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肺经----人体的总理
寅时是指凌晨3点到5点,这个时候是肺经当令。
在《黄帝内经·经脉》里边就是以肺经开头的。十二经脉在《黄帝内经》里是这样一个顺序: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胆、肝。其实,十二经脉是如环无端的,可《黄帝内经》的经脉循行为什么强调从肺经开始呢?
在《黄帝内经》中,把肺经的功能比做“相傅之官”。所谓相傅,就是皇帝的宰相或者老师。在古代社会里,这就相当于姜子牙、刘伯温等。从人体本身来看,位置高于心脏的就是肺。心为君主之官,肺是相傅之官,很多时候是君主的老师,所以处于君主之上。
寅时是一个很重要的时辰。现在的正月也是从寅时开始的。人体的气机也是从肺经开始的,那么肺经起什么作用呢?肺经实际上是“主一身之气”,“主治节”的。凌晨3点到5点的时候,人体的气血开始从新分配,心需要多少,肾需要多少,这个气血的分配是由肺经来完成的。所以凌晨3点到5点的时候,应该是人睡得最沉的时候。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我们人体从静到动的转化,一定是要通过深度睡眠来完成的。这种从新分配的过程,一定要在深度睡眠当中来完。如果这个时候醒来,就说明气血量不足了,是非常不好的。
为什么老人容易早醒?
在对应的十二生肖中,寅时用虎来代表,而这个时候气血流注于肺经,而且它主肃降。这个时间段,一般是人睡得最深的时候。比如熬夜,一般熬过一两点,到三四点钟最难熬。三四点钟为什么难熬?因为这个时候为肃降之气运行的阶段,要是再熬,对人体的伤害最大。如果凌晨3点到5点的时候人醒来,是很危险的,往往老人会在这个时间醒来,因为人老了之后,身体的各项机能比以前都差多了,肃降的能力也越来越差了。他已经没有多少精了,其收敛功能下降,就只剩宣发而没有肃降,所以老人是容易早醒的。对于我们不到老年的人而言,如果这个时候醒了,或者是出现大汗淋漓的现象,这都是我们身体不好的现象,要赶快去看医生了。
“诸气者,皆属于肺”,气虚的培补,气逆的顺调,浊气的排放,清气的灌溉,都可以通过调节肺的功能来实现。上可舒解肝经之郁结,中可运化脘腹之湿浊,下可补肾中之亏虚。
两大功能,一个是宣发,一个是肃降;宣发主要是通过发汗、咳嗽、流涕来
表现。肃降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二是推动肠道,排泄糟粕。肺的宣发和肃降的力量来自哪里呢?来自中气。中气也就是脾肺之气。肺经有个穴叫做中府,此乃中气之府,是中气汇集的地方,因此为调补中气的要穴。太渊穴,是肺经的原穴,穴性属土,土能生金,其补中气之力最强,按摩,艾灸都有显效。
中府(募穴;肺、脾经的交会穴) 功用:止咳平喘,清泻肺热,健脾补气。
定位:胸前外上方平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中烦满,胸痛,肩背痛,腹胀,哎逆,喉痹,浮肿。
即肺脏气血直接输注的地方,也是诊断和治疗肺病的重要穴位之一,那些咳嗽、气喘、胸痛的肺结核和支气管哮喘病人,此外常有异常反应,又因其为手、足太阴之会穴,故又能健脾理气而治疗腹胀。
尺泽(肺之合穴属水) 功用:清热和胃,通络止痛。
定位: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潮热,咽喉肿痛,舌干,胸胁胀满,吐泻,小儿惊风,肘臂挛痛,乳痛。最好的补肾穴,通过降肺气而补肾,最适合上实下虚的人,高血压患者多是这种体质。
尺泽穴是最好的补肾穴,通过降肺气而补肾,最适合上实下虚的人,高血压患者多是这种体质。
鱼际(肺之荥穴属火) 功用:清热,利咽。
定位: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上方凹陷处,约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主治:咳嗽,咯血,失喑,喉痹,咽干,身热,乳痈,肘挛,掌心热。
少商(肺之井穴属木) 功用:解表清热,通利咽喉,苏厥开窍。
定位:手拇指未节桡侧,指甲角外展0.1寸。
主治:喉痹,咳嗽,气喘,重舌,鼻衄,心下满,中风昏迷,癫狂,中暑呕吐,热病,小儿惊风,指、腕挛急。专治咽喉肿痛的,三棱针点刺出血马上见效。
10.大肠经——人体血液清道夫
卯时——大肠经当令
卯时是指早晨5点到7点,这是大肠经当令的阶段。有些人说早晨要养成排便的习惯,其实这个习惯不用养,这是人体气机的一种自然走势。早晨5点到7点的时候,排便时人体很正常的一种现象。古语里把早晨叫做开天门。5点到7点的时候天亮了,这就叫天门开。那么相对而言,地户也要开,地户在中医里也就是指魄门,魄门就是肛门。
