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犹太人在上海

 隨风飘逝 2016-12-13

《空间·故事·上海犹太人》

《空间·故事·上海犹太人》这本书地理多于历史,前半本介绍了上海犹太人的来源,生活等,后半本书都在研究如何保护留存下来的犹太建筑。上海的提篮桥之所以出名,是因为这里建造了曾是远东最大、设施最精良的监狱,在一定的语境中提篮桥成了监狱的代名词。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犹太人在这里建造了摩西会堂,后来又由于欧洲的战乱和虐犹,大量逃生的犹太人进入上海,使这里成为犹太人避难的诺亚方舟,聚集了大量精英人物,给这里赋予了特殊的文化价值,为上海增添了许多别样的色彩,提篮桥于是有了更深切而广泛的文化含义。


上海和犹太人有关的几条路名:长阳路、舟山路、霍山路、杨树浦路。上海犹太人主要分三波:Sephardoc Jews(英籍,自巴格达、孟买、香港抵沪)、俄罗斯犹太人(逃避沙皇、苏维埃)、二战德奥籍犹太人。三大家族:沙逊、哈同、嘉道理。“日本当局默许犹太人居住,是出于缓和对美国的关系和吸引犹太人资金以重建战后虹口”。1941太平洋战争之后犹太望族成日本“敌侨”,难民无以为继。1943年2月18日日本为响应德国,也设立虹口犹太区(Hongkew Ghetto)。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