气喘等。

(37)百会:督脉穴。在后发际直上七寸。主治头痛目眩、鼻塞、耳鸣、中风不语、癫狂、脱肛、阴挺。是气功常用意守窍穴之一。

(38)水沟(人中):督脉穴。在人中沟中央近鼻孔处。主治癫狂、痫证、惊风、中风昏迷、口眼呐斜、牙关紧闭等。

(39)四神聪:奇穴。在百会穴前后左右各一寸处。主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等。

(40)印堂:奇穴。在两眉中间。主治头痛、头重、鼻衄、鼻渊、小儿惊风、产后血晕等。是气功意守常用窍穴之一。

三、经络学说在气功中的应用

经络是真气在人体运行的通路。气功疗法则是通过身、心、息三调的自我锻炼,而达到“真气从之”的意境 。使经络疏通,气血调畅,阴阳平秘。因此,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气功疗法与经络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气功与经络学说的形成

气功即我国古代的“导引”、“吐纳”等。气功的产生,可能早于经络学说形成之前。多数学者认为,经络的发现主要根据长期的医疗实践和练功者的亲身体验。特别是十四经脉体内循行路线与气功的关系尤为密切。气功研造诣较深者在练功过程中,有时可以体会到真气在经络路线上流注。正如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所说:“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

正因为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古代练功实践有着密切联系,所以经络学立反过来能对气功锻炼起到导作用。人身经脉,以任、督二脉为主。经气在任督两脉循环流注的路径,气功学上称“小周天”。小周天的精气感传现象通过气功锻炼可获得。实践证明,任督二脉一通,则百脉皆通,气血充盈,脏腑机能旺盛,从面阴阳平脉。故两物皆长寿。”因此,按照经络学说,有目的地气功锻炼,疏通督任两脉,在保健、医疗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2、经络与运气

气功锻炼中的真气运行或以意领气运行,它的运行路线常常是以经络线路为循行规律的,如大周天运行不,就是锻炼真气通行十二经的一种功法;让经气畅通于督任二脉的功法,称小周天运行法。

另一种“运气法”(又称外气疗法),气功师练功运气,以意领气沿一定线路运至某些特定穴位(如劳宫、商阳等)内气外发,这些“外气”能被患者从某穴位所接受,并可沿接收外气的穴位所在经络产生气感。这种运气、发气(古称布气)、接气、气感等现象,均离不开经络的生理功能。

3、气功意守与俞穴

俞穴是经络气血流注汇聚和经气出入的地方。气功凋理气血、平秘阴阳往往是通过意过瘾相应窍穴来实现的。练功时,意识注意的部位,大多数是俞穴部位,如印堂、膻中、命门、足三里、涌泉、气海、关元等。在辨证施功时,也常常根据俞穴的主治作用来选择合适的意守穴位。如胃肠疾患多选足三里;外气治病,也常布气给患者的足三里穴。意守不同的俞穴,可收到不同的气功效应,这与该穴经脉的生理功能是分不开的。譬如关元,为人身阴阳元气交关之处,为静坐者聚气凝神之所。关元又称下玄关,古时“玄”与“元”通用,“玄关”二字颠倒读之,即关玄。养生家多于此穴守密,故意颠倒其词,隐玄关而称“关元”。本穴有先天气海之称,为养生家视为静观内景,凝神聚气之丹田圣地。

但需要说明的是,气功意守俞穴与针灸直接刺激俞穴有所不同。针刺的俞穴是一个“点”,气功意守则是一个穴部位,而不是一“点”。

4、练功的经络感传

实践证明,气功锻炼能动经络内真气的运行,练功者主观上可产生真气循经运行的感传现象。有人曾作过这方面的实验,选善于修炼太极周天功者为受试对象,让练功者闭目入静,看不到仪器描记,当自我感觉真气循经感传向丹田聚拢时,即缓缓向上翘拇指,翘至最高点,表示感传已达丹田处。感传一越过丹田,拇指即迅速放下,此时所测得的穴位皮肤电阻亦急剧下降,下降到一定程度,又慢慢上升,开始第二个周期。当拇指翘至最高点又放下时,描记穴位电阻的曲线也出现第二次下降。如此,每个周期所经历的时间从1分30秒至2分30秒不等。以任督二脉来程来计(共220cm),可算出循经感传的速度由每秒1.5厘米到每秒2.4厘米,与过去在人群中所测得的循经感传速度相近。当受试者停功时,将测量电极固定于中冲穴并翘起拇指和迅速放下,未见穴位皮肤电阻有上述变化。说明练功时的气感与经络感传是密切相关的。这既是气功的研究,同时也是有关经络实质的研究。

5、经络学说与气功功法组成

气功功未能的组成,离不开作为理论基础的经络学说。从意守、运气到拍打、按摩经络,都贯穿着经络学说的内容。尤其是奇经八脉,有调节十二正经的作用,气功界最为重视。宋代张紫阳的《八脉经》就是论述练功与奇经八脉关系的专著。大小周天功和真气运行法等许多功法的组成,都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