中医里还有句话叫肺与大肠相表里。所谓表里是什么呢?表里是一种关系,就好像夫妻。丈夫在外面忙着的时候,妻子就应该把家里照应好;如果丈夫在外面特别忙,那妻子也相对比较忙。肺为里,为妻;大肠为表,为夫。
大肠与排便有关,当排便不通畅的时候,应该憋一口气而不是拽拳头。如果大便变细,或者出现其他问题,实际上这是气出了问题。。这个气就是肺气,它可以推动着大便下来。现在一提起便秘,大家一般都把它和排毒的概念放在一起,其实便秘的真正危险在于它有可能造成心脏病的突发。下面一使劲,上面会空掉,所以中医问诊非常强调问大小便,实际上是在问心肺的功能。
便秘与拉稀
大肠经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津”,津就是往外渗透的力量。便秘和拉稀都涉及一个“主津所生病”的问题。便秘时什么现象呢?便秘就是肺气过实。津的力量过强,把里面的液都渗透出去了,那么就会形成便秘。如果津的力量特别弱时,就会拉稀。津的力量的强与弱,和别的脏器也密切相关,如脾阳的运化能力和肾火的温熙能力等。所以,中医治疗便秘和拉稀都是从津的功能入手。
阳溪穴。翘起拇指,拇指根与背腕之间有一凹陷,凹陷处即为穴。此穴最善缓解头痛及眼痛酸胀,但若用按摩法,一定要闭目,掐按一分钟。才能有效。此穴名为阳溪,是指阳气像溪水般周流不止,所以此穴最善通经活络。可以有效防止脑中风和高烧不退等症
合谷(大肠之原穴) 功用: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
定位:手背第1掌骨与第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主治:(主治面部一切疾病——面、口合谷收),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衄,鼻渊,齿痛,耳聋,喉痛,指挛,臂痛,口、眼歪斜,咽喉肿痛,胃痛,热病无汗,多汗,上肢病变。
手三里。曲肘取穴,在肘横纹头寸下2寸。提起足三里,向来声名显赫,而手三里却默默无闻,其实经络歌决中。肚腹三里留,这个三里,也包括手三里在内的。此穴也善治胃肠病,与足三里并用,效果更佳。此穴善治腰膝痛,不论是急性慢性。都可点按此穴,可即使缓解症状。手三里善消肿止痛,对于头面肿、牙龈肿、肩臂肿都有疗效。此外手三里还是治疗鼻炎的要穴。手三里课增强体质,是人体的强壮穴,所以平日也可多揉以健身。
曲池(大肠之合穴属土) 功用:清热和营,降逆活络。
定位: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发热,高血压,手臂肿痛,肘痛,上肢瘫痪;热病,咽喉肿痛,腹胀,吐泻,齿痛,瘾疹,癫狂善惊。
迎香(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交会穴) 功用:祛风通窍,理气止痛。
定位: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主治:鼻炎,鼻塞,口、眼歪斜,鼻衄,鼻息肉。
11.心经——人体的君王
心经从腋下沿上臂内侧后缘,向下到肘内,沿前臂内侧后缘,到腕后豌豆骨部进入手掌内后边,沿小指的桡侧处于末端,接手太阳小肠经。
午时是指11点到13点。这个时候是人的阳气达到最盛,然后就开始向阴转化,阴气开始上升。心是人体的君主之官,所以疏通心经,让它的气血畅通对身体的整体调节很重要。心经当令的时候是午时一阴生,在这种阴阳交替的关键时刻,人们最好处于休息的状态,不要干扰阴阳的变化。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心肾相交的问题。心和肾相交替能力越强,人就显越精神。心得神明为神,肾的神明为志。深度睡眠的时候就是指心肾相交的时候。睡得不实和多梦就是心肾不交。
极泉 功用:宽胸宁神。
定位:腋窝顶点,腋动脉博动处。
主治:心痛,咽干烦喝,胁肋疼痛,瘰疠,肩、臂疼痛,胸闷,心悸,气短,四肢不举。极泉治冠心病、肺心病的名穴,极泉在自我保健中主要用于三个方面的疾病:冠心病和肺心病的预防治疗及颈椎病所致的上肢麻木,此外,还可以用于心绞痛发病时的辅助治疗。
这么重要的穴位,怎么知道通没通呢?胳肢窝的中心位置,就是极泉穴,大拇指点按拨动这个穴位,会发现有很多小筋,就要拨动这些小筋,如果有电麻感直通到手指,说明这条经络很畅通。如果只痛不麻,说明这条经络有淤堵,要进行敲打。如果啥感觉都没有,那就要非常注意了,这是心脏供血不足的兆头,而且有心梗心绞痛的趋势,一定要打通这条经络。极泉穴也有救命的功效,如果一个人突然供血不足,马上按极泉穴,血液能以极快的速度供给给心脏。
少海(心经之合穴属水) 功用:理气通络,益心安神。
定位:屈肘,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心痛,肘、臂痛、麻,瘰疠,头项痛,腋胁痛。
神门(心经之原穴属土) 功用:益心安神,通经活络。
定位: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健忘,失眠,癫狂,胸、胁痛,心悸,目黄,掌中热,呕血,便血,头痛眩晕,痴呆,癫痫。
少府(心经之荥穴属火) 功用:清心泻热,理气活络。
定位:在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
主治: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心律不齐;癔病,肋间神经痛,臂神经痛;遗尿,尿潴留;阴道及阴部瘙痒症,月经过多。
是个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要穴,另外舌头如果起泡,按摩这个穴位有奇效,因为心开窍于舌,舌如果有什么症状基本都与心脏有关。还可以治疗阴道瘙痒,女性朋友可以试试这个穴位。另外对中风说不出话,要按摩这个穴位。
少冲(心经之井穴属木) 功用:清热熄风,醒神开窍。
定位:手小指末节桡侧,指甲角外展0.1寸。
主治:心悸,心痛,胸、胁痛,癫狂,热病,中风昏迷,吐血,便血。
12.小肠经——安心安神、舒筋活络的关键
未时是指下午13点倒15点,这个时候是小肠经当令。西医认为小肠是主吸收的,中医里说小肠是“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肠的功能就是先吸收被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的精华,然后在把它分配给各个脏器。
它从小指的外则向上走,沿着胳膊外则的后缘,到肩关节以后向脊柱方向走一段,然后向前沿著脖子向上走,到颧骨,然后到耳朵。
有的人脾气很急,总是心烦气燥,动则就要与人争吵嚷嚷,中医认为是心火亢盛,由于火气太大,无处宣泄,就拿小肠经“撒气”了。结果小肠经就会肿胀,硬痛。顺着小肠经就会牵连到、耳朵,喉咙、脖子、肩膀、肘臂、腕子、小手指。造成这些地方或疼痛,或麻木。
小肠经就好比一面反应心脏能力的镜子,通过了解心脏和小肠经的表里关系,我们不但能预测心脏的功能状况,还能够用调节小肠经来治疗心脏方面的疾患。所以,很多时候,上臂内侧松松垮垮的肉,不是靠减肥和练习哑铃弯举就能能够解决问题的。好好关注你身体里心脏的晴雨表-小肠经吧!
循着小肠经按搈可以放松上肢肌肉,疏通经气,不但可以用来疏解疲劳,在做治疗时也经常作为刚开始的放松手法来应用。另外,小肠经因为它的循行跨过腕,肘,肩三个关节,所以在操作时对关节两侧俄穴位进行点按,可以对关节的屈伸不利和周围软组织疾病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后溪(小肠之俞穴属木;八脉交会穴通督脉)功用:清心安神,通经活络。
定位:手掌尺侧,微握拳,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上,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主治:头、项强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腰、背痛,癫痫,疟疾,手指及肘、臂挛急,盗汗,热病。
天宗穴能治电脑病---天宗穴在进行肩背部软组织损伤的治疗和保健中可以说是必用的穴位。点,按,揉此穴会产生强烈的酸胀感。可以放松整个肩部的肌肉。--随着电脑的普及和职业的需要,长时间的伏案工作或电脑操作会让人觉得整个身体发困。颈肩部僵硬,发紧,也就是现在经常被人提起的颈肩整合症。这时,就要天天敲小肠经了,做时要加上一分钟的扩胸远动,再加按一分钟的天宗穴,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就出来了。取穴时一手下垂。另一手从肩关节上方绕过,向下顺着肩骨往下走。它的位置相当于肩胛骨的中线上中点处,点按时感觉非常明显。
听宫(小肠、三焦、胆经交会穴) 功用:聪耳开窍。
定位: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后方,张口呈凹陷处。
主治:耳鸣,耳聋,聤耳,齿痛,癫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