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原地区不寐的中医治疗探讨(临床多见痰热扰心型)——作者:刘春...

 乐山有大佛 2016-12-12


  作者:刘春

  编辑:李邦源

  导读:还记得这位高原上的中医吗?刘春老师今天为我们分享的是高原地区不寐的中医治疗,其辨证用药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刘春老师的学医经历,小编也强烈推荐大家读读:忆军中岁月,念悬壶初心

  把中医药带上海拔5000米高原

  ——高原地区不寐的中医治疗探讨


  高原氧气稀薄,气候恶劣,长期居住在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的内陆汉族人群往往不能很好适应缺氧环境,长此以往会出现乏力,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胸闷,失眠不寐等一系列症状,其中尤以失眠不寐最为突出。长期失眠往往会导致很多并发症,与慢性高原病的发生与发展息息相关,严重危害常驻高原人群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海拔4500米以上地区,我们称为特高高原。一般认为,海拔5000米以上地区,不适宜人类长期居住。可是,目前解放军仍然坚守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无人区。其中,就有海拔5000米的唐古拉兵站。在这个一年四季‘’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的地方,缺氧导致的失眠是损害这里的解放军官兵身体健康的最重要因素,西医往往没有什么办法。这时,中医药的优势就显露无遗。我曾经带着中药饮片和免煎中药如果海拔5000米的唐古拉兵站,也去过海拔5390米的南疆边防,专门用中医药治疗高海拔地区的失眠不寐。所以,本文主要与同道讨论关于高原不寐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高原不寐,究其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一为阳盛不得入阴。临床上高原不寐辩证分型以痰热扰心,心肾不交,气血两虚,肝火扰心多见。其中以痰热扰心最为常见。另外,高原缺氧,其特殊的环境造就了高原上独特的病机特点,清气稀薄,宗气不足,导致高原多气虚;气虚无力行血,气虚血瘀,导致高原多血瘀;肺脾气虚,津液布散,运化失调,痰湿内生,导致高原多痰湿。所以高原不寐往往伴有肺脾气虚,伴有痰湿,伴有血瘀。因内容较多,本文主要介绍高原不寐中证属痰热扰心的治法用药。


  痰热扰心,究其发病机理,在于高原氧气稀薄,清气不足,导致肺脾气虚,脾胃受损,则痰湿内生化热,其病位在中焦脾胃,也在于心。一是痰湿中阻,胃气失和,正如《素问.逆调论》所记载:胃不和则卧不安。《张氏医通.不得卧》也说到:“脉滑数有力不得卧者,中有宿滞痰火,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也。”一是痰热扰心,心神不宁,正如《景岳全书.不寐》中所说:“……水火不济,心火独亢,火盛神动,心肾失交而神志不宁。”。

  症见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入睡时头脑中思绪繁杂混乱,难以控制,常伴有胃胀脘痞,纳差,有痰或者口中粘腻,或伴有头重痛,头昏,舌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数。

  总之一句话,脾虚才会生湿,有湿才会化热。


  在治法用药上,痰热扰心,我多用温胆汤为基础化裁,如舌尖红,可考虑加入交泰丸。交泰丸由黄连,肉桂二药组成,原本用于治疗命火不足,不能鼓舞肾水上济心阴,心火独亢而致的心肾不交。正如《本草新编》所说:“黄连,肉桂寒热实相反,似乎不可并用,而实有用而成功者,盖黄连入心,肉桂入肾也。黄连与肉桂同用,则心肾交于顷刻,又何梦之不安乎?”。而我的临床经验是,患者入睡困难,若伴有舌尖红,此时加入交泰丸,往往效果不错。说到交泰丸的应用,其黄连与肉桂的剂量比就显得十分重要。有医家认为,黄连,肉桂剂量比应该是10:1,而我在临床上发现,黄连,肉桂剂量比以6:1较为合适,也就是黄连12克,肉桂2克较为合适。明代的易医学家认为,黄连苦寒,入少阴心经,肉桂辛热,入少阴肾经。取肉桂一钱以应“天一”之数,取黄连六钱以应“地六”之数,意在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我在临床上曾经比较过,黄连,肉桂比例以6:1确实有效些。

  我常常观察到,痰热扰心往往兼有肝火,症见头晕,痛,目赤肿胀,口苦,这时在温胆汤基础上加夏枯草,效果不错。温胆汤中有法夏一药,法夏得至阴之气而生,夏枯草得至阳之气而长,二物伍用,和调肝脾,平衡阴阳,顺应阴阳变化规律而善治失眠。法夏,夏枯草配伍治疗失眠,在1999年《中医杂志》上有相关报道。

  高原清气不足,往往肺脾气虚的情况多见,表现为乏力气短,易疲劳,劳动能力下降,右寸弱,舌头胖大有齿痕。气虚,对于不寐也有关系。明李中梓提出:“不寐之故,大约有五:一曰气虚,六君子汤加酸枣仁、黄芪……”。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用到黄芪提气,黄芪补肺脾气,活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临床中药学》中提到黄芪药理作用有抗疲劳,抗缺氧,兴奋呼吸,改善血流变的作用。《名医别录》谓之能“逐五脏间恶血”。所以,对高原缺氧所致气虚血瘀,黄芪应用较为广泛。


  病例:

  某男,28岁,长期驻守海拔5000米唐古拉兵站,症见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入睡时头脑思绪如天马行空,杂乱无章,无法自控,每晚平均只能睡3、4小时,甚至有时彻夜不眠,伴有胃胀不舒,纳差,乏力气短,心悸,口苦,目赤目胀,舌体色紫,舌尖红,苔黄腻,右寸弱,关滑数。辩证痰热扰心,用药如下:

  黄芪30g,党参15g,炒白术15g

  茯苓15g,炙甘草10g,竹茹15g

  法夏15g,陈皮6g,木香10g

  砂仁10g,黄连12g,肉桂2g

  首乌藤15g,丹参15g,鸡血藤20g

  夏枯草15g

  3付,水煎服。因当天我离开兵站,转移至海拔4516米的那曲牧区义务巡诊,十日后兵站军医打电话反馈说该患者服药后入睡困难好转,不再有入睡时思绪繁杂难以控制的情况,每晚可睡6、7小时,乏力,胃胀,纳差,心悸等情况也有不同程度好转,希望我再次回兵站巡诊。后因工作繁忙,始终未有机会回去。但根据军医的反馈,效果是肯定的。


  按语:此患者病情较为复杂,辩证以痰热扰心为主,兼有气虚,肝火,血瘀。用药上予四君子汤,加黄芪,补肺脾气;温胆汤清化痰热,和中安神;夏枯草配伍法夏,专治痰热夹杂肝火失眠;交泰丸清心火,交通心肾;患者唇紫绀,舌体色紫,说明有瘀血,丹参、鸡血藤活血化瘀,丹参还能清心除烦安神,《日华子本草》谓之“养神定志,通利关脉”。鸡血藤行血补血,《本草纲目拾遗》谓之“统治百病,能生血,和血,补血,破血;又能通七窍,走五脏,宣筋络”。在临床上我的经验是用丹参,鸡血藤配伍治疗失眠需要活血化瘀者,目前看效果不错。另外,首乌藤养心安神,《本草正义》谓之:“治夜少安寐”。

  不论在高原还是平原,失眠都是很普遍的病症。以上是我治疗高原地区缺氧所致失眠的点滴经验,仅供同道参考,如果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启发,那么我的分享就有意义了。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