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兰芳离京赴上海避免与程砚秋师徒相争

 棋逢对手918 2016-12-13

梅兰芳离京赴上海避免与程砚秋师徒相争梅兰芳离京赴上海避免与程砚秋师徒相争梅兰芳离京赴上海避免与程砚秋师徒相争
梅兰芳离京赴上海避免与程砚秋师徒相争梅兰芳离京赴上海避免与程砚秋师徒相争梅兰芳离京赴上海避免与程砚秋师徒相争
著名戏剧评论家胡金兆在百家讲坛

 

著名戏剧评论家胡金兆讲到程砚秋因有关部门不许演出他的呕心沥血之作《锁麟囊》而一病不起。胡先生又和我讲起程砚秋的坎坷经历:“讲起程砚秋,人们自然会想起梅兰芳,梅、程两位相差10岁,程15岁拜梅为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连1923年程砚秋娶媳妇的结婚大礼,都是师父梅兰芳主持的,师娘王明华保的大媒,因为程砚秋幼年丧父,是个孤儿。可程砚秋在艺术上的成长成名,却不是梅兰芳,而是另两位名师罗瘿公和王瑶卿的功绩。”

胡金兆接着说:“程砚秋出身一个没落的旗人贵族之家,原名承麟,隶属正黄旗,祖上立过大功,到他父亲,还袭着个‘将军’,当然什么也干不了,靠旗人的‘铁杆庄稼’,祖宅就在恭王府后面的大翔凤胡同,那一带是正黄旗的聚居领地。他小时也是个少爷,夏天什刹海后海玩水,跟着寡妇妈到前门外戏园子看戏——清朝规定北京内城住旗人,不许有演营业戏的戏园子。清末,许多旗人家庭迅速败落,程家也不例外,穷了,大宅子住不了了,只好以大换小卖房搬家,真是越穷越搬、越搬越穷,最后母子俩竟然流落到天桥的大杂院,饭辙都成了问题。无奈只好送承麟去学戏,找个饭碗出路。在承麟不像个做艺人的名字,就干脆以承为程,从了汉姓,先取名菊侬,后更名程砚秋。他拜在旦角荣蝶仙门下当手把徒弟,吃的苦受的罪挨的打,凡那时学戏的穷孩子无一例外,菊侬埋头苦干,练出一身出色的基本功和一条好嗓子,学的是正工青衣,一出台就引人注目,很像当时绰号‘石头’的名旦陈德霖(王瑶卿、梅兰芳、姜妙香等人的老师),人们就称他‘小石头’。徒弟能给师门挣钱了,师父催逼也更紧了,他日夜不得闲,使得他13岁就提前‘倒仓’变声了。变声期理应适当休息。可是师父接了上海的聘约,让他拖着半哑的嗓子出外唱那一个月36场戏,这样劳累,他的嗓子准完,再无恢复的可能。可他是没有任何权利的手把徒弟,封建师徒制使没出师的徒弟毫无人身自由。这事惊动了慧眼识人有古侠之风的名士罗瘿公,他认定程菊侬是个‘能继轨梅郎’的不可多得的人才,不能这样毁了,就挺身相救,毅然借巨款把他提前赎出师门,躲开了这场灾难。罗先生对程砚秋精心调治培养,聘请名师授艺,自任诗文教习,这才有先拜梅兰芳、再拜王瑶卿为师之举。王瑶卿对他的一生成就影响太大了。王先生很喜欢这个沉默寡言非常用功的孩子,听他一唱,不禁皱了眉,因为他‘倒仓’后,出来一条与民国初年流行的以高亮见长的老派青衣不同的窄戏而高的诡音嗓子。王先生就启发他说:‘你这条嗓子,要随俗当令就没饭;要闯就有饭。”鼓励他充分扬长避短、走革新之路,并在具体新戏老戏的唱腔加工设计中,使他更明确了这条路必须坚持,开始形成一种与众不同的唱法,程腔开始萌芽。他18岁首赴上海一举成名,从18岁到20岁,他排演了罗瘿公编剧、王瑶卿艺术设计指导的《红拂传》、《青霜剑》等13出新戏,使他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程派演唱风格而进入京华一流旦角之列。”

胡金兆先生对京剧、对程砚秋简直如数家珍:“程砚秋的事业一帆风顺,《碧玉簪》、《梅妃》、《文姬归汉》等新创作迭出。1931年,又以愤世嫉俗、矛头指向军阀混战而又艺术优美的名剧《荒山泪》、《春闺梦》震世,马叙伦先生当年看了《春闺梦》后,有诗赞曰:‘何必当年无定河,且听一曲眼前歌。座中掩面知多少,检我青袍泪独多。’观众对程砚秋的艺术表演反应的热烈程度,以及他1932年赴欧洲学习访问,创办中华戏曲专科学校,等等,使他的师尊梅兰芳的艺术地位也受到一定的挑战。1933年梅先生舍弃北京的三世基业南迁上海,除了主要为解决与孟小冬的婚变问题外,也不无暂让一下弟子程砚秋日益强劲的艺术锋芒,避免可能出现的师徒艺术竞争而两败俱伤的后果,这也符合梅先生一贯宽厚待人的品德。”(待续)

201152213:30胡金兆老先生在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将讲座“程砚秋与《锁麟